今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慈利县是全省被抽中的31个县(市、区)之一,抽样框为零阳镇的金台居委会、长见村,甘堰土家族乡的东峪村、高岭村,景龙桥乡的大清村、桐子巷村,通津铺镇的水井村和后溪峪居委会,共抽调4个乡镇中的8个调查小区。此次抽样调查统计部门从方案设计、业务培训、调查摸底、入户登记,一直参与到数据汇总和编码工作的全过程。据抽样调查汇总资料反映,这次共入户调查1165户,登记常住人口3390人,检查定性残疾人289人,定残比例占常住人口的8.5%。此比例高出全县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8个百分点。据了解也要高于此次全省抽样调查的平均值。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流动量大,按常住人口调查登记计算残疾人口比例与按户籍人口调查登记计算残疾人的比例有较大出入。这次全县抽样调查的8个小区,实有在籍人口为4785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的要求,只登记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经入户调查,8个小区在4月1日前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共有3390人,另外1395名外出半年以上的务工或经商人员未进行登记,这部分人员基本上都是无残疾的青、壮年人群(但也不排除可能含有极少数残疾人)。若将这1395人都视作正常人口计算,那么在籍人口中的残疾人比例就只有6.04% ,要低于按常住人口登记计算的比例2.46个百分点,1987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慈利县的残疾人口比例为5.7%,19年后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人口流动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已形成一种趋势,因此各地残疾人口的结构和比例的差异性较大,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残疾人口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残疾人口,其比例远远高于城镇居民。慈利县是一个山区县,总体上经济比较落后,加上这次抽调的8个小区中,又有5个是偏远山区村,因此残疾人口比例偏高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各小区的调查情况来看,残疾人口的比例差别也较大。如甘堰土家族乡的东峪村调查小区,是我县民族乡中的一个经济十分落后、交通极不方便的深山村落,因百姓有病无钱及时医治,久病致残人员较多,残疾比例高达13.54%;还有景龙桥乡的桐子巷调查小区,也是大山上面的一个小山村,残疾人口比例也达到了10.3%。而零阳镇金台居委会和通津铺镇后溪峪居委会,一个因在县城郊区、一个地处镇政府所在地,由于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比较便利,残疾人口比例就分别只有7.2%和5.3%,要分别低于前两个小区6.34、3.1和8.24、5.0个百分点。
三、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安全事故增多,因事故导致的残疾人口比重偏大。在定性的289名残疾人中,共有肢体残疾122人,占定残人数的42.2 %。这部分人多数是近些年来因交通事故或到建筑工地打工和到矿山采矿事故中受伤致残的。其中交通事故致残的有31人,打工致残的有24人,分别占肢体残的25.4%和19.7%。这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致残新情况。
四、人口结构变化加快,老龄人口比重偏大,老年性残疾人口比例较高。此次全县定残的289名残疾人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就有107人,占整个定性残疾人数的37%。这部分人中多数都属老年性视力和听力残疾。可见老龄人口比重加大,对残疾人口的比例增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综上所述,慈利县的残疾人口比重较大,这是客观事实,但究竟占多大比例,还不能仅靠一次、一地区的抽样数为唯一依据,因抽样框存在一定局限性和差异性,局部的抽样数据只能做为参考,同时也不能因抽样数据不十分准确就否定残疾人口比例较大这一客观事实。若按此次8.5%的定残比例来推算,全县应约有各类残疾人5.7万多人。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这部分人群的生存和发展,恳请各级党委和政府多制定出台一些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尽快使他们享受到与正常人一样的权利和待遇,让他们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张家界市统计局 李伯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