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来源: 时间: 2007-07-1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张家界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增强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全面提升。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渐显现。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化解矛盾,是实现张家界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㈠从经济走势看,经济运行在高位起步,增势稳中走强,增速连创新高。

    今年张家界市经济起步快,GDP增速一季度达到13.7%,上半年达到13.8%,连续创下了建市以来同期新高。上半年,全市实现GDP 60.66亿元,增长13.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67亿元、14.15亿元、38.84亿元,分别增长5.3%、11.4%、16.5%。经济运行速度比一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2个百分点,增势稳中走强。
        
    ㈡从供给看,三次产业呈现“一稳、二缓、三快”的格局,但旅游、规模工业增势趋缓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对一季度,上半年一、三产业的增速分别加快0.2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放慢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依次拉动GDP增长0.7、2.6、1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5.9%。

    ——农业来势向好。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7.67亿元,增长5.3%,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省快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一是农业全面实现了增产。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3%、3.9%、4.9%、6.9%、10.3%,春粮、春油分别增产6.9%和0.5%,猪、牛、羊、家禽出栏(笼)量分别增长1.7%、3.4%、3.9%、6.0%,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4.8% 二是春夏播种面积趋于稳定。虽然今年农业生产季节较往年有所推迟,但已完成的种植面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粮食、油料、烟叶面积有所减少,而蔬菜、甘蔗、瓜果面积明显增加,棉花、苎麻面积基本持平。由于国家继续实行粮食生产直补政策,加上近期粮、油、菜价格大幅上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期种植面积还有可能增加。三是肉、蛋、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将对养殖业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规模工业运行趋缓。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54亿元,增长15.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了1个百分点,比全省慢6.2个百分点,列全省倒数第2位。前5个月张家界市工业亮点寥寥,加上退出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部分骨干企业生产下滑等原因,工业增速一路走低。但6月份形势有所好转,彩石水电公司、三湘钼业、溪口冶炼厂、广源酒业、土木溪电站、佳鑫汽配6家企业进入规模工业统计范围,累计新增产值1.15亿元,加上电力、旅游商品、镍钼矿、奶制品、植物油等行业生产形势向好,工业增速迅速回升。后期工业的主要增长点,一是新进6家规模工业企业;二是雨水充沛有利于水电生产;三是旅游商品产销两旺;四是桑梓火电厂在6月份完成停产检修,比去年提前一个月,下半年生产处于有利形势。

    ——旅游增势减弱。全市景点累计接待游客7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42亿元,分别增长4.7%和7.5%,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回落了5.1和4.6个百分点。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各地竞相发展旅游业,游客在确定旅游目的地时有了更多地选择,张家界市旅游业面临的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如自治州前5个月累计接待游客2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仅“五一”黄金周就接待9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其增速远快于张家界市,其规模也逐步形成与张家界市分庭抗礼之势。张家界市单一的观光旅游已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高层次的旅游需求,对高端客源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二是交通不畅导致游客进不来、出不去,成为制约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是境外客源市场拓展不力,全市累计接待境外游客仅为56万人次,由一季度增长0.6%转为下降1.8%;四是去年3月份张家界市举办俄罗斯空军特技飞行表演活动,其后数月游客云集,基数较高,导致今年增势趋缓。假日旅游仍是张家界市旅游的一大亮点,春节、五一“黄金周”连创历史同期旅游接待新高,共接待游客96.92万人次,同比增长15%。

    ㈢从需求看,投资、消费走强,出口增势趋弱,重点工程进度和地下“六合彩”问题值得关注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亿元,增长26.3%,增速较一季度加快了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9.81亿元,农村投资3.07亿元,分别增长45.5%和18.5%;跨区投资1.02亿元,下降62.3%。全市完成城镇投资16.89亿元,增长44.9%,其中重点工程完成7.99亿元,占47.3%,是城镇投资的主要支撑力量。但与投资计划相比,重点工程的总体进展不快,投资仅完成年计划的29.1%,其中省部项目、市政府项目、区县政府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分别完成年计划的48.7%、24.1%、20.2%、15.3%,只有省部项目完成近一半的进度。影响工程进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资金到位难。如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为此仍未恢复施工;二是项目启动慢。如机场扩建在5月底开工,张沅公路计划在10月份开工,今年计划新开工建设的11个工程项目,大部分仍在做前期准备工作。三是投资环境差。如工程报批报建时间长,征地拆迁难,以地霸工、强行参工参运、阻工闹事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目前,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阳龙公路、机场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张家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工程进展较快,其中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已超额完成今年的投资任务。房地产开发迅速升温,累计完成投资2.92亿元,增长48.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了51.4个百分点。新开工商品房屋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增长90.7%、36.1%、188.5%。

    ——消费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59亿元,增长15.7%,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收入的较快增长,增强了居民的购买力,推动了消费升级,住房、汽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了17.3%和66.4%;5月末交警部门登记的私家车拥有量达6356辆,自年初新增1097辆,接近去年全年的1107辆的增量,驾照报考人数达4300人之多。大型购物、餐饮、娱乐场所和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在改善城市消费环境的同时,也增强了城市市场凝聚人气和购买力的功能,其零售额增幅高达16.4%,远高于县城及农村市场的增速。而农村市场受到地下“六合彩”的拖累,零售额仅增长5.8%,比较低迷。消费信贷进一步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6月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9.1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同比多增3.64亿元,其中住房贷款达7.07亿元,汽车贷款达0.46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0.59亿元、0.2亿元,两项合计占全部消费贷款的82.7%。

    ——出口增势减弱。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5万美元,增长17.8%。其中出口228万美元,增长9.6%,增速较一季度减慢了27.5个百分点。

    ㈣从资金供给看,信贷投放增长稳定,招商引资成效不大,投资环境问题值得关注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19.8亿元,比年初增加13.8亿元,增幅为13%,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存款增长趋缓的主要原因,一是股票行情火爆,居民投资理财行为多样化,储蓄存款部分向资本市场分流;二是银行信贷政策趋紧,企业资金流动性减弱,削弱了企业存款的增长力度。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9.08亿元,比年初增加10.52亿元,增幅为11.9%,同比回落了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领跑湘西地区。信贷投放重心为旅游、电力、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等优势行业或产业,以及支持“三农”和居民住房、购车消费。金融机构贷款周转次数为0.32次,同比加快0.02次,信贷运转效率有所提高。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境内省外资金9.35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4.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88万美元,下降61.6%,降幅较一季度增大了39.9个百分点。

    ㈤从经济运行质量看,效益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物价问题值得关注

    ——财政和居民明显增收,企业明显增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65亿元,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比全省快3.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3亿元,增长25.8%,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均实现了“双过半”。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5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33元,增长23.6%,增速比全省快9.3个百分点,居全省之首。节前单位发放奖金福利及公务员调资、经营收益增长是城镇居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打工收入和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279万元、利税1.08亿元,分别增长148.8%和72.1%,企业亏损面由29.2%下降到24.7%;全市金融机构(不含人行)首次实现半年盈利过亿元,达1.21亿元,增长51.3%。

    ——就业和社保面扩大,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905人、劳动力转移就业2.2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3951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532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751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604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11207人。市城区污水排放量增长2.7%,处理量翻了一番,处理率为61.4%,同比提高28.9个百分点。全市各类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2%和8.7%,但事故重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5.5%和63%。

    ——物价持续高位运行。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4.7%。市辖区CPI涨幅有5个月突破3%的警戒线,累计涨幅达到3.85%,6月份CPI涨幅达到4.98%,比4月份上涨了0.5%,创下了33个月以来新高。带动此轮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涨价,其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了13.17%,其中粮食、油脂、肉类、禽蛋、水产品、菜价分别上涨了8.69%、28.05%、34.76%、38.95%、22.72%、10.13%。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恢复性涨价。从去年上半年以来,生猪收购价一路走低,严重挫伤了养猪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养殖大户纷纷空栏歇业,导致生猪存栏锐减;二是调入份额过大。张家界市商品猪主要从川、渝、鄂及周边县市调入,调入量约占市城区市场份额的八成,外地收购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张家界市猪肉涨价。去年全国流行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又加剧了今年外地生猪收购价格的上涨;三是饲养成本增加。从去年9月份开始,张家界市猪饲料价格普涨,平均出栏1头肥猪,饲养成本同比增加40—50元。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居民生活和相关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市民开始调整菜食结构,减少了肉、蛋消费量,市城区生猪日均屠宰量由5月上旬的150头锐减到80头,一些餐馆被迫提高肉类菜品价格,学校统一开餐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进一步加重。
        
    二、对当前经济问题的一些思考

    ㈠如何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

    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长远来看,这些政策有利于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短期来说,基于各地经济结构和发展基础的差异,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国家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严格控制“两个闸门、一个门槛”,合理控制投资增长,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一是从严控制用地规模和项目管理直接影响投资,二是继续紧缩银根直接或间接影响投资。对产业的调控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对农业、服务业,主要是“保”;对工业,有保有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产业,重点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产业。银根紧缩和利率上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
在宏观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张家界市争取项目、资金、土地的难度将会增加。张家界市企业资金几乎完全依赖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而据张家界市3家银行反映,由于总行控制信贷规模,省行信贷资金较为紧缺,下半年信贷项目审批难度将加大。目前张家界市存贷比为82.7%,高出75%的监管标准7.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比高达87.3%,处于超负荷运营。在信贷投放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集中于公益性、长期化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水电开发项目,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没有有效疏通,地方经济发展缺乏实体支撑,财力短缺。但是,张家界市打造世界旅游精品、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国家的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政策,我省的湘西大开发、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等政策,可以为张家界市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第四届“珠洽会”上,张家界市签约项目12个,签约资金49.6亿元,将为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只要我们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加快结构调整,主动趋利避害,是可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

    ㈡如何看待当前的物价形势

    虽然目前张家界市物价水平偏高,对居民生活和相关行业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就全省而言,张家界市CPI涨幅远低于全省,仅列全省倒数第3位。带动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恢复性涨价,它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物价上涨是经济趋暖的标志,适度的物价上涨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因此,当前物价形势值得关注,但不必过于紧张,需要做好的是:加强市场物价监控,及时发布价格信息,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组织好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给,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必要时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确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

    ㈢如何看待经济增长后劲

    上半年,张家界市经济运行速度快,效益好,但也暴露出旅游、工业、出口增势趋缓,物价涨幅较高,重点工程进展缓慢,投资环境较差等问题。同时,经济发展面临的区域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大。预计上半年张家界市经济运行速度与全省大致相当,处于中游水平,快于湘西地区平均水平,但首次失去了湘西“黄色领骑衫”。自治州经济增长率多年来名列全省倒数一、二位,但今年凭借锰锌矿产开采和旅游业强势带动,发展潜力迅速爆发,速度不仅领跑湘西地区,而且领跑整个湖南。

    下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集中精力抓经济,要着眼大局,着力细项,狠抓落实,务必确保年初制订的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将从加快重点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改善投资环境入手,力争全年投资增长30%以上;从产业转型、宣传促销、市场整治入手,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升温;从加快工业园区和湘西开发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入手,增强工业的发展后劲;抓住农产品涨价的机遇,狠抓防灾、防疫,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增强张家界市经济发展的后劲。但是,宏观政策趋紧,防灾防疫压力大,仍将是下半年经济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下半年,如果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举措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没有大的灾情、疫情发生,全市经济仍将保持稳中趋快的态势,全市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14%。

    三、对策建议

    ㈠切实抓紧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从长远看,张家界市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在于提质升级,其途径是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通过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来适应国内外游客的多样性需求;通过配套旅游服务、拉伸旅游产业链条、推进规模化经营,来提升旅游经营效益;通过大力开拓境外市场,来优化客源结构,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就眼前看,必须尽快扭转目前旅游颓势。一是要加快火车站、机场的建设,尽早解决游客进出困难的问题;二是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举办几次有一定影响的活动,以增强张家界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优化旅游环境。

    ㈡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把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走“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路子,在产品研发和推介、规模生产、市场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使之成为张家界市的支柱产业,进而形成“买小商品去义乌、买民族工艺品来张家界” 的聚集效应。要重视园区经济发展,加快解决好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等一系列问题,早日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市工业的主要增长极。要加快湘西开发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大对工业技改的投入力度,不断形成新的产能,解决当前工业增长点不足的问题。

    ㈢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作为欠发达地区,张家界市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一是要根据政策导向及时调整项目库,增加服务业、农业、新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项目,调出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切实用好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和投入。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培育上市企业,改善融资结构,让张家界市经济发展享受资本市场回暖带来的实惠;通过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通过出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潜能。三是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硬件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施工环境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当务之急是切实落实好“珠洽会”签约项目,把合同金额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转化为张家界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要加强对重点工程的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准备和工程建设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四是要调整投资结构,通过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投入力度,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实体支撑,充实地方财力。

    ㈣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的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发展城市各种类型的服务业,把城市建设成为核心旅游服务区,增强城市吸纳人口和就业的能力。要着力发展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赋予城市独特的魅力。要推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改善城市面貌。

    ㈤抓好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要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引导农民合理地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要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要组织好农资供给、农资打假,平抑农资价格。要加快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逐步改变张家界市商品猪主要依靠外调的现状。切实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生猪蓝耳病的防治工作,强固农业基础。

    ㈥狠抓节能减排。抓紧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的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发挥科技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重点节能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积极运用价格手段和财税、金融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
 

[张家界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