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六大变化显现住房节能与文化需求新趋势

来源: 时间: 2008-05-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建市以来,张家界市城镇居民逐步成为住房投资和消费的主体。2007年,人均住房消费达到794元,比1992年(可比口径,下同)增长10倍,户均购房实际支出达到15258元,居住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呈现六大变化,并显现节能与文化需求新趋势。

    城镇居民拥有产权住房户增至94%。到2007年底,全市城镇居民购买商品房达到35%,原有私房59%,拥有产权住房户增至94%。越来越多的家庭将私有平房翻修成楼房,私房价值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购买商品房、房改房和经济适用房等途径,成功地把住房变成了家庭私有财产,实现了住房商品化;以房改房为主的居住格局有所改变。建市以来,城镇居民家庭住房的最大变化是,租房户减少至6%,其比例迅速缩小,居住房改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家庭也逐渐减少,购置纯粹商品房的比例持续增大。

    住房面积明显扩大,住房质量大幅提高。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住房建筑面积人均达到43平方米。从建筑式样上看,居民单栋住宅达到24%;一居室占1%,二居室占11%,三居室占17%,四居室占3%,普通楼房占33%,平房及其它房占11%,居民住房正在向多居室转移。购房户逐年增多,购房既注重居住的外部环境,也注重内部装饰,住房质量快速提高。其突出特点是:住房观念显著变化,正由“追求生存数量型”→“安居稳定型”→“舒适享受型”转变。 

    拥有住房不再是作为居住的惟一选择。城镇居民的住房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再购房产,出于看好发展前景。一是具有投资性。房屋是大众化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动产在使用期内的升值特点,使买房无形中兼具了消费和投资双重性质。除了在极特别的金融及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不动产投资具有稳定和风险小的优越性。建市以来,住房投资价值无一例外都是上扬的;二是具有财产性。房屋兼有效用品和财产二重性。具有所有权的住房,房子不仅可以居住,而且也是一份财产,故称买房置业。虽然财富的表现形式愈来愈多样化,但是不动产仍是衡量个人或家庭财富的重要尺度。豪宅良田历来是富有的代名词。因此,买房置业,在国外被认为有着储蓄功能,通常的说法是:“买一套好房子,等于开了一个银行账户”;三是具有累积性。买房大都循着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贱到贵的路径,整个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梯次性、渐进性和累积性;四是具有带动性。住宅的变化促进居民居住的多种消费。五是具有派生性。居住条件的改善,意味着人们进行文化、教育、科技、娱乐、社交等活动场地的扩展,使精神消费不断增加。而目前最突出的是,城镇居民有一种短期行为,讲究现实性,再购房产主要用于出租和出售,培育着比较稳定的家庭收入来源。人们再购房产不再是仅仅用于居住,而是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变,发生了质的飞跃。

    住房节能需求渐成趋势。部分居民对于科技住宅的节能指标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科技住宅的节能主要包括两个指标:一是住宅的舒适度指标,包括室内温度、湿度、物体界面温差、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新风量等,这些都是衡量居住舒适与否的标准;二是住宅的能耗,关注整个建筑的能耗是否降低,是低能耗、微能耗,还是零能耗住宅。较快的接受购房新观念,注重双层中空玻璃,玻璃中间间隔越大,节能效果就越好;改变刻意追求大飘窗、玻璃幕墙观念。大飘窗、玻璃幕墙是当前流行要素,由于气派时尚,现代感强,迎合了现代办公环境的追求趋势,让消费者情有独钟。但也是建筑上的主要耗能点。如玻璃幕墙的能耗是水泥墙面的2至3倍。不少新住房体现节能的因素,在旧住宅中,也有采取节能措施的,较多的是通过把平屋顶改成坡屋顶,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节能住房需求渐成趋势。

    住房文化需求逐步满足。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部分城镇居民对现代居住文化产生了新的追求。作为体现城市文明重要内容的现代居住文化,展示着一个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发展历程,正在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现代居住文化的内涵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在住宅的结构、功能、人文、生态环境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进行着有意识的创造,使其更适应优良人居环境的要求。当前部分城镇居民对居住条件和居住文化的追求充分表现在对居住面积与质量,居住功能与结构,居住景观与生态环境,邻里品质与人文环境,物业管理与服务以及亲情家庭主义的追求上。购房时,不仅注重房型设计,还要求居住区的绿化、道路景观与空间、场景分布的和谐统一。对居住人群的选择和社区人文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在一些新建小区内,还出现了以家庭为纽带,父母、兄弟、姐妹在同一居住区购房的现象。为适应人们对居住文化的新需求,住宅建设正迈入一个更新换代的时期,一个个花园复式楼,一个个休闲别墅群成批涌现。其特点是商品房走向高品质化,房地产开发十分重视品质、设计与高科技的应用。这样得以满足部分城镇居民追求居住文化的新需求。

    低收入家庭享有新住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改善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在税收、土地政策、规划、融资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部分中低收入家庭陆续进行房屋改造或逐步搬离老住宅区,住房旧貌换新颜。2007年,市城区享受廉租房保障家庭达到450户,2008年计划新增300户,三年内将新增710户,到2010年累计达到1227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将得到根本好转。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消费逐步增多,住房需求潜力很大。
城镇居民实现全面小康的居住目标,已指日可待。到2020年,随着住房数量与质量的全面提高,将逐步实现居住区规划布局合理,突出节能与文化特色,配套设施齐全、现代,居住条件舒适、方便、安全,居住区内外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区服务质量优良,社区公共服务便利。

[张家界市统计局 杨祚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