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成为张家界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来源: 时间: 2016-05-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近年来,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环境,全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转换,尤其是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度调整。张家界作为首批国家森林城市,坐拥独特的资源禀赋,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张家界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和贡献率分别由2011年的182.9亿元和67.7%增加到2015年的293.9亿元和78.2%,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带动张家界市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一、主要特点

  (一)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突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毫不夸张。按可比价格计算,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2%,较2014年提高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由2011年的3.9%和67.7%提高到2015年的5.3%和78.2%,而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则由2011年的28.4%回落到16.5%,对GDP的拉动力减弱,也反映了工业领域去产能的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内在反映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内生动能的转换和财政税收的转移等一系列问题正在悄然变化。

  (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182.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9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61.1%提升到2015年的65.6%,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大幅超越小康考核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于等于47%的目标值,“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优。

  同时,通过相关数据对比发现:一是增速高于全国低于全省。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水平0.6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领跑全省。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5.7%,比重排名第1位,比排名第2的自治州高12.8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2015年,在以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平稳发展的同时,以金融、信息传输、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0.6%,高于GDP增速2.1个百分点。(1)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先行指标。2015年,张家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3.2亿元,同比增长4.4%;全社会公路客货换算周转量45.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9%;水运客货换算周转量18.2亿吨公里,增长3.2%。(2)消费市场相对活跃。2015年全市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9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10.5%。(3)金融业快速增长。在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和增速减缓的状况下,金融业保持了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5.3%。(4)房地产业同比持平。受“去产能”政策影响,对房市刺激效果难以持续。2015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微增0.2%,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17%和34.1%。(5)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信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信息传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商务和租赁服务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5年张家界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1.8亿元,同比增长16.4%,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4%。(6)非营利性服务业稳步增长。2015年实现增加值102.9亿元,同比增长10.6%,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张家界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但仍然存在增速偏低,传统服务业发展速度趋缓等问题。

  (一)增速在全省滞后。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6%,排全省末位,比永州(11.4)、怀化(11.6)、岳阳(11.6)、娄底(11.9)、自治州(12.2)分别低0.8个、1个、1个、1.3个和2个百分点,比排名第1的株洲低3个百分点。

  (二)部分行业发展趋缓。近年来,虽然张家界服务业保持了稳步增长,但部门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弱。2015年张家界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邮政和仓储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4.4%、0.2%,增速均明显低于全市经济增速(8.5%)和第三产业增速(10.6%)。

  (三)其他服务业占比过高。2015年,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两项合计对GDP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60.4%和77.2%,全市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的依赖相对过高。

  三、对促进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具有作用半径大、辐射能力强、吸纳就业广等特点,为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结合实际,当前要牢固树立“旅游+”的发展理念,以文化挖掘、项目建设、税制改革和创新发展为着力点,继续巩固旅游优势和调优内部结构是我们实现全市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

  (一)深耕旅游市场,挖掘文化内涵。旅游作为张家界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无论在任何时候必须狠狠抓住这个“牛鼻子”不动摇,进一步发挥张家界独特的资源禀赋,不断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一是牢固树立全域旅游思维。在空间布局上明确“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搞好“三星一月”的提质升级与开发建设。二是继续深挖文化品牌内涵。当前,全市已有《天门狐仙》和《魅力湘西》获得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白天看美景,晚上看大戏”已经成为来张游客的消费常态,这标志着张家界旅游市场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张家界的旅游地位成为湖南省的龙头已达成共识,那么下一步还要继续对张家界阳戏、鬼谷子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等进行深度挖掘,切实丰富演艺产品线。

  (二)强化项目建设,扩大旅游消费。一是要改善交通。对内要提质升级。对东线、西线和南线注重开发建设和转型提质并重,加快新城扩建、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澧水半岛、冰雪世界、武陵山大道等项目的推进;对外要改善“大交通”。即构建航空网、铁路网和公路网三网融合的立体网络,要把全市的旅游发展放在张吉怀、武陵山片区等区域协同发展中来谋划,用好用活荷花机场“落地签”政策,加快黔张常高铁建设进度,力推张吉怀高铁建设早日开工,同时确保桑龙和安慈高速尽早开工,将张家界建设成为武陵山片区旅游交通枢纽城市,其目的就是要实现游客的快速集散,使游客进得来、出的去。二是要补齐短板。当前,张家界市旅游商品还相对单一,且人均消费水平不高,与具有两块“国家森林公园”国字号招牌的旅游城市形象严重不符,所以要加快推动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园建设,积极向省发改委争取“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产业园”项目参照全省工业标准厂房补贴政策进行帮扶,尽早将其打造成为集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和展示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扩大旅游消费水平。

  (三)抢抓税改红利,引导结构调整。今年5月1日,“营改增”税收改革已经在全国各行各业全面铺开实施,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结构性减税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那么对于以第三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张家界来说意义重大。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政府应该通过网络、微信等多种新媒体加强“营改增”政策宣传,消除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税负加重的疑虑,得到纳税人的理解和配合。二是引导主辅分离。“营改增”的重点就是调整了差异化的税率和设置了进项抵扣条件,对于企业来讲,就必须搞好与政策的对接,在不同增值税率和适用范围既定的条件下,用好用活相关优惠政策,企业要抓住“营改增”试点机遇,实施技术改造,深挖内部潜力。三是推动服务外包。工业企业可以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贸易营销、有形动产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从生产制造中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法人企业,或将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业企业,在推动企业专业化生产的同时力促第三方服务承包商的发展,使产业分工朝着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四)推动创新发展,增强市场活力。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绿色崛起的有效途径。一是推动“三新”业态。要围绕互联网+、新能源、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等重点,着力帮扶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中小微企业,让更多的“三新”企业展现市场活力,培育他们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是生产力,关键要看成果转换。要推动本土企业加强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标准产业化,激励企业探索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效益最大化的商业模式。三是推进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依托“智慧张家界”建设,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旅游目的地“一诚通”信息系统,推广“安导通”旅游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全市在线预订、宾馆免费网络、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促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之间的互联互通。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刘波]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