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16-07-2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上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以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为统揽,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主要指标增速在合理区间运行,一些反映经济提质增效和动能转换的信号加速显现,支撑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逐步累积,经济运行环境总体平稳,稳中有好。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6亿元,同比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9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39.4亿元,增长8.6%。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旅游市场保持强劲

  一是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市春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71千公顷,同比增长0.7%,总产量53804.30吨,同比增长1.3%。农业“523”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全市新增大鲵36.1万尾,同比增长17.7%,总数发展到140.3万尾,同比增长16%;新增蔬菜基地面积2.81万亩,商品蔬菜基地总面积达到23.38万亩。

  二是工业增速小幅回升。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受工业结构调整影响,工业用电量2.87亿千瓦时,下降3.8%,但降幅比全省少4.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了正增长,增长面为66.7%。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7.1%、31.5%和34.9%;受“去产能”政策影响,高耗能行业明显降温。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回落5.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由一季度的40.3%下降到35.3%。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药品制造业同比下降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3.3%。

  三是旅游市场热度不减。上半年,全市景点接待旅游人数和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分别为2210万人次和147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7.1%和40.7%,较去年同期分别加快13个和15.6个百分点;境外游客大幅增长,境外游客接待量达到135万人次,同比增长32.7%;实现旅游总收入197亿元,增长44%,其中门票收入和外汇收入分别为12.4亿元和3.7亿美元,分别增长25.4%和36.4%。

  (二)三大需求表现各异,对外贸易仍然严峻

  一是投资总量增速较快。张家界把2016年作为“项目建设推进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综合施策,科学调度,成绩显著。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110.65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自3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保持全省第1位,尤其是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首次跌破10%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其中,完成项目投资95.97亿元,增长16.6%,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47.71亿元,占项目投资的49.7%。受利好政策叠加刺激,楼市出现短期升温,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68亿元,同比增长13.7%,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大幅增长,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7.2万平方米,增长34.2%,商品房销售额10.9亿元,增长39.3%。

  二是消费市场出现放缓。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4亿元,同比增长11.4%,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两位数的稳定增长。从主要行业看,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类、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和建筑装潢材料类零售额的同比增速分别回落11.7个、10.2个、16.4个、17.1个和8个百分点,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同时电商飞速发展导致了全市购买力的外流。

  三是对外贸易仍然严峻。受全国进出口“双降”环境影响,我市亦很难独善其身,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760万美元,同比下降55.4%。引资成绩比较显著,1-6月,全市实际利用内资和外资分别为28.68亿元和501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8%和1.9%,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4.1%和49.5%。

  (三)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一是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9亿元,同比增长12.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同比增收1.4亿元,增长9.5%,实现税收收入8.59亿元,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52.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亿元,同比增加5.5亿元。其中,教育支出增长51%,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7.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2%。

  二是信贷投放保持充裕。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5.7亿元,同比增长24%;各项贷款余额412.4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62亿元,增长11.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余额249.9亿元,增长13.6%。

  三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根据调查队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33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826元和3384元,分别增长8.2%和11.4%。

  (四)政策效应逐步显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一是房地产去库存成效积极。受益于房地产一揽子政策利好驱动,全市房地产市场明显升温,房地产投资陆续投放,新开工面积成倍增长,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大幅增长,同时根据人民银行统计,1-6月全市商品房购房贷款余额为76.1亿元,同比增长16.8%,证明楼市政策对刺激居民的购房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工业转型升级效果初显。6月末,规上企业原煤产量26896吨,同比下降35.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分别下降 37.7%和 73.9%,而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大幅增长 17.5%、 34.9%和95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9亿元,同比增长24.9%。

  三是互联网销售有积极变化。1-6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24.4亿元,其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销售额1466万元,虽然总量不大,但同比增长了4.7倍。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由于去年全市经济增长的总体走势为“低开高走,前低后高”,下半年的同比基数相对较高,所以下半年工作压力肯定要比上半年更大,同时部分行业为实现今年的“开门红”而提前发力的现象也存在,后期要确保持续增长还需加强调度。

  二是工业市场仍未根本好转。一是工业品价格仍然低迷。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连续52个月为负,虽然煤炭、钢材等产品价格有上涨,但这种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二是采矿业持续低迷。以煤炭、矿产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很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预计这一状况在全国“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三是楼市“去库存”仍需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34.2%和39.3%,证明楼市刺激政策对刺激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年初以来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快速落地,房屋新开工面积也在同时大幅增长,截止6月末,全市尚有商品房待售面积57.6万平方米,还有新开工尚未竣工未纳入统计的面积,因此对房地产“去库存”问题仍不可放松警惕,后期还需要持续发力应对。

  四是部分指标时序进度仍然滞后。根据年度目标测算,全市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只有过夜游客、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内资完成过半任务,而景点接待旅游人数、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分别低于50%时序进度12.1个、19.3个、7.4个和3.0个百分点,所以要完成全年目标给下半年带来较大压力。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下阶段,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诸多困难,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积极变化,要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既要“调结构”为全市经济的行稳致远腾出空间,又要“稳增长”紧紧咬住全年经济增长9.5%的目标不动摇,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抓政策落实,切实减少低效供给。一是去产能。通过淘汰一批、关停一批、重组一批等途径坚决压缩过剩产能和减少低效供给。二是去库存。当前,房地产去库存情况良好,但截止6月末,全市尚有商品房待售面积57.6万平方米,仍不能掉以轻心,要利用移民搬迁、货币安置、棚户区改造等多种途径抓好房地产“去库存”。三是去杠杆。抢抓全省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机遇,坚决化解政府债务和防范民间融资风险。四是降成本。要简政放权,加强事后监管,并结合“营改增”税制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减少企业用地、环评等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抓企业帮扶,促进工业扭亏脱困。一是继续深化“双联”机制。要深入企业摸排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报主要领导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督促相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对“营改增”、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做大园区工业。必须强化“园区引擎”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标准厂房建设,完善工业园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企业入住。三是抓好“新开新投”。扎实推进锦华照明、永兴玻璃、康尔佳药业等一批续建和新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尽快产生效益。

  (三)抓项目落地,保持投资持续增长。一是抓项目调度。要继续巩固项目建设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抓好在建项目的施工调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二是抓招商引资。做好拟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装一批上亿元的大项目,力争尽快落地形成投资效益。三是抓银企合作。更好发挥交投、经投两个投融资平台作用,深入开展银企对接,着力破除项目落地资金瓶颈问题。

  (四)抓旅游提质,挖掘消费市场潜力。一是深耕旅游消费。按照全省工业标准厂房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张家界市旅游商品产业园比照享受,力争早日将其打造成为武陵山片区和张吉怀旅游经济带集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和展示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二是抓好旅游产品开发。立足本地特色产品开发,以旅游食品和旅游饰品为重点,加强对茅岩莓、灵洁、金鲵等旅游食品企业和恒鑫饰品、晶典饰品等旅游饰品企业的政策帮扶。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