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围绕率先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大力实施“五化一率先”发展战略,千方百计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保安全,长沙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总体运行良好
1、第一产业稳中有升。1-4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2亿元,同比增长4.5%。种植面积稳定增加,全市粮食作物计划种植面积556.76万亩,比上年增加0.05万亩。畜牧生产稳定增长,一季度出栏肉猪、出栏羊、出笼家禽分别为226.28万头、28.32万只和1633.94万只,分别增长2.5%、2.2%和 3.9%。
2、工业经济稳定增长。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8.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2.5%,比3月份提升8.5个百分点。剔除中烟、中联、三一等三大企业,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7%。一是新增企业贡献较大。去年新建新投产企业93家,1-4月实现增加值22.1亿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二是大部分行业增长较快。全市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3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有20个行业同比增速超过20%。总量排名居前10位的行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3.9%,其中有8个行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有5个行业增速超过30%。三是多点支撑初步形成。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形成了有力支撑。1-4月,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增长83.7%;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0.8亿元,增长71.2%;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增长32.0%。
3、消费市场平稳增长。1-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7.03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6%,增幅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比1-3月提升0.4个百分点。一是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1-4月全市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9.6%,增幅同比提升19.3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2.7%,中高档汽车销售势头较好。二是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较快增长。1-4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0%,增速同比提升12.1个百分点。三是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出现井喷。受国际黄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4月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1.4%。四是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大幅回落。1-4月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零售额增幅分别为-16.5%、5.9%,增幅分别回落25.8、12.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当月首次出现负增长,禽流感等因素使得大型餐饮企业零售额降幅超过20%。
(二)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从运行质量来看,企业效益、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物价、金融平稳运行。
1、企业效益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06.65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税总额359.03亿元,增长3.3%;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387.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9万元/人,增长5.9%。
2、财政收入保持增长。1-4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04.2亿元,同比增长8.1%,同口径增长15.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5亿元,增长11.6%,同口径增长24.2%,其中税收收入132.40亿元,增长17.5%;非税收入53.07亿元,同比下降0.8%。
(3、市场物价低位运行。4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一季度,长沙居民消费价格(101.2)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长沙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低,居第26位。
4、金融存贷稳步增加。4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15.33亿元(比年初增加512.46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942.56亿元(比年初增加379.77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短期贷款2067.33亿元(比年初增加66.39亿元),增长21.5%;中长期贷款6730.9亿元(比年初增加337.44亿元),增长13.1%。
(三)主要指标增速领先
从与全国、全省的比较来看,长沙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明显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全国省会城市、全省各市州前列。
1、主要指标增速居省会城市前列。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对比中,一季度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高于全国(7.7%)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8位,经济总量大于长沙的6个城市仅广州高于长沙,其中沈阳增长9.1%、南京增长11.0%;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高于全国(9.5%)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14位,经济总量大于长沙的6个城市仅沈阳高于长沙0.4个百分点;长沙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3%,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4位,经济总量大于长沙的6个城市仅广州高于长沙,其中沈阳增长7.0%、南京增长11.1%;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高于全国(12.4%)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8位,经济总量大于长沙的6个城市仅广州高于长沙。
2、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省领先。在全省14个市州比较中,一季度长沙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省(10.1%)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居全省14个市州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全省(10.6%)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省14个市州第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省(11.1%)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居全省14个市州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全省(13.0%)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全省14个市州第1位。
二、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主要指标增速虽然逐月有所好转,但离目标任务尚有一定差距。从主要指标情况看,1-4月全市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增速分别低于全年目标0.5、2.9、7.2和6.9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双过半”压力较大。
(一)工业面临下行压力。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同时在全国省会城市增速排位出现下滑,一季度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居第8位,增速居第14位,增速排位比去年同期下滑3位。一是烟草行业贡献逐步缩小。今年1-2月、1-3月和1-4月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2.3%、35.5%和32.1%,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9%、39.2%和30.2%,占比和贡献率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态势。二是工程机械回升仍然乏力。1-4月,工程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4%,同比回落27.1个百分点。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工程机械行业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由于去年二季度是我市工程机械制造业产销旺季,今年二季度回升压力依然艰巨。三是园区发展相对较慢。1-4月,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1.28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5%;1-4月同比增长9.3%,增速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8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占比大、增速慢,不利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提升。
(二)投资增速逐月下滑。今年以来,全市投资增速呈现出高开低走、逐月回落的态势。1-2月同比增长30.4%,1-3月增长20.2%, 1-4月增长12.8%;其中4月份仅增长0.9%,完成全年增长20%的目标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是重大项目施工进度放缓、投资后劲不足。1-4月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5.12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4月当月完成投资90.69亿元,增长1.9%,施工进度明显放缓。1-4月在建项目未完工程投资量为1455.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未完工程投资量为95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3%,未完工程投资量下降难以支撑今后投资的增长。二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态势加剧,区县发展极不平衡。1-4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3.10亿元,同比减少5.2%,而去年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达到26.5%,房地产投资下降拖累全市投资少增长10个百分点。大部分区县(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下降。1-4月仅有岳麓、望城区房地产投资仍保持高速增长,宁乡县、开福区、浏阳市下降幅度达到30%以上,尤其是宁乡县下降幅度达到41.9%。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减缓,呈逐月回落态势。1-4月,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4.9亿元,增长13.3%,低于全省16.9个百分点,分别比1-2月、1-3月回落35、8.6个百分点。其中:3月完成投资57亿元,同比增长5.5%,4月完成投资58亿元,增长0.1%,增速逐月回落。
(三)外部需求持续回落。对外贸易一直是长沙经济的软肋。 2012年长沙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8.6%,与先进城市差距明显,广州为54.6%,杭州为49.9%,南京为48.4%,成都为36.9%,武汉为16.1%,沈阳为12.2%。2012年长沙进出口总额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16位,增速居第9位,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居第17位,增速居第19位,总量和增速双双下滑。今年1-2月、一季度、1-4月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为6.4%、-4.0%、-0.5%,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四)新增企业户数减少。1-4月,全市共新增“四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83家,同比减少17家。分行业看,全市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76家,同比增长31.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下降11.9%;新增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9家,下降19.4%;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59家,下降18.1%;新增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5家,下降62.5%。
三、对策建议
当前,全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正在上升,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再度显示出疲弱迹象,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从全国来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当前经济回升的动力不足。从长沙来看,尽管全市经济运行平稳,但形势并不乐观,需要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强化举措,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聚集发展正能量,实现“稳中有进”。
(一)抢抓机遇强工业。近年来,世界金融危机正“倒逼”全球掀起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 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长沙工业来说,面临新的战略性发展机遇。因此,长沙要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着力增强多点支撑力度。要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着力培育长沙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进行配套产业引导,发展一批分工明确、协作有序的上下游和配套企业,不断完善发展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优势,培育6至8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支柱产业,打造长沙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2012年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1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7%。《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20%。长沙与总体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长沙要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工程机械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左右,保持工程机械行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于保持长沙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至关重要。因此,要认真分析工程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点扶持和帮助中联、三一等企业加快发展。
(二)狠抓项目促投资。适度的投资规模、合理的增长速度,是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市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当前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严峻局面,抓调度、优环境、树信心、抓招商,做到“四个一批”。一是抓调度,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要始终咬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形成上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凝心聚力抓项目、集中精力促发展。加强调度,真正做到“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定奖惩”,通过比、学、赶、超、带,在全市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的热潮。二是优环境,迅速开工一批投资项目。从1-4月投资统计入库情况看,后备项目明显不足,尤其是亿元以上项目不足。各级政府要抓好项目协调,营造全社会支持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做好投资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落实好开工条件,争取项目尽早动工建设,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优化服务,加快审批流程,确保尽快新开工一批项目。三是树信心,激活一批房地产投资项目。房地产投资占全市投资的1/3,1-4月房地产投资影响全市投资增速 10个百分点。各级政府要加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联系,了解房地产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尽可能帮助解决其发展中问题,提振房地产开发企业信心。要大力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审批力度,优化施工环境,保证在长房地产开发项目顺利施工,提升房地产商的投资积极性。四是抓招商,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精心包装搞好项目开发,积极策划和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好项目、大项目。
(三)多措并举激消费。在投资增长乏力、外部需求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应高度重视消费的拉动作用。一是做大做强汽车市场。要加大对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扶持力度,加快中高档车市场建设,提升中高档车销售市场集中度、专业性,合理引导企业调整汽车销售结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长沙作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汽车市场辐射能力,确保汽车销售持续快速增长。二是要促进住宿餐饮业转型发展。大力引导住宿和餐饮企业转变观念,调整产品结构,由过去的以利润高、见效快的高档消费为主体向价格优惠、质量上乘的大众消费为主体转变,确保住宿餐饮业逐步走出低迷状态。要积极应对禽流感等因素的影响,确保餐饮业健康、稳定发展。
(四)促进企业上规模。新增企业对长沙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从工业来看,1-4月,去年新增的93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1.5%;从商贸业的情况来看,1-4月,去年新增限额以上单位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但今年以来新增“四上”企业户数减少,发展后劲不足。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新增企业快速增长。一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要扶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要加大新建新投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简化各环节审批手续,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继续发挥新增“四上”企业对全市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二是扩大新增企业奖励扶持范围。要将新增企业的奖励扶持办法由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扩大到服务业企业、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三是加大新增企业申报力度。要针对新增“四上”企业审批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申报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加大新增企业申报力度,做到“应统尽统”。
(五)壮大园区稳增长。长沙目前共有11个省级及以上园区,其中国家级园区4个,2012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56.4%,距2015年达80%左右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今年以来,园区工业经济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呈回落态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一是要优化规划布局。要把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统一起来合理布局,坚持特色立园,实施错位发展战略,避免无序竞争。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优化、提升现有园区,努力壮大园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必须要向园区集中,促进工业经济向园区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致力于发挥吸纳和集聚作用,在更大的半径来汲取产业资源,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长沙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三是延伸工业产业链。园区发展要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引进配套企业,着力延伸产业链,特别是要加强对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引进,全力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链体系。四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园区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发挥财政投入对研发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长沙工业由“长沙制造”向“长沙创造”转变。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扶文武 邹俊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