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雨花区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战略部署,全区上下以产业建设为中心,以项目为抓手,突出产业提质,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中部六省省会40个城区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明:雨花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在中部省会城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基础较好,优势突出,竞争激烈,压力明显。
一、中部省会城区服务业发展概述
中部是国家四大区域布局的地区之一,有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省,其省会城区40个,由于各城区地域不同、条件各异,发展差距明显。现以100亿元为组距,将中部40个主要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分布统计如下:
具体来看,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城区有12个(详见附表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400亿以上的城区均为7个。
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产出占到GDP总量50%,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以服务经济为主;比重达到60%,就可以认为基本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以此为标准,中部GDP500亿以上城区中,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城区有8个(详见附表三)。从绝对额来看,武汉市江汉区、郑州市金水区、长沙市芙蓉区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稳居前三,三区的三产占比均超过80%,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领先。雨花区各项指标均位居中上流,相比而言,三产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额可观,但三产占比受长沙卷烟厂影响略低。
二、中部省会城区服务业综合分析
为全面反映各区服务业综合水平差异,避免用单一指标进行简单评比,下文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分析将各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紧密相联的主要指标,得出各项指标权重,最后进行综合分析。
1、指标聚类分析
通过SPSS计算分析,得出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四项指标(见表1),同时得出全部指标的得分权重(见表2)。
2、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分析
通过SPSS权重计算,得出中部40个城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排名情况,具体得分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郑州市金水区服务业得分最高。长沙各区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内五区有四区排名前十;其中雨花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排名第五,但是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巨大压力。前三强金水区、芙蓉区、江汉区都是老牌服务业强区,三区实力相近,雨花区与其仍有不小的差距;随后的武昌区与雨花区分差不大,与雨花区同为后起之秀,具有土地、人才、空间等资源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三、五区基本概况
1、地理与人口
在综合得分前五强中,金水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单位面积产出最低;江汉区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单位面积产出最高;雨花区国土面积位居第二,人口密度最低;就区位交通来看,相对与其它四区,雨花区作为新型城区,面积广阔且坐拥高铁站、轻轨中枢,发展潜力巨大。
2、服务业结构
服务业的结构决定了各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总的来看,五区服务业结构大体一致;各区服务业以商贸、金融和营利性服务业为核心;其中商贸业金水区占比最高,金融业武昌区占比最高,营利性服务业雨花区占比最高。相比之下,雨花区的金融业占比最低,服务业主要靠商贸业、营利性服务业拉动。
3、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
纵观整个中部城区,此五区均有良好的商贸业发展历史,服务业基础扎实,楼宇总部经济发达;五区基本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总部经济为龙头、特色产业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其中金水区借助其中心城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商贸和高新技术产业;江汉区楼宇经济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总部经济为主;芙蓉区作为老牌中心城区,产业配套完善,中央商务区发展迅猛;武昌区金融业较发达,且内含普通高校13所、科研院所48家,拥有雄厚的科教实力和人才储备,现代服务业以人文科技产业为主;雨花区借助高铁、机场、城市轻轨等多位一体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餐饮娱乐、星级酒店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
四、五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动态
总体来看,五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大相径庭,但是由于各区不同区情,其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仍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受人口、面积、城市规划等各种因素影响,各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各有优劣。
金水区作为郑州市的核心区域,集中了郑州市的优质资源,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但能级不足。区内以零售和餐饮为主体的传统低端服务业发展趋于饱和,发展空间受限;科技信息服务业以低端产品零售和硬件维修为主,缺乏高端软件设计开发。同时省内同城竞争和区内新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发展优势,郑东新区的开发给金水区带来了土地、财政收益,但是新区发展方向仍以金融商贸为主,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金融集聚优势。
江汉区一直以来都是武汉三镇服务产业的核心,服务业基础扎实,同时受到国家政策扶持,2010年江汉区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2011年,江汉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重点支持的“一市两区”试点单位之一(注:“一市两区”为广州市、上海市闸北区和武汉市江汉区)。但由于地域狭小,人口密度过大,空间再布局有难度,居民生活与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争夺城市空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同时路网交通老化,交通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不够。
武昌区面积较大,加之总部区建设和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空间优势、成本优势凸现;同时武昌区拥有雄厚的科教实力和人才储备,为其发展提供强大智力和人才支撑。但武昌区目前也正处在探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和模式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且武汉市其它一些城区如江汉区等也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不可避免地会与其它城区在获取产业资源、抢占市场先机、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进行同城竞争。
芙蓉区作为长沙的老城区,金融商务服务机构众多,产业体系相对成熟,同时借助历史沿革形成的先发优势强力推动了中央商务区的发展。但受到土地瓶颈制约及同城竞争的强大压力,加之受到高铁、机场对高端人群的分流影响,芙蓉区金融商务核心地位势必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中心多极化发展更加明显,对芙蓉区传统优势地位构成严峻挑战。
雨花区坐拥两城三圈,产业基础夯实;同时以机场高速、高铁、轻轨等多元一体的交通立体结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但由于武广新城、轻轨中枢开发尚未完善,并未形成汇集效应,加之区内缺乏战略性项目的进驻,优质产业不突出,缺乏自己的“拳头”品牌和“龙头”企业,“星星多、月亮少”的现象仍较突出,整体呈现小聚集、大分散、不均衡的发展格局。
五、雨花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1、把握有利环境,谋求率先发展。
从国际上看,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势头强劲,经济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空间广阔;从国内看,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将加快推进,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长沙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等战略机遇将为经济发展转型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变的同时,将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作为主要调控方向,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长期趋势继续向好。雨花区应在外部有利的环境下,立足当前,通过合理整合区位、土地、财政等多方优势,以优质资源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实现率先发展。
2、加强发展紧迫感,不断提升竞争力。
随着各区纷纷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重点,竞争必将日益激烈。从发展水平来看,目前各区现代服务业均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策法规指导和大量的人才信息的支持,各区对人才储备和政策吸引力的竞争将日趋剧烈。从发展方向来看,各区现代服务业主要以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带动,以各自特色产业为支撑,亟需大型项目和企业总部的进驻,由此带来的招商引资的竞争压力将日益加大。从空间布局上来看,伴随着高铁、城轨、地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渐向新城区集聚,伴随而来的新老城区同质竞争也将日益加大。面对竞争,必须做好新老产业统筹兼顾,加快传统服务业产业提质升级和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不断提升竞争力,逐步打造出强势雨花品牌。
3、壮大服务业企业,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落户,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企业集聚效应。二是支持和鼓励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和已发展成较大规模的服务企业争创名牌,做大做强。努力创建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认知度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名牌企业。三是积极引导和扶植中小型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改变服务中小企业“散、弱、差”的被动局面,走“专、精、新”的发展路子,逐步做强中小型现代服务企业。通过蓄力发展,努力营造大、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大环境,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供稿:雨花区统计局 向昱]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