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发展遭遇挑战 产业振兴任重道远

来源: 时间: 2013-09-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之一的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卡通形象为载体,以现代数字技术和文化技术为基础,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长沙有“动漫之都”的美誉,但由于近年来杭州、苏州和无锡等地动漫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显著加大,加上长沙原有动漫发展模式的相对滞后,全市动漫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加大。

  一、长沙动漫产业发展历程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动漫产业近年来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均取得了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为759.9亿元,同比增长22.2%,2004-2012年年均增长26.4%;2012年全球动漫产业产值达7228亿美元,2004-2012年全球动漫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8%,动漫产业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纵观长沙动漫发展历程:一是起步早。长沙动漫始于1993年,湖南承制我国首套中小学动画教材,时任省广电国家一级导演的王宏带团涉足动画领域。1996年由王宏等人组建的湖南第一家专业制作动漫的湖南东方卡通公司,标志着长沙动漫产业正式诞生,并于2000年推出蓝猫、淘气等卡通作品。二是发展快。在蓝猫成功的背景下,2003-2004年长沙动漫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山猫”、 “三辰卡通”、“宏梦卡通”为代表、集动漫原创、制作、出版、发行和衍生品生产一条龙的动漫产业体系;2007年制作手机动漫的拓维集团成功上市并被誉为“动漫第一股”,2003-2008年连续6年动漫产值居全国第一。三是影响大。伴随动漫湘军影响力的不断扩散,动漫形象和产品亦不断为长沙增光添彩。“三猫一鹰”,即三辰卡通集团的“蓝猫”、宏梦卡通集团的“虹猫”、山猫卡通的“山猫”和湖南金鹰卡通频道不断领跑全国同行,《蓝猫淘气3000问》、《奇奇颗颗历险记》等动漫精品反响强烈、影响广泛。

  

  

  二、长沙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一)动漫产品产量不断下降,优势地位呈减弱趋势。从2001年全市乃至全省第一部电视动画《蓝猫淘气3000问之幽默系列》制作完成到2008年40部作品的年产量,再到近年来趋于个位数的产量,长沙动漫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强到弱的“过山车”式发展。一是动漫产量呈下降趋势。2012年全市制作国产电视动画片2部,共542分钟,与上年相比分别减少3部和3670分钟,与制作部数年份最多的2008年相比减少37部,与制作分钟最多的2007年相比,电视动画片分钟数仅为2007年的1.9%。

  

  

  二是动漫影响力呈减弱态势。自发展伊始,以三辰和宏梦为主的长沙动漫就领跑全国同行业,并于2003-2008年连续6年创下全国动漫产量第一的佳绩。然而随着沿海及先进地区动漫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和长沙动漫政策的相对弱化,长沙主要动漫企业不断“走出去”从而致使本地区产业发展步入下坡道,2012年全市电视动画产量仅占全国的0.5%,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低于2006年发展高峰3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历年原创电视动画制作量看,2007-2012年间仅07、08两年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入围前十,以09年为转折点至2012年长沙无缘前十,影响力减弱明显。

  

  

  三是与先进地区差距呈扩大态势。从历年全国各地区特别是沿海先进地区动漫产量看,长沙动漫产量与之差距不断拉大。如2006年长沙动漫以年产量38部、占全国比重30.6%的佳绩居全国第一,远远高于苏州29.8个百分点,2008年高于苏州5.3个百分点,而2010年却低于苏州2.1个百分点, 2012年低于苏州11.4个百分点,长沙动漫主导地位被取代且差距不断扩大。

  

  

  (二)动漫产业基础较为扎实,产量水平处于下游 。根据《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要求,2009-2012年全国共认定动漫企业500家,其中长沙23家,比杭州和苏州分别多9家和15家,企业数占全国动漫企业数的4.6%,动漫企业数处于中游水平。而从整体产量情况看,2012年全市动漫企业制作电视动画总量542分钟,仅为杭州的4.1%,苏州的2.2%,在全国动漫产量省会城市排名中仅高于成都、昆明和太原等少数几个城市。

  

  

  (三)限上企业效益大幅降低,龙头企业下滑明显。2012年全市共拥有限额以上动漫企业13家,占全部动漫企业的50%,全年拥有资产24.5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0.4%,实现利润总额365.3万元,同比下降91.9%,创造税收1394.9万元,同比下降29.8%,期末从业人员2813人,同比下降16.4%。特别是三辰、宏梦和山猫三大龙头企业2012年营业收入仅为2008年的30.6%,营业利润由盈转亏,创造税收减少40%。

  三、制约长沙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弱。纵观长沙动漫产业发展历程,资金专项奖励等扶持政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杭州、广州、无锡等地多领域、多方面动漫鼓励政策的陆续出台,长沙动漫政策原有优势被超越。如杭州市在资金扶持政策方面对获国际、国家、省级奖项的动漫原创作品给予奖励,对设立动漫产业研发中心给予奖励;在税收政策方面,新办企业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在土地政策方面,3年内购地建设厂房的,土地出让价格在现行基准底价基础上下浮20%。与上述政策形成对比的长沙动漫政策—纳税超过100万元、安排就业500人以上、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动画企业给予奖励,而从目前情况看,长沙动漫企业离奖励目标差距较远,奖励政策难以形成激励机制,从而引起长沙动漫实业团队搬迁至政策较优地区创造动漫产品、申请授权并以此获得较高的奖励,如2009年宏梦实业团队搬迁至杭州,2009年拓维和山猫在江苏、广东立项作品达9427分钟,占全部立项作品量的42.0%。

  (二)衍生品产业缺乏支撑和引导。动漫衍生品产业作为动漫产业链的下游产业,是动漫产业实现市场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链中利润最大的一环,据研究国内动漫产业理想管理模式应该有70%的收益来源于动漫衍生品的销售。随着动漫衍生品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和扩大,发展动漫衍生品市场将成为促进动漫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而从长沙动漫产业发展情况看,其主要集中在动画制作、发行方面,在衍生品加工生产、产品销售代理、版权代理、交易中心等方面缺乏企业支撑和政策引导,致使动漫衍生产品向外发展,从而制约了长沙动漫产业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完善,如蓝猫已在温州和福建授权生产鞋类和儿童服饰类卡通衍生品,助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四、促进长沙动漫产业复苏发展的两点建议

  (一)加快完善政策扶持细则。从长沙动漫产业政策内容看,相关细则存在模糊不清,奖励激励条件设置偏高且未根据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为进一步促进长沙动漫产业发展,重新打造动漫扶持政策优势,可从资金奖励、税收优惠、工商注册、人才引进和银行贷款等方面完善细则:如根据动漫制作量和播放收视情况分阶梯制定奖励条件,构建倒金字塔奖励模式;对入围国家级推荐及评定的动漫产品和企业及具有动漫产品出口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营业利润为量化标准制定税收“免征额”,只有实现的营业利润高于该免征额时才缴税等等。此外,在宣传机制方面可对本土动漫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及外湘企业来长参展制定一条龙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动漫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二)探索构建产业支撑平台。长沙动漫产业发展速度减缓,除政策方面的因素外,还存在人才制约、研发平台、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为共同发力促进长沙动漫产业发展,可探索构建以下三大平台:一是强化人才培养,构建高校人才与企业“订单式”输送平台。各高校可根据动漫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如对动画、美术等相关专业加大动画软件的培训力度,对汉语言文化或影视戏剧文学专业增加对动漫创意、思维的培训等。二是引导、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或单独设立动漫游戏产业研发(技术、创作)中心,积极建立点多面广的动漫产品孵化平台。三是通过借鉴上海、深圳、广东等地动漫城既有经验,结合长沙动漫产业实际,探索建立集动漫游戏、卡通玩具、鞋类服饰、版权交易和动漫展览等为一体的交易服务平台,既提升长沙动漫作品影响力,又为构建动漫衍生品市场奠定基础。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邓细锋]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