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卫事业既是关乎民生的基础工作也是加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教卫事业涉及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文化教育三大方面指标,在整个监测体系中的权重近20%。
2012年长沙文教卫事业实现增加值441.88亿元,同比增长21.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教育、医疗卫生支出155.17亿元,同比增长48.1%;城镇文教卫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9.7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占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达20%,文教卫事业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一、主要特点
(一)政府投入力度大幅增加。随着政府对民生事业的关注,政府对文教卫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文教卫支出为115.17亿元,增长48.1%,增速超过全市公共预算支出增速28.2个百分点,文教卫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4.8%,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财政教育支出为116.68亿元,同比增长61.2%,增速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第二位。
(二)对全市经济贡献率不断增强。随着投入的增大和文教卫事业快速发展,文教卫事业实现增加值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2012年全市文教卫事业实现增加值441.88亿元,增长21.2%,增速比GDP(现价)高7.3个百分点,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6.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三)人均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随着科教兴市战略的逐步实施,长沙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基础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持续扩张,教育条件大大改善,全市居民受教育程度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看,全市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年的8.81年上升到2010年的10.18年,相当于高中一年级水平,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实现了从初中程度迈入高中程度的转变,2012年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10.49年,比2010年提高0.31年。
(四)民众满意程度普遍提升。文教卫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基础工作,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有关民意抽样调查情况看,民众对长沙文教卫事业的满意程度普遍提高。在文化需求满意度调查中,84%的人选择了满意和比较满意,12.7%的人选择不太满意,仅3.3%的人选择“不满意”;对全市教育现状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为93.2%,比两年前的调查结果提高了0.6个百分点,不满意的占比为6.8%,比两年前降低0.6个百分点;对全市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84.1%,比两年前的调查结果提高2.8个百分点,不满意的占比为15.9%,比两年前降低2.8个百分点。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文教卫事业虽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需求相比仍存在距离。
(一)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历年情况看,长沙财政对文教卫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文教卫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但与相关城市比较,全市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012年长沙市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147.8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3.7%,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低于郑州、太原和南昌,占比与湖南省的平均水平26.4%比低2.7个百分点。
(二)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存在不足。一是基层基础较弱,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善,但是在农村,基层和基础性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缺乏、阵地总量不足、设施设备落后等诸多不足;二是专业人才紧缺,人才优势不明显。当前,全市的文化人才现状是:总量不少,层次不齐,结构不均,队伍不够稳定,部分领域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三)教育事业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一是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过大,择校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二是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和资源的不等,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也存在差异。
(四)卫生事业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相对薄弱。尽管近年来长沙市不断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投入,但由于历史积留的原因,仍存在基础设施差、技术力量匮乏的情况。农村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差,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的问题仍有发生。二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存在差距,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持怀疑态度,小病不出社区的计划尚未全面实现。
文教卫事业的发展关乎民生,加大长沙文教卫事业发展和改革力度,顺应老百姓期待、顺应时代潮流,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全市文教卫事业发展,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让长沙人民更加满意、更加幸福。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孙铁如]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