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新技术产值突破5000亿元

来源: 时间: 2014-02-1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3年是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一年,在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遭遇严峻考验,产值增幅低开高走,最终实现平稳快速发展态势。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达5140.4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增加值1499.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

  一、综合发展情况

  (一)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行业范围不断扩大。一是报表单位实现快速突破。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拥有报表单位925家,较上年增加18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1家,占全部企业数的55.2%。二是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凸显。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增加值过亿单位186家,占全部单位数的20.1%;增加值超10亿单位20家,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881.8亿元,占据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三是行业涉及面不断延伸。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国民经济172个行业小类,较上年新增37个行业。

  (二)综合科研实力不断加强,竞争能力稳步提高。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有科技活动的企业833家,占全部企业数的90.1%,拥有科技活动人员86701人,同比增长11.5%。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7675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43.5%;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168.8亿元,同比增长31.8%,平均每个企业投入科技活动经费1824.9万元,较上年增加303.7万元,科研经费投入强度(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5%,高于上年0.7个百分点,科技活动人员人均科研经费19.5万元,较上年增加4.5万元。

  (三)第二产业绝对优势依存,第三产业占比提升。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3亿元、1337.2亿元和157.7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0.3%89.2%10.5%,其中第二产业占比虽较上年回落3.1%,但仍占据绝对优势。而从2011-2013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看,其占比呈上升趋势,2013年已达到10.5%,较上年提高3.1%。其中,限额以上服务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5.0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为5.7%,占比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四)过半区域跨入百亿阵列,竞争局势得到改观。2013年全市各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看,主要呈现两大变化:一是百亿区县数增加。2013年全市共有5个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分别是岳麓区(341.19亿元)、雨花区(179.4亿元)、长沙县(369.95亿元)、宁乡县(104.25亿元)和浏阳市(181.14亿元)。 二是两巨头占比下降。随着各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逐步改观,两巨头(岳麓区和长沙县)影响力呈下降趋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呈现由两家独大向平衡发展态势演变。2013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两巨头累计实现增加值710.1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4%,占比较上年回落9.1%  

  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科研成果现首次减少。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申请受理数7849件,同比下降5.7%,较上年回落24.6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3473件,下降2.1%,较上年回落23.5个百分点。专利申请下降主要受占全市专利申请量35.7%的三一集团和中联重科专利申请下降影响,全年两家单位专利申请受理数累计2799件,同比下降29.5%,增幅低于上年51.2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累计1261件,同比下降27.3%,增幅低于上年56.1个百分点。

  (二)产业外向度首次下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各发达经济体对新兴经济体战略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此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出口也构成一定影响。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出口42.5亿美元,同比下降0.6%,增幅较上年回落57.9个百分点,其中占全市出口达30.1%的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增幅较上年回落97.8个百分点。

  (三)园区发展高低不一明显。园区是构建产业发展高地的“聚宝盆”,其独特的资源及政策优势有助于产业集约化发展。2013年全市各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上年相比效益虽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园区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全年全市各园区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103.6亿元,占园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7%,然而高于平均占比的仅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园区,其余8个园区均低于平均值,占比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占比最低的金霞开发区相差63.1个百分点。此外,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乡经济开发区、浏阳工业集中区和望城经济开发区与同等规模的园区相比,其高新产业企业数占规模工业企业数比重偏低,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  

  

  三、促进长沙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的服务力度。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虽不断攀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整体情况看,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214家,占全市大中型企业的比重仅为13.8%,申报企业中小微型企业相对偏多;从行业情况看,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单位119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1家,占比25.2%。此外,2012年拥有科技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3家,其中非高新技术企业98家,占比27.8%。以上数据表明,长沙高新技术企业还存在很大的申报空间,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大中型企业的服务力度,特别是对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应主动落到实处,极力拉动企业申报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大工程机械制造主导产业的引导力度。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有18家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类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83.6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为32.3%,同比下降7.5%,影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18.9个百分点。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为主的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是长沙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其成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然而由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高端产品缺乏、主要零配件空白、内销依赖度高等因素而影响整体行业发展的问题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显得更为突出。为进一步促进行业积极健康发展,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企业在空白领域、高难课题等方面科研投入的扶持力度,尽力实现产品差异化及在某些领域领先的地位;其次应进一步加大产学研配套建设,努力在关键技术、主要零配件和智能化操作等方面寻求突破;最后应加大“走出去”战略部署力度,通过构建区域合作、开展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加大产品在海外的知名度,积极寻求新兴市场。

  (三)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发展力度。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标准,2013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行业的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049.7亿元,占全部高新增加值的比重为70%,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从七大产业发展情况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共实现增加值185.9亿元,仅为增加值最高的节能环保产业的一半。要进一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平衡发展,一是重点发展一批引领带动一批成长性企业,目前全市能源与高端制造还缺乏综合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产业链发展也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二是以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推进为契机扶持产业纵深发展,通过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十大园区基地的发展,构建产业发展高地,同时在“十城千辆”工程、智能电网等示范工程的引领带动下推进产业发展。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邓细锋]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