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承载了企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了突出的引领作用。在国际、国内总体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长沙积极实施“稳中求进”的政策取向,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园区经济发展呈现积极态势,行业差距逐步缩小,“多点支撑”局面初步形成。但近年来,在园区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减速的影响下,园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减弱。2013年,长沙“四区八园”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52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一、园区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面对占比偏高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减缓的不利形势,长沙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挑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促进园区经济稳定发展。引进大众汽车、广汽菲亚特、比亚迪等一批汽车制造企业,力促介面光电、长沙蓝思科技等通信企业落户投产,吸引统一企业、苏宁先锋等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同时,立足自身壮大,扶持园区有发展潜力企业,帮助蓝思科技、晟通集团、远大住工等有技术实力的园内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一)园区经济总量提升。2013年,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首次突破1500亿元,园区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57.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园区经济已成为规模工业的主要支撑。与“十二五”初期相比,园区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总体规模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
(二)园区企业规模扩大。2013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达1021家,较上年增加108家。园区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较上年都有新的突破。其中,产值过500亿的企业有2家,与上年持平;产值200-500亿的企业2家,均为2013年新突破200亿大关;产值50-100亿的企业6家,较上年增加4家;产值10-50亿的企业65家,较上年增加16家。园区企业规模梯度趋向合理,层次间差距逐步缩小。
(三)多数园区快速发展。“四区八园”中,除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其余十大园区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增速。增速超过20%的园区有7个,其中前五大园区中增速超过20%的有3个,分别是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7.8%),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26.2%),望城经济开发区(21.4%)。在占比最高的前两大园区增速减缓的情况下,正是多数园区的快速发展促使园区经济总量实现了新的突破。
(四)“多点支撑”局面初现。2013年,随着“调结构、稳增长”的逐步实施,长沙加大了第二梯队产业发展促进力度,通信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快速发展,在优化园区乃至全市规模工业经济结构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一业独大”的局面得到改善,多点支撑的局面初步形成。园区33个大类行业中,占比超过5%的有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5个行业。5大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为34.9%,较上年下降9.7个百分点;其余4大行业占比有所提高,合计占比30.9%,较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在新增企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2013年占比首次超过5%。除专用设备制造业之外,通信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4大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通信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增速则超过50%,四大行业分别拉动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3、1.9、3.6和2.0个百分点。
(五)园区总量梯度趋向合理。随着园区间差距逐步缩小,园区梯度趋于合理,“两园独大”局面向“多点开花”转变。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规模工业增加值过300亿元的园区,合计实现增加值745.33亿元,较上年增加34.96亿元,占园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9.0%,较上年下降5.2个百分点。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经济开发区和金洲工业集中区是四大规模工业增加值过百亿的园区,合计实现增加值529.96亿元,较上年增加123.14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4.8%,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余六个园区合计占比14.8%。
(六)主要园区产业集中度较高。当前,多数园区主导产业相对突出,产业集中度较高。2013年,前六大园区合计占园区增加值比重达83.8%,各园区前三大行业占比均比较高。其中,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等4个园区前三大行业占园区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84.6%、78.1%、91.5%和64.2%,最大产业增加值占本园区比重均超过了50%。
(七)园区企业创新力有所提升。企业对创新能力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研发经费投入仍保持了较高增速。2013年,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9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占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9%。园区企业高技术产品增加值达2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占园区增加值总量的比重达18.2%。
二、园区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结构仍需改善。“调结构、促转型”是实现经济长远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所在。总体来看,园区工业“一业独大”局面仍旧明显,影响依然深远,新的增长点仍需提升增长质量。
2013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占园区增加值比重达34.9%,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第二大行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近三倍。该行业全年增速同比下降4.5%,影响园区增加值增速下降2.2个百分点,对园区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要做大做强,行业也要发展壮大,但对全市来讲,增长点应该是多方面的,单个行业占比过高、影响太大,则地区经济承受风险能力就比较差。当前,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于饱和,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整个行业前景不够明朗,预计短期难有大的改善。
排名二到五位的行业增长虽快,但合计占比只有24.7%,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相关仍有较大差距,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排名第三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则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对环境和资源供给的压力都比较大,长远来看难以维持高速增长。排名第四的汽车制造业,因近两年来广汽菲亚特、比亚迪汽车等新投产企业生产步入正轨,产能逐步释放,产值快速增长,但主打产品价格不高,附加值较低,如菲亚特主要销售菲翔汽车,比亚迪主要销售FO汽车,两家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超过9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在汽车产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赢利能力的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确立就非常重要。以上两大行业增长虽快,但要注意质与量齐抓,要在转型升级中实现长远发展。
居安思危,在看到“多点支撑”发力同时,还要努力提升各支撑点的作用力,逐步缩小差距,解决支撑点短板问题。促增长同时也要抓质量,从长远出发,进一步促进行业间、行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二)企业效益有待提升。园区企业赢利能力下降明显, 整体效益需要提高。2013年,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4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低于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4.0个百分点,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增速11.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4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低于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增速4.9个百分点。
(三)中型企业占比偏小。园区中型工业企业个体规模、经济总量都相对较小。1021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中,大、中、小型企业数分别为32家、107家、882家,呈金字塔结构,园区企业数量结构较好。但从增加值总量来看,园区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占园区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9.6%、11.7%、38.7%,呈现中间小两头大的格局,园区中型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仅过一成。107家园区中型规模工业企业中,产值过10亿元的仅19家,占比17.8%;产值不足5亿元的66家,占比超过六成。
(四)高素质人才相对紧缺。对部分大企业的调研结果来看,用人难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用工成本上升明显,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缺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从2013年四季度267家主企业景气调查情况来看, 51.7%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20.2%的企业认为用工短缺。22.5%的企业认为“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是因为劳动力供应不足或技能欠缺,成为仅次于“订单不足”的第二大影响因素。从用工情况来看,2013年园区规模工业有专业技术人员5.9万人,比上年增长4.4%,低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增速1.0个百分点。
三、园区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基础薄弱,“多点支撑”起步较晚。尽管随着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放缓以及第二梯队行业快速跟进,园区产业布局逐步优化,但一方面,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长期以来遥遥领先,前六大园区中有三个园区该行业占比居首,短期内与其它行业的差距仍然明显,对园区经济影响作用举足轻重;另一方面,后续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大多近两年内才扩大影响,真正壮大尚需时日。
(二)差距明显,多数园区起点较低。近年来,经济总量靠后的园区加快了追赶进度,园区间差距逐步缩小。但由于原有规模偏小,小园区起点较低,增速虽快但总量扩大需要过程,与前两大园区总量差距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大。同时,园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一要靠原有企业扩大规模,二要靠引进新鲜血液。两种情况都面临巨大的前期投入,企业成本较高,风险与压力较大,企业效益短期难以好转,这也增加了小型园区追赶的难度。
(三)条件制约,园区发展各有困难。长沙十二个园区分布面积较广,有些分布在城区内部,有些分布在城郊地带,有些分布在下属县市。而园区所在地的区位环境、地理条件、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集中程度等因素都影响园区的发展进度。例如隆平园、天心产业园等城内园区,受园区土地限制,难有足够的场地安置新进企业,加之交通较为拥挤,不利于园区企业货物流转。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两个国家级园区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均超过60%,在龙头企业中联、三一发展放缓的情况下,该行业发展面临困境,短期难有相关行业企业引进,而其它行业企业投资入园又会存在一些顾虑。浏阳经开区、宁乡经开区等园区则所处位置较偏,知名度较低,竞争优势不太明显。
(四)重视不够,中型企业规模偏小。长期以来,中联、三一等大企业对长沙规模工业影响作用巨大,企业发展主导了地区经济走向,因而对这两家企业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对一些中小企业的关注度则有所不够。中型企业数量尚可,但总量较低,影响作用不大。小型企业数量较多,总量较高,但企业整体收益不高,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发展难以持久,真正能够做大做强的不多。
扶持中型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中型企业需要扶持指导。中型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则经常遇到资金、战略、市场等发展瓶颈,靠自身能力常常难以解决。但企业本身有一定的技术、人才、经验积累,发展潜力较大,一旦取得突破将能保持快速发展,这是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这些企业更需要扶持和指导。二是中型企业发展前景较好。大企业数量毕竟较少,同时也少有“长盛不衰”的企业,大企业的补充、更新还来自于中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中型企业数量和总量保持一定规模,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而且本地发展壮大的企业贡献价值、衍射作用更大,对本地区经济影响力提升有重要作用。三是中型企业引进成本较低。大型企业引进成本更高,对园区条件的要求更多,且机会成本更高,而中型企业引进相对容易,对园区壮大影响作用也较为明显,可选择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更应该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的重点。
(五)建设滞后,基础功能配套欠缺。当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相关功能配套不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亟待加强,与生产企业运行相关的金融、物流、工业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与职工生活相关的住房、餐饮、文化、学校、就医等配套建设不完善。同时,企业政策性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专业人才相对紧缺,企业制定战略缺乏有效引导,企业创新风险较高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园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企业自身努力,更与园区的功能配套分不开。园区配套建设滞后,则使园区吸引投资能力、园区企业吸引人才能力、园区企业高效发展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四、园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抓发展,力促园内企业壮大。现有企业,特别是现有大、中型企业是园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企业发展情况将主导园区经济发展走势。因此,要充分挖掘现有企业发展潜力,发现企业发展亮点,了解企业发展困境,力促企业实现突破。对现有的园区企业来讲,一是要帮助发展情况不好的大企业走出困境,步入稳步发展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并行的轨道中去;二是要努力壮大中型企业总体规模,发展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型企业,避免企业发展规模出现断层;三是有重点的促进小型企业发展,既要鼓励通过竞争淘汰一些生产能力低、产品重复程度高、对环境压力大的落后小企业,又要重点扶持一些发展潜力好、从事行业新的小企业,着力解决融资难题,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二)抓投资,多方引进新鲜血液。有针对性地引进新企业,可以迅速壮大园区经济规模,优化园区经济结构,促进园区企业竞争。行业方面,既要考虑壮大主导行业规模,又要避免产品过度同质化情况。数量方面,既要注重引进企业数量,又要注重引入企业质量,避免引进落后产能、淘汰产能。规模方面,既要尽力引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又要考虑引进成本,如果引进大企业成本过高,则不如用较小成本引进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
(三)抓机遇,主动承接沿海企业战略转移。当前,沿海企业用工成本大幅提升,不少加工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了战略转移进度,逐步将战略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借此机会,园区可以积极寻找机会,承接这些企业的转移项目,争取这些企业落户园区。如蓝思科技,在园区投产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园区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形成了园区主导产业,扩大了园区影响力,为本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四)抓特色,努力突出园区产业特点。各园区主导产业虽然相对突出,但园区间行业重复度较高,特别是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两大园区,主导行业均为专用设备制造业,且占比均超过60%。如果能在产品上突出各自特色,在经营上互利合作,则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在产业布局上要尽量集中,同一产业在园区间的分布相对集聚,既能提高产业规模效应,又可减少园区间不良竞争。各园区形成相对特色的主导产业,进而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扩大园区影响力。
(五)抓协调,着力缩小园区之间总量差距。在推进大园区稳步发展的同时,继续加速中小园区追赶进度。大园区要更加注重调结构、促升级,提升园区企业发展竞争力。中小园区在改善经济结构的同时,要优先考虑扩大规模,多个产业同时发展,在发展中找到本园区产业特色。各级园区产业发展要考虑优势互补,适当发展大企业的配套产业,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发挥大园区、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共同发展。
(六)抓服务,积极打造政府扶助平台。只有完善的园区配套功能与设施,才能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企业、更多人才加入到园区建设中来。园区要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人才交流与引进平台、政府信息发布平台、企业战略指导平台、企业创新资助平台、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平台、企业融资风险担保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与引导作用。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