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稳中有进 社会民生稳中有为

——《2013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来源: 时间: 2014-03-1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马年之春,《2013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统计公报》通过丰富翔实的数据和图表,全面记载了2013年长沙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综合反映了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绩。过去的一年,虽然面临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深化转型的自身压力,但长沙经济运行稳中有升,转型升级稳中有进,改革创新稳中提质,社会民生稳中有为。

  一、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2013年,市委、市政府抓项目、促产业、优环境,创新工作机制,破解要素瓶颈,加快结构调整,及时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经济稳中有进,全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从全年经济走势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逐季加快。全市经济增长呈现逐季提升、好中趋快的良好态势,全市GDP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增速分别为11.5%、11.6%、11.8%和12.0%,勾画出一条平稳上行的经济增长弧线,这是长沙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中,在全国、全省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总要求下取得的,难能可贵。

  在经济增长稳步回升的同时,市场价格涨幅也基本稳定。《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涨幅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看,呈现出前低后高运行态势,上半年全市累计指数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下半年与全国差距有所扩大,全年累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相关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保持稳定,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6%;工业出厂价格下降1.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上涨1.3%。

  二、引领作用继续增强

  经济增速全国领先。全年GDP增速(12.0%)高于全国(7.7%)、全省(10.1%)4.3和1.9个百分点,居全省和中部省会城市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省2.4和0.3个百分点,实现了引领全省的示范带动作用。从全国省会城市来看,长沙GDP总量居第7位,与上年持平;增速居第6位,比上年提升1位,总量和增速走在省会城市前列,与沈阳、南京等城市差距进一步缩小,正在朝着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方阵”、省会城市“前五强”挺进。

  继续发挥省会城市的核心增长极和引领作用。《统计公报》显示,长沙GDP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9.2%,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3.5%、25.0%和31.3%。GDP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7.9%,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为全省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48元,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341元。

  三、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从三次产业看,内部结构继续优化。《统计公报》显示,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56.1:39.6调整为4.1:55.1:40.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十年来该比重首次上升,出现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农业转型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链不断延伸,大米、猪肉、烟品、绿茶等产品均在全国形成较大市场影响力,2013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工业结构趋优,由“一业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增速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56.2%、36.6%和20.4%,分别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42.2、22.6和6.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今年有望成长为新的千亿产业集群;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全年增速达30.3%,远高于大中型企业。第三产业中,旅游、房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10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5%;房地产销售面积达1840.6万平方米,增长20.5%,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2013年末达10148.76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7.33亿元,增长17.7%,在全市服务业各行业中增速居第一位。

  从经济主体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433.27亿元,占GDP比重达62.0%,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563.6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8.9%,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从区域发展来看,县域经济发展加快。《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城镇化率为70.6%,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全市区域发展协同性进一步增强,2013年,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等四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市1.3、20.8和1.1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8.6%,高于全市增速16.8个百分点。

  四、三大需求稳中有升

  从投资领域看,微观主体活力有所增强。《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民间投资3093.47亿元,增长27.0%,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7.3%,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5.8%,成为全市投资的主动力。

  从消费领域看,社零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呈出稳步提升态势。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平稳增长,全年分别增长22.7%和14.3%;住宿、餐饮业出现回落,分别回落18.3和7.4个百分点。从消费品种来看,汽车、石油、金银珠宝消费是增长的主动力,分别增长28.2%、22.7%和45.1%,比上年分别提升2.8、1.1和12.5个百分点。

  从开放领域看,外向经济取得积极成效。《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进出口总值达98.9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61.6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和19.2%。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34.00亿美元,增长14.2%。

  五、转型创新成效明显

  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9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1.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市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71项。专利申请15956件,比上年增长6.6%,授权专利10362件,签订技术合同3012项,成交金额41.43亿元,增长208.7%。全市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中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增长18.9%,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7.5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7.5%,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市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以上,将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累计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的80%以上。

  六、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就业水平稳步提升。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增加对保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改善至关重要。2013年,在总体经济平稳运行的背景下,全市就业稳中有升。《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93万人,比上年增加2.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9%,低于4%的全年控制目标。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662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13元,增长12.6%。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为1.7,比上年下降0.2。

  民生支出继续加大。《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9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8.46%,人民群众分享到了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环保、公共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更趋完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10.9%,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100%,城市低保资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到位100%,城市地表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7%。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190.85万人、151.12万人、101.49万人、126.57万人和101.0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6.17万人、3.17万人、6.14万人、9.12万人和1.61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2.18万人。同时,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总的来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2013年长沙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要看到,我们的结构调整任务仍较艰巨,经济增长的质量有待提高,转型创新活力依然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依然偏低,环境资源约束逐步趋紧。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面推进“六个走在前列”、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将圆满实现。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刘金文]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