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长沙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来源: 时间: 2014-04-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抓项目,多措并举促发展,经济运行开局平稳,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受宏观环境趋紧、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增速同比有所回落。展望全年,随着国内经济环境好转、各项改革政策落地以及内需逐步发力,预计全市增速有望呈现平稳增长并逐季略有提升态势。

  一、 运行情况

  1、总体显示:经济运行开局平稳。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3.47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11.5%和1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53.0%和46.1%。第二产业稳中有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受畜牧业负增长、第三产业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影响均出现增速回落。

  2、对比显示:增速全国全省领先。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国、全省主要指标增速均有所回落,长沙与全国、全省运行态势基本一致,但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季度,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0%,高于全国6.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3.2%,高于全省9.3个百分点。

  与省会城市比较,长沙主要指标增速排位依然靠前。1-2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速分别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和第7位。

  3、行业显示: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651.85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提升1.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主要行业快速增长。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前十大行业中,有八大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6%,其中以蓝思科技、红太阳、介面光电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以菲亚特、博世汽车、三菱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以晟通集团、金龙铜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速均超过30%,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主导行业增速回升。以中联、三一为代表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平稳回升,一季度实现增加值116.19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提升21.5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规模工业增速的回升。园区经济贡献提升。受主导产业生产形势好转影响,园区工业发展明显加快,一季度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47.79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提升11.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8%,同比提高43.7个百分点,改变了去年增速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状况。

  4、投资显示:增速加快结构改善。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2.72 亿元,同比增长24.0%,增幅提升3.8个百分点,项目建设进度有所加快。民间投资比重继续提升。一季度全市完成民间投资604.39 亿元,同比增长33.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1.7 %,同比提升5.3 个百分点,同时民间投资分布领域进一步扩大。三大领域投资加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完成工业投资274.96 亿元,同比增长25.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9个百分点;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6.57 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提升15.7个百分点;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6.93 亿元,同比增长18.7%。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全市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技改投资快速增长,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2.1%上升至35.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4.79 亿元,同比增长29.4%;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9%,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趋势进一步增强。

  5、消费显示:主要商品支撑明显。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08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同期低点。从主要商品来看,汽车类、石油类商品是增长主要动力,一季度石油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6%和29.1%,增速分别提升13.1和0.6个百分点,两类商品占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近50%,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为64.2%。从分行业来看,一季度批发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9%;零售业增长13.7%,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住宿业下降6.5%,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复苏迹象尚不明显;餐饮业因少数龙头企业开店扩张拉动,同比增长8.8%,增速提升1.2个百分点。

  6、要素显示:相关指标同步增长。客货运量平稳增长。一季度全社会运输周转量97.4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2%,增速提升3.7个百分点。用电量稳步增长。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54.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增速提升11.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7.75亿千瓦时,增长11.4%,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金融存贷稳步增加。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0741.62亿元,比年初增长5.8%,增幅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9979.34亿元,比年初增长3.6%,增幅同比持平。

  7、外向经济显示:出口外资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113.93亿元,同比下降0.3%,低于全省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但降幅同比收窄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3.66亿元,增长18.1%;进口40.27亿元,下降22.4%。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市外贸形势保持稳定发展格局,剔除1、2 月份春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3月份进出口形势已经恢复稳定。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3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提升4.2个百分点。

  8、民生显示:收入就业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2元,同比增长9.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4元,同比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7元,同比增长10.0%。与此同时,就业规模继续扩大,一季度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1.88万人,同比增长8.0%,增速提升4.3个百分点。

  9、物价显示: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今年以来,全市物价指数高位运行,但逐月有所回落。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6和1.4个百分点,高于全年控制目标0.4个百分点。从八大类商品情况看,呈现出七升一降的格局,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其中蔬菜价格上涨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季度同比上涨21.7%。

  二、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畜牧业生产面临双重冲击。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62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回落2.0个百分点,主要源于畜牧业负增长的影响。生猪生产受价格下降和市场需求影响明显。调查显示,生猪价格较往年同期下跌,且一季度以来持续走低,导致养猪效益下滑,养殖意愿下降。一季度末,全市肉猪出栏224.2万头,同比下降0.9%;能繁母猪存栏50.8万头,同比下降1.0%。出栏肉猪、能繁母猪存栏数同时下降,将对二、三季度生猪出栏造成影响,全年畜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家禽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大。受H7N9禽流感影响,市场需求不振,家禽消费锐减,养殖户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一季度全市存笼和出笼家禽同比分别下降7.7%和7.0%。

  2、房地产市场呈现三下降困境。受房贷难度加大、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加、居民收入增速减缓、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本年新开工面积呈现三下降态势。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77.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6%;销售额163.24亿元,同比下降19.8%;本年新开工面积454.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6%。以上指标增速回落,影响房地产开发预期,对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产生直接影响。

  3、传统商品销售增长遭遇瓶颈。目前,我市传统商品销售增长趋缓,尤其是食品、服装类商品遭遇瓶颈。据测算,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吃、穿类商品增幅回落,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大型零售企业跨区域新布网点明显减缓,长沙消费辐射力受到一定影响。

  4、微观企业发展存在诸多困难。从规模工业企业来看,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工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PPI连续22个月负增长,主要行业企业利润严重下滑,一季度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48.8%和24.9%。从小微企业来看,分别有57.8%和36.9%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快是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同时38.0%的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贷款需求的企业中59.2%的贷款没有到位。从重点服务业企业来看,1-2月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亏损面达45.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亏损面超过50%;居民服务、修理业及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双下滑。

  三、对策建议

  尽管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相对平稳,但主要指标增速低于预期,需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和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夯实农业基础作用。要在稳定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的同时,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稳定畜牧业生产。加快发展畜牧产业经济,稳定畜牧业鲜活产品销售价格。二是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在稳定农产品生产和增加供应的同时,推动农产品直采直配,降低流通成本,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三是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通过龙头企业培植,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和产销衔接。

  2、稳固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第一推动力和产业转型重要引擎作用,有效解决微观企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深化企业帮扶。密切关注工业经济运行,制定帮扶措施,强化部门协作,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和效果。二是要稳住主导行业。烟草制品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对长沙工业的影响较大,需千方百计稳住这两个主导行业的生产。三是强化多点支撑。完善产业链,加强产业配套,壮大第二梯队产业发展规模与支撑作用。

  3、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要完成全年投资增长18%的目标任务,月均完成量应达450亿元,而一季度投资进度仅为16%,后续任务依然艰巨。一是要抓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亿元以上重大在建项目建设进程,及早启动一批未开工重大项目,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要抓民间投资。拓展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领域,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三是要抓结构优化。加大技术改造投资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引进一批优势产业项目。

  4、提振服务业促进作用。服务业既是长沙发展的“短板”,也是加快发展的最大潜力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要强化政策扶持,提振发展信心。一是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加大内城区特别是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以提高单位土地价值,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提升新开发楼盘品质,依托卫星城、产业园区带动新兴市场发展,同时加强房地产政策引导,促进市场有序发展。二是要强化长沙区域性消费中心地位。抓住公车改革带来的私车购买量增加契机,继续发挥汽车行业支撑作用,不断扩大对周边城市的销售辐射,促进长沙消费市场加速发展。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业态。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罗恒 邹俊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