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已成为当前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既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文化繁荣的有力抓手。作为2012年16家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的长沙,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影响显而易见。本文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长沙两大产业融合的现状、结构和存在的问题,给各级政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行业分析
根据现行统计制度要求,文化产业统计有其独立的行业分类,共涉及国民经济行业10个大类50个中类120个小类,而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涉及国民经济行业172个小类。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根据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同的四上单位开展数据分析。
从交叉行业数看,三年来全市文化与科技交融度不断提升,交融范围不断扩宽,特别是三产业文化与科技的交融发展尤为迅速。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仅有10个行业小类存在交融,而到2013年上升至28个,其中三产业交融行业数净增14个。
从交叉行业具体情况看,长沙高新技术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制造方面基础较好,一直存在紧密的关联度。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渗入到文化产品的开发、传播等领域,特别是软件开发、专业设计等行业。
二、现状分析
(一)融合企业成倍增多,从业人员快速增加。随着长沙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长沙科技型文化企业81家,较2011年净增70家,年末从业人员合计26093人,为2011年8.8倍,平均每家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322人,较2011年增加53人。
(二)融合企业发展提速,经济占比稳步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对文化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也日益显现。2013年长沙科技型文化企业共拥有资产209.5亿元,占文化产业总资产的21.1%,占比较2011年提高19.8个百分点,占高新技术产业总资产的4.6%,占比较2011年提高4.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7.7亿元,占文化产业利润总额的15.5%,占比较2011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占高新技术产业利润总额的4.7%,占比较2011年提高4.1个百分点。
(三)示范企业效益提升,文化产品影响深远。为进一步促进长沙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发挥示范企业引领带头作用,2013年全市首批10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审定公示,截止目前全市共审定公示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企业21家,其中规模(限额、资质)以上企业18家。2013年上述企业共拥有资产46.7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高于全市四上文化企业15.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利润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13.3%;年末从业人员为6629人,同比增长3.2%。此外,在企业经济效益日益提升的同时,企业文化产品影响也不断扩大,如华凯创意在展示展览、建筑模型和三维动画方面已跃升为全国行业前三甲,明和光电凭借其在智能化舞台灯具研发制造中的领先优势获得了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系列荣誉称号。
(四)科研力度不断加大,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3年长沙科技型文化企业共拥有科研人员6745人,占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5.8%,较2011年提高19.6个百分点,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415人,占全部科研人员的比重为65.5%,较2011年提高1.9个百分点;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6.8亿元,科研投入强度(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7%,高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投入强度0.2个百分点,较2011年提高2.6个百分点;累计专利申请受理数265件,为2011年的24倍,平均每家企业专利申请受理数是2011年的3倍。
三、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科技融合广度深度不足。近年来,全市科技型文化企业虽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从整体水平看仍表现出融合不深的现状。一是涉及行业相对偏窄。2013年全市科技型文化企业共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小类28个,占全部文化产业行业小类(120个)的23.3%,即还有92个文化行业小类不存在科技型企业,从而使得长沙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存在文化与科技交融的空白。二是整体单位数相对偏少。2013年全市科技型文化企业仅81家,占全市四上单位数的1.2%,低于文化产业四上单位与全市四上单位占比12.5个百分点,低于高新技术产业四上单位与全市四上单位占比8.6个百分点。
(二)文化科技融合支持政策不足。文化产业作为长沙的支柱产业,其政策支撑力度较大,各级部门均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然而与同是第一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北京、上海、沈阳和西安相比,长沙文化与科技融合政策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如与西安3000万元、沈阳4000万元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相比,长沙虽有1300多万用于科技与文化融合重大专项,但在土地供给、税收优惠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
四、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提高政策支撑水平。积极推进制定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文件,建立健全覆盖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税收减免和政府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专项性条款,力争在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基础建设方面取得全国领先优势。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目前长沙一些高校虽已开设了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开发等一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但从就业情况看存在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轨现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发,搭建无障碍实习桥梁,努力创造边学边用、学完即用的良好氛围。
(二)以点带面引领文化传播。科技之于文化,其主要是改进文化传播方式、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和创新文化发展样式。长沙历来有“影视湘军”、“动漫湘军”和“烟花之乡”等美誉,因此可积极探索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先进技术如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展示等来扩大演艺娱乐、卡通动漫和工艺品制造等优势行业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此外,还可通过在科交会上设立专门的文化科技融合应用技术成果展等措施来带动全民参与文化建设、构建良好文化氛围,以此来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长沙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三)创新引领传统行业发展。新闻出版、烟花制造等是长沙传统文化产业,也是长沙文化产业的名片。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传统新闻出版业正面临来自手机、iPad等移动式阅读的威胁,严控PM2.5的新情况也给传统烟花制造带来了新挑战,而如何在种种困境下继续前行还需依靠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提高。因此,应积极加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标准和关键元器件等,侧重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突破传统文化产品制造、传播和消费等环节的关键技术,通过核心技术研发打破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瓶颈。
注:1.本文科技统计的范围为高新技术产业;
2.本文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
3.本文的数据分析口径均为四上法人单位,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业、资质以上建筑业和重点服务业;
4.2013年文化产业单位数及其财务数据为初步核算数。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邓细锋]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