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好与坏是一个地区第二产业科研竞争力强弱的直观表现。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标准,根据该标准,目前长沙高技术制造业正处于整体规模扩大、科研投入与产出双增和私营经济参与活跃的良好发展阶段,然而也面临着效益回落、依赖度高等诸多挑战,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行业范围
根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标准,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6个大类、29个中类、42个小类,其大类分别为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设备,信息化学品制造。
本文基于新标准对全市联网直报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归纳总结长沙高技术制造业的结构、区域分布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研究、促进高技术制造业扩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发展现状
(一)产业单位增加较快,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家,比上年增加32家,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为8.0%,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拥有资产566.8亿元,同比增长2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9.9%,占比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2.1亿元,同比增长38.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16.1%,占比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总产值964.1亿元,同比增长46.1%,平均每家单位实现总产值4.7亿元,较上年提高0.9亿元,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1.8亿元;年末从业人员为11.2万人,较上年增加1.8万人。
(二)县域规模高于城区,浏阳岳麓排位靠前。从城区与县域对比情况看,三县(市)整体规模超过六区水平。2013年三县(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0.2亿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67.0%,高于城区占比34.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5.2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比重为59.9%,高于城区占比19.9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7.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9.4%,高于城区占比38.8个百分点。从各区县(市)发展情况看,浏阳市和岳麓区在九区县(市)中实力最强,且两地高技术制造业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2013年浏阳市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48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1.5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比重为45.1%,占比位居第一;岳麓区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59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9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比重为21.6%,占比位居第一,两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总额累计61.4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比重过半,达66.7%。
(三)科研投入成倍增加,科研产出效果明显。2013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中开展科技项目的企业数142家,比上年增加33家,开展科技项目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的比重达70.0%,占比较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占比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3个百分点;拥有科技活动人员1万人,比上年增加1557人,科技活动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0%;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4.3亿元,为2012年的2.1倍,平均每家企业投入科技活动经费1711.3万元,科研投入强度(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7%,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科研投入强度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0.9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请数为1170件,比上年增加257件,平均每家企业申请专利8件,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多5.2件。
(四)电子通信引领发展,企业平均利润居首。从2013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六大类分布情况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整体规模处于六大行业前列,产出指标占比均过半。2013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共有企业65家,占全部企业数的比重为32.0%,拥有资产275.9亿元,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48.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1.1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比重为55.5%,年末从业人员7.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9.0%。此外,从各行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平均利润为7861.5万元,是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平均水平的1.7倍,且在六大行业中居首。
(五)内资企业占据主导,私营经济影响扩大。2013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中内资企业181家,占全部单位的比重为89.2%,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1.5亿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0.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7.2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比重为83.8%,年末从业人员8.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76.2%,内资企业整体规模明显高于港澳商和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在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中占据绝对优势。此外,随着全市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中私营企业影响扩大。2013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中,私营企业114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0.8亿元,高于港澳及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之和,占全部利润总额的比重达33.4%,占比较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效益略有回落。从产业利润率看,2013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成本利润率为12.6%,较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10.1%,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产值利润率为9.6%,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2013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单位成本、销售收入和产值的利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产业效益有所下降。从产业亏损面看,2013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中亏损企业19家,亏损面为9.4%,较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产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二)行业发展“贫富悬殊”。从2013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六大行业发展情况看,医药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共有企业187家,占全部企业数的92.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9.1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比重为96.7%,而航空航天仪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三行业仅实现了全部利润总额的3.3%,特别是航空航天仪器设备制造业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还处于空白。此外,排在第一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为排名第二的医药制造业两倍,为排名第三的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4.1倍,更是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39.3倍。从而使得个别行业的发展决定了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好与坏,加大了产业发展承受的风险。
四、进一步促进长沙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6.9%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壮大高技术制造业进而引领全市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长沙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产业贡献率,可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如对科研投入大、前景广的企业在加大资金等扶持力度的基础上,还可主动引导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使其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二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抗风险能力。跨领域发展是企业成为集团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提升企业整体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可鼓励、引导电子通信设备和医药制造等优势行业开展兼并重组,形成产业集团。同时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制造业,着重发展重点企业,产生以点带面效果。通过“强大扶小”战略部署,长沙高技术制造业整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将全面提升。
注:1、统计口径为联网直报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文中所列2013年数据均为初步核算数。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邓细锋]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