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晴雨表,是重要的经济杠杆,税收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建设公用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切实遵循税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与税收和谐共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长沙市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税收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做好税收收入分析,对于进一步扩大财源、增加税收收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税收收入的基本状况
(一)税收收入与GDP同步增长。近年来,长沙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财税收入呈现快速增长。2013年,长沙税收收入与GDP实现了同步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实现税收收入126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国税收入866.61亿元,增长17.4%;地税收入400.76亿元,增长13.8%。
(二)税收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协调。分三次产业来看,长沙税收收入结构表现为二、三、一的产业顺序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协调。2013年,长沙经济结构为4.1:55.2:40.7,税收结构为:0.03:60.5:39.5。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第一产业税收0.35亿元,比上年下降19.9%,占0.03%;第二产业税收766.29亿元,增长14.2%,占60.5%;第三产业税收500.73亿元,增长19.4%,占39.5%。在国税收入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6.5%和23.5%。在地税收入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5.8%和74.2%。
(三)工业税收占比超五成。近年来,长沙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税收大幅增加,对全市税收的贡献不断提高。2013年,长沙工业税收达70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5.3%。在工业税收中,制造业税收达685.01亿元,增长13.9%,占97.8%。
从制造业税收内部结构来看,烟草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是制造业税收的重要来源,2013年分别实现税收收入520.04亿元、33.06亿元、26.73亿元、26.21亿元和12.7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分别为41.0%、2.6%、2.1%、2.1%和1.0%,这五类税收合计达61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48.8%,占工业税收的比重达88.4%。
(四)房地产业税收快速增长。分国民经济门类来看,制造业税收居各行业之首,房地产业税收居第三产业首位。2013年,长沙房地产业实现税收收入199.63亿元,增长26.5%,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15.8%,占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达39.9%。在第三产业税收中,居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前三位的分别是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2013年分别实现税收收入199.63亿元、99.35亿元和50.05亿元,分别增长26.5%、9.1%和20.9%,占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分别达39.9%、19.8%和10%。
(五)增值税等四税实现较快增长。分税种来看,2013年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四税实现税收收入108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增值税283.22亿元,增长16.7%;消费税389.56亿元,增长16.4%;营业税162.08亿元,增长17.3%;企业所得税194.94亿元,增长15.6%。增值税等四税占所有税收收入的比重达85.5%,是长沙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是国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国税收入的比重达96.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是地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营业税162.08亿元,个人所得税54.37亿元,两税占地税收入的比重达54.0%。
(六)非公有制税收稳步增加。2013年,长沙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收入64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0.8%。全部税收分经济类型来看,2013年国有企业税收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占4.0%;股份公司税收869.7亿元,增长14.9%,占60.7%;私营企业税收107.23亿元,增长14.9%,占8.5%;个体经营税收88.94亿元,增长33.1%,占7.0%;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07.1亿元,增长31.7%,占8.5%。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长沙税收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了同步增长的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税源结构不够合理。从税收收入结构来看,长沙税收收入对少数企业或行业的依赖性较高。工业税收中,烟草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占比较大,2013年烟草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税收收入579.83亿元,占工业税收的比重达82.8%。第三产业税收中,房地产所占的份额较大,2013年房地产业税收收入占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达39.9%。
(二)可持续增长后劲不足。长沙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大企业、大集团,而且一些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利润较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层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税源的进一步扩张,因而造成税源整体规模较小,可持续增长后劲不足,税收增长缺乏有力支撑。
三、对策建议
税收收入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来实现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不断扩大地方财源,为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提供保障。
(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经济是税收之本。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提高税收持续增长潜力。一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降低经济增长的能耗、物耗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和增长质量。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工业布局,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逐步实现产业资本与科技资本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为财源建设打造科技生力军。加快园区发展,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提高生产要素集聚程度,壮大地方税源。三是加快打造特色产业。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的需求导向,立足长沙大企业(集团)的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资产重组、“走出去”等方式,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二)增强税收增长后劲。针对长沙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效益不高这一现状,要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利税水平,增强财税增长后劲。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步伐,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企业利税水平。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谋划引进一批高利税、高附加值、高就业、高科技含量的好项目、大项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全市税收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三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工程机械、烟草食品等制造业优势,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巩固传统税源。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资源约束小、劳动力容量大等特点,是构成地方财源的主要方面和壮大地方财力的重要基础。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长沙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的要求,逐步构建开放式、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流通新格局,构建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城市,扩大财源基础。二是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既有利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有利于税收收入的增加。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 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布局和供应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消费需求,确保房地产业在规范中快速发展。要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三是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其发达程度正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高端服务业发展,应基于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等领域,以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优化调整,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层次、能级和竞争力。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扶文武]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