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企业带动长沙创新型城市建设

来源: 时间: 2014-06-1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引擎。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大会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关精神,增强长沙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2006年长沙市发布了《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长发〔200620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长沙市建立了创新示范企业机制,截止到2013年,长沙市共认定了六批创新型示范单位。本文通过分析创新型示范企业的经济和科技活动相关情况,进而了解长沙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带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参考意见。

  一、示范企业的基本概况

  (一)限上企业完全主导。2013年,159家创新型示范企业共拥有资产2978.9亿元,平均规模为18.7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733.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年末从业人员为18.5万人,平均每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165个。按企业规模分,全部创新型示范企业中限额以上创新型示范企业(以下简称限上示范企业)141家,共拥有资产2947.9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99.0%,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713.1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9.3%,年末从业人员18.1万人,占全部示范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7.8%

  (二)制造企业规模最大。2013全部示范企业按国民经济行业类型发展情况看,制造业整体规模最大。制造业示范企业139家,占全部示范企业数的87.4%,拥有资产2825.0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94.8%,企业平均规模为20.3亿元,高于全部示范企业平均水平1.6亿元,高于排名第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0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07.2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5.4%;年末从业人员为17.6万人,占全部示范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5.1%  

  (三)内资企业优势明显。从2013年全部示范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看,内资示范企业整体规模大大高于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示范企业。2013年全市内资示范企业146家,占全部示范企业数91.8%,拥有资产2932.4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98.4%,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67.9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7.6%,年末从业人员18.0万人,占全部示范企业年末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7.1%  

  

  (四)县域占据半壁江山。2013年全部示范企业分区域发展情况看,长沙县、宁乡县和浏阳市三个县(市)示范企业规模占据全市示范企业的半壁江山。全年三县(市)示范企业共拥有资产1576.9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52.9%,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48.1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9.3%,年末从业人员为11.8万人,占全部示范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3.6%,其中长沙县在示范企业单位数、总资产、营业收入及从业人员四方面均处于全市九区县(市)首位。  

 

  二、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

  (一)整体规模占比凸显。2013年全部限上示范企业共拥有资产2947.9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21.0%,限上示范企业平均规模为20.9亿元,是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平均规模的8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713.1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9.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0.8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24.6%。由此可见,仅占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数2.6%的示范企业,其相关经济指标占比却达20%左右。

  (二)盈利水平相对较高。2013年全部限额以上示范企业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为7.8%,高于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销售利润率1.5个百分点,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为7.2%,高于全市限额以上企业1.1个百分点。

  (三)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示范企业129家,其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118家,科技活动覆盖面(开展科技活动企业数与全部企业数之比)达91.5%,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9倍;拥有科技活动人员3.6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示范企业年末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1.0%,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个百分点;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85.5亿元,科技活动强度(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3.3%,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个百分点;全年开展科技活动项目2402项,平均每家规模以上工业示范企业开展科技活动项目18.6项,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5倍;累计申请专利4588件,平均每家规模以上工业示范企业专利申请数为35.6件,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8倍。  

  

  三、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经济总量占比及平均规模相对偏低。近年来,长沙非公经济取得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62.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公有制示范企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占比偏低。2013年,全市非公有制示范企业拥有资产260.4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仅为8.8%,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1亿元,占全部示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0.9%。二是规模偏小。2013年全市非公有制示范企业70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7.6亿元,平均每家非公有制示范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4亿元,为全部示范企业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二)近半企业科研强度低于工业示范企业平均水平。2013年全市示范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家,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85.5亿元,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75亿元,科技活动强度为3.3%,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然而从单个企业科技活动投入情况看,49.6%的规模以上工业示范企业科技活动强度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示范企业平均水平(3.3%),18.6%的规模以上工业示范企业科技活动强度不足1%。由此可见,虽然规模以上工业示范企业整体科研水平处于较高位置,但却存在内部结构性矛盾问题,即70.5%的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于2.3%的企业,大部分工业示范企业缺乏科研经费投入意识或意识不强。

  四、进一步发挥示范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的建议

  (一)加大非公有制示范企业扶持力度。近年来,国家及省市陆续下发了关于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而2013年以私营企业为主的长沙非公有制示范企业平均规模明显低于全部示范企业平均水平。为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优化示范企业经济结构,在坚持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应着重加大非公有制示范企业在科研活动、税收减免等方面的奖励扶持力度。此外,还可探索对科研投入大、发展前景广的非公有制企业优先考虑评选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提升企业自信心和行业影响力,进而增强非公有制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力量。

  (二)强根固本提升企业科技活动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加大科研投入,强化人才队伍,保持产品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发挥示范企业科技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长沙创新型城市“升级版”,可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搭建人才与企业交流平台。应继续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合理利用长沙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主动搭建人才与企业沟通平台。此外,还可在全国各大高校毕业季时,政府主动组织企业开展现场招聘会,既提升了企业和城市知名度,又强化了人才引进战略。二是多渠道输送科技创新资金。在进一步加大县、市两级科技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对企业构建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提供信贷支持,主动帮扶企业申报、享受省和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注:1、所有2013年数据均为初步核算数;

    2、限额以上企业指联网直报中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资质以上建筑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邓细锋]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