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长沙广告业发展情况浅析

来源: 时间: 2014-07-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广告业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既是企业塑造品牌、开拓市场的有力工具,也是引导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推动力量。2012年,长沙广告产业园成为全国首批9个国家级广告园区之一,资源集聚的优势为长沙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2013年,全市广告企业整体规模虽突破百亿,企业产品也得到量增质升,然而其营业收入下滑明显,资产负债率显著偏高。同时,与广告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长沙广告业在广告经营单位、产业经营额等总体规模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一、发展现状

  (一)整体规模突破百亿,重点企业引领发展。2013年末,长沙共有各类广告企业2069家,其中重点广告企业(指重点服务业中从事广告业务的企业,下同)31家,限额以下广告企业(指未纳入重点服务业中的广告企业,下同)2038家,共拥有资产101.4亿元,平均规模为490万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7.3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5.4万元,累计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4.3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创税20.8万元,年末从业人员合计19459人。

  从企业规模看,重点广告企业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限额以下广告企业。全年31家重点广告企业共拥有资产39.9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拥有资产1.3亿元,是全部广告企业平均规模的26.3倍,是限额以下广告企业平均规模的42.7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7亿元,是全部广告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的22.6倍,是限额以下广告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的33.6倍。  

  

  (二)区域集聚效应明显,私企占据半壁江山。2013年全市广告企业区域发展情况看,芙蓉、天心、开福和雨花四区凭借其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带动全市广告业发展壮大,地区集聚效应显现。年末,以上四区共有广告企业1730家,占全市广告企业数的83.6%,拥有资产92.1亿元,占全市广告企业资产总额的90.8%,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占全市广告企业营业收入的86.8%,年末从业人员1.6万人,占全市广告企业从业人员的83.7%  

  

  2013年全市广告企业分登记注册类型看,以私营广告企业为主的内资广告企业主导全市广告业发展,其中私营广告企业规模占据全市广告业规模的半壁江山,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广告企业规模仅占全市广告业规模的0.1%左右。年末,全市共有私营广告企业1238家,占全部广告企业数的59.8%,拥有资产42.8亿元,占全部广告企业资产总额的42.2%,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占全部广告企业营业收入的44.1%,年末从业人员为1.1万人,占全部广告企业从业人员的57.6%

  (三)资质企业有所增加,产品影响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资质广告企业10家(有效期内),占全省的比重为41.7%,其中第十批全国资质广告企业中长沙广告企业7家,较第九批增加4家;2013年湖南省广告协会共认定一级广告企业16家,其中长沙广告企业4家,较2011年增加2家。随着全市广告企业资质等级的不断提升,企业产品影响也不断扩大。2013年,长沙广告企业共有38件作品入选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入选作品数较上届增加6件,其中长沙盛美广告有限公司凭借《买一送一》系列广告作品获长城奖金奖,成为全国8家长城奖金奖获奖企业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获金奖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企业营业效益下滑。2013年全部重点广告企业负债总额36.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1.3%,其中2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出现资不抵债的局面;重点广告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下降66.5%,平均每家重点广告企业营业收入仅为上年的三分之一,全年营业利润不足十万的重点广告企业11家,占全部重点广告企业数的35.5%,其中营业利润亏损的企业7家,亏损面为22.6%

  (二)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2013年长沙与广告业先进地区对比情况看,长沙广告业在经营单位总量及质量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总体规模相对偏少。2013年末,全市共拥有广告经营单位(含个体户)4528家,仅占全国广告经营单位数的1.0%,而上海为19.3%,、北京为5.6%、重庆为5.8%;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7.3亿元,占全国广告业营业收入的1.3%,而上海为30.0%、北京为42.4%;年末从业人员2.9万人,占全国广告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1%,而上海为10.0%、北京为4.1%、重庆为5.6%。二是人均效率相对偏弱。2013年全市广告经营单位人均效率(营业收入与从业人员之比)为23.1万元/人,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上海、北京相比,仅为他们的二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长沙广告业的建议

  (一)有效发挥高校资源,培育广告设计人才。在进一步规范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比的同时,充分发挥长沙高校资源丰富的有力优势,通过建立和推进广告重点学科,实施广告人才教学与产业、创意与市场结合的办学方式,设立广告专业人才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互补机制,推动广告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形成高校、广告行业组织、广告企业互补共进的人才培育模式。此外,在开展人才引进相关活动时,可加大高端广告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对高端人才积极落实人才引进的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壮大全市广告人才队伍,奠定广告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外部环境,是在外界环境的包裹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为优化全市广告业发展环境,营造广告企业发展良好氛围:一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除加强对各类广告活动的监管,还应探索网络等新媒体广告监督模式,加大对食品、药品、医疗等民生行业的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加强广告企业原创作品的版权保护和广告创新技术的专利保护,加强对广告企业商标、字号的保护力度,探索和建立企业内部的原创作品备案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广告研发成果。

  (三)培育龙头广告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加大扶持小微广告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可确立对具有综合实力和国内竞争力的龙头广告企业培育目标,积极鼓励大中型广告企业与传媒等相关行业企业投资组建综合服务型龙头广告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壮大企业集团,努力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发展,形成一批拥有品牌和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骨干企业,通过以点带面、引领示范的方式来提高全市广告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长沙广告业在国内广告市场中的份额。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邓细锋]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