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长沙规模工业增速呈现回落

来源: 时间: 2014-07-2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上半年,长沙继续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改革,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前期刺激政策消退的影响,推动转型创新发展,强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工业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在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影响的大环境下,在推进结构调整中实现换档,增速回落,逐月下滑。

  一、规模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上半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410亿元,同比增长12.0%,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0%,增幅回落12.8个百分点。

  从总体发展看,增速相对较快。1-6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2.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2和1.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增速1.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52.4%,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 

  从纵向趋势看,增速逐月下滑。长沙规模工业累计增速逐月下滑,2至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13.7%、13.5%、13.2%、12.7%和12.0%,下滑幅度有加速扩大之势。工业用电量也逐月下滑,2至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15.2%、11.4%、5.9%、5.6%和3.0%。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2至5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16.4%、2.8%、1.7%和-1.0%。工业增值税上半年情况不理想,5、6两月份才实现正增长,之前都是负增长,2至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7.3%、-9.9%、-8.1%、0.4%和3.3%。

  从城市对比看,排名在逐步后退。随着增速逐步下滑,长沙规模工业增速在全国、全省的排名也在逐步后退。在26个省会城市中,长沙规模工业增速排名从1-2月的第2名后退到1-5月的第4位;在全省14个市州中,增速从1-2月第1位后退到1-6月的第4位。

  二、规模工业发展主要特点

  1、多数行业增长较快,优势行业回落较大。在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有14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比一季度减少3个行业。增加值排名前10位的大类行业中,除了烟草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外,居于第二梯队的其他八大行业增速都在14%以上,合计同比增长22.8%,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3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68.8%。其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1.0%、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27.4%、有色金属加工业同比增长26.7%,是今年拉动规模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与一季度相比,大部分行业增速出现回落,特别是部分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增速回落明显。37个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增速回落,第二梯队的8大行业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回落12.3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回落4.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加工业回落9.8个百分点。

  2、烟草制品勇挑大梁,快速增长难以持久。上半年烟草制品业增长较快,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较大。实现增加值357.4亿元,同比增长11.0%,比一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23.3%,贡献率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在机械设备制造业低迷、优势行业增速回落的情况下,烟草制品业贡献提高,挑起了全市规模工业快速增长的大梁。

  烟草制品生产受计划控制,年度增长较为平稳,一般在10%以内,但月度之间不稳定,如今年上半年4、5两个月,增速分别达到24.4%和42.3%,其他月份都低于5%,6月份出现负增长。上半年这种快速增长挑大梁的情况,将难以持久。

  3、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工程机械仍未脱困。两大主导产业占比下降,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过渡依赖的状况有所改善。总量排名前两位的烟草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共实现增加值601.8亿元,占全市的42.6%,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作为第二梯队的后八大行业共实现增加值569.3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0.3%,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完全弥补了两大主导行业回落的影响。特别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是转型发展的重点,在全市的生产份额不断发展壮大,上半年占比达到7.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行业总量排名从第四提升到第三,有望在今年实现千亿产业。

  增长速度下滑,市场需求疲软,工程机械业仍未走出低迷困境。上半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0%,比一季度低9.7个百分点,其中5月、6月当月分别下降19.4%、6.8%,工程机械业又回落到负增长的困境。

  4、园区贡献逐步提高,区域发展较不平衡。园区工业快速增长,重新换发生机,发挥了工业经济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其中“四区八园”实现增加值827.5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去年同期比全市低2.8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62.0%,贡献率同比提高15.0个百分点。

  十二个园区中,上半年发展较不平衡。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7%以上的园区有3个,增速在9%以下的园区有3个,其中增长最速最高的是浏阳经开区,增长21.0%,最低的是长沙高新区,增长2.9%,两者相差18.1个百分点。

  5、大型企业贡献回升,新增企业规模较小。大型企业占比高,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影响作用大,上半年大型企业发展形势好转,促进了规模工业增速同比提升。上半年,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735.5亿元,占到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2.1%;同比增长6.8%,提高5.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3.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31.2%,同比提高22.7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新入规企业数量较多,但都是一些小企业,规模偏小,增长贡献率降低。上半年,共有此类企业334家,占比达13.3%,实现增加值44.0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9.6%,比去年的25.3%下降15.7个百分点,贡献率只有去年的37.9%。

  三、规模工业增速回落的原因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决定换档回落趋势。现阶段,全国经济都在经受“三期叠加”的考验,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是普遍现象。从全国整体情况看,整体呈下行趋势。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7.4%,回落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回落0.5个百分点。从省会城市情况看,普遍回落,长沙相对较好。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只有4个省会城市1-5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提高,长沙是其中之一,广州、沈阳、武汉、成都、南京、杭州等长沙追赶城市的增速分别为7.6%、8.6%、11.9%、11.8%和10.0%和8.8,低于长沙,其中广州、沈阳、成都、南京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以上,沈阳回落3.5个百分点。长沙正处于增速换档的调整期,2011年、2012年、2013年规模工业增速分别为22.0%、16.8%、14.0%,逐年回落。去年从一季度的12.1%上路上升到年底的14.0%,今年从1-2月的13.7%回落到1-6月的12.0%,长沙工业在调整中回落、定档,寻找适合自己的增长速度。

  2、经营压力较大导致企业生产减弱。当前企业面临着原材料、用工成本和费用增加,资金回流慢,资金压力与日俱增,利润下降等方面的压力,企业积极性不高,生产减弱。前5月规模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达到84.8元,同比增加1.9元,利润为6.8元,同比下降1元,成本费用了增加2.3%,利润下降了12.8%。应收账款1225.8亿元,同比增长22.7%,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天,同比增加6天。亏损企业达到215家,亏损面为8.6%,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据调查,规模工业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占32.1%,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企业融资需求额提高了26.1%;实际完成融资69.9%,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3、工程机械拖累较大导致增速回落。工程机械业是长沙市两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占比有所下降,但对全市的影响仍然较大。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工程机械业的主体,上半年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7.3%,增速为-4.0%,拖累全市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7.1%;与一季度相比,增速下降9.8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下降15.2%。早几年,长沙工程机械业增速较快,是抓住国家刺激政策,迅速发展壮大的结果。近两年,全国都进入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对长沙的主导产业工程机械业拖累非常严重,特别是三一、中联,受全国的影响大、时间长,长沙工业间接承受全国的压力。2011年、2012年、2013年规模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56.6%、11.1%、-3.1%,增速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仍然处于负增长的困境,跌幅扩大,导致全市规模工业增速同步回落。

  4、工业项目偏小导致新增支撑乏力。近年来,长沙工业投资占比偏低,增速下滑,特别是缺少大的工业项目,从而影响支撑工业持续增长的新增力量。2012年和2013年全市工业项目投资额增速分别为12.4%和26.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增速分别为16.7%和12.9%,10亿元以上项目增速分别为-27.0%和-23.6%,工业大项目前景堪忧。工业投资项目不强,大项目投资增速下降,导致新增工业企业规模不大,产能扩张偏小,新增企业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偏小,长沙工业增长缺乏新增长点的支撑。

  四、促进长沙工业发展的建议

  近段时间,中央确保全年经济增长7.5%的目标信心越来越坚定,“微刺激”政策正在逐步推进落实。多地释放出房地产限购政策松绑的信号,工程机械业有望迎来实质性利好,行业增长将会改善,长沙的主导产业有望增速回升。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连续4个月回升并创下年内新高,表明内需开始回升,制造业有望显现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我们要抓住有利的宏观因素,积极拓展产品市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争取下半年实现工业增速逐步回升。

  1、开拓产品市场。在全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工业经济增速下滑,不是因为生产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不愿生产。因此,不能片面地强调促进生产,而是要以市场为突破口,要为产品寻找出路。一是搭建宣传平台。收集企业产品信息,建立长沙主要产品目录,为企业搭建免费的宣传平台,集中推广“长沙制造”产品。组织“产品推广月”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产需对接。二是促进推广使用。对有市场竞争力、有望做大做强的产品,政府要加强引导,积极使用,促进推广。对规格、质量达到技术要求的产品,要促进本地项目优先使用,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如金杯电工的产品用于地铁项目,星邦重工的产品作为高空检修设备,菲亚特、比亚迪汽车用于公务用车、出租汽车等,要加大在长沙推广使用的力度。经过市场的检验,增强市场口碑,提高市场知名度,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三是鼓励产品出口。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迹象,需求扩大。上半年我国出口数据持续改善,向好趋势更加明显。要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大产品出口,缓解国内需求不足的压力。

  2、稳住主导产业。尽管新增支撑点较快发展,结构调整有所成效,但主导行业的影响仍然较大,稳增长必须先稳住主导行业的生产,只有稳住主导产业,才能为转型发展提供平稳的环境,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快速见效的手段。一是要积极对接中央微刺激政策。重点对接投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程机械业的发展,改变负增长的状况。二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是国家投资政策的方向和重点,近期湖南省出台了棚改新计划。要加快立项、拆迁进度,以建设改造项目带动工程机械等行业发展。三是重点关注骨干企业。三一、中联等骨干企业受“三期叠加”的影响大,要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困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企业恢复生产信心。

  3、培育大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影响力、带动作用、抗风险能力、贡献作用都非常强,要壮大大型企业队伍,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今年新增企业整体规模不大,对增长的贡献偏小;大型企业总量偏少,企业梯度有断层。2013年,规模工业产值过10亿的大企业仅84家,占企业总数的3.5%,数量相对偏少,年产值过20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过100-200亿元的企业只有4家,20-50亿元企业6家,50亿元以下18家。目前,引进大型项目难度大,成本高,数量少,投产后还要培育发展壮大,时间周期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壮大工业经济的工作重心要从抓培育新增企业转到抓培育现有企业上来,要加大对有潜力发展壮大企业的培育力度,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前沿产业、有发展前景的产业、社会贡献度大的产业,要积极宣传并认真落实今年市政府1号文件精神,鼓励企业上台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尽快新增一批10亿元、20亿元、50亿元档次的企业梯队。

  4、促进产业转型。在引导主导产业提质、鼓励新增支撑点增长的同时,更要优化行业结构布局,提升发展质量,逐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长远、高效发展。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居民消费需求是当前需求的亮点,要重点加快汽车、电子产品等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要大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形成工业发展新支柱。一是壮大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要进一步推动和强化。要加大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加快技术发明和改造,延伸产业链,形成整机生产能力,在消费升级中推出新产品,争取今年实现千亿产业目标。二是提质汽车制造业。近日,国务院决定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要准确抓住这一契机,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要加充电设施建设,保障充电需求,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及服务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示范城市”,进而赢取全国市场。三是培育新产业。住宅工业和光伏产业是新的产业和亮点,发展前景好,要作为新产业重点培育,加快推广远大住工的住宅工业产品,在全省、全国抢占市场;助推红太阳新能源的光伏产能扩张,在行业复苏时抢得先机。

  5、抓好园区重点。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平台和着力点,对全市工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重点抓好园区发展,发挥园区优势,搭建合作平台,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产业链分工,扶持、促进企业发展。要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和投资达产。一手抓引进,根据产业规划,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央企、优质上市公司、大型民营企业,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产业转移。一手抓投产,加快现有项目的投资进度,特别是基伍手机、格力空调、洋河酒业、大众汽车等重点工业项目,尽快实现投产,形成产能,为长沙工业发展早作贡献。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