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长沙经济稳中放缓

来源: 时间: 2014-07-2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继续大力推进“六个走在前列”,强力实施“三倍”、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0.0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83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983.59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467.64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1.4%和37.4%。工业是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6%。

  (一)经济增长减速,但仍处于合理区间。从总体上看,长沙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一是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上半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增速高于全国3.2个、全省1.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增速高于全国1.3个、全省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二是主要指标增速居省会城市前列。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3位。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

  (二)关联指标放缓,但仍保持适度增长。货运量:上半年,全市货运量1.32亿吨,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0个百分点。全社会运输周转量202.17亿吨公里,增长13.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用电量:上半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04.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39.64亿千瓦时,增长3.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27.5亿千瓦时,增长17.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上半年,全市实现税收收入786.62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554.24亿元,增长12.6%,占70.5%;地税收入232.39亿元,增长4.1%,占29.5%。分税种来看,消费税279.56亿元,增长16.0%,占比35.5%,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4.4%。贷款余额: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263.13亿元,增长11.8%,增速比3月末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7577.12亿元,增长9.9%;短期贷款2529.18亿元,增长19.2%。

  (三)主要指标回落,经济增长存下行压力。从趋势上看,上半年主要指标增速与一季度相比呈明显回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长沙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2.26亿元,同比增长12.0%,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工程机械行业增速趋缓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3.04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5.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8.88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36.81亿元,完成了年度任务的52.4%,同比增长7.1%,增速同比回落8.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7.4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5.83亿元,增长9.1%,增速同比回落13.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4.1个百分点。

  (四)实事工程进展顺利,社会民生逐步改善。一是民生支出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民生支出220.31亿元,同比增长33.2%,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7.4个百分点,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0.9%,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二是实事工程进展顺利。上半年,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15.6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0%;新增公租房(含廉租房)9918套,完成年度目标的104.3%;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人均每月分别达到400元和260元;城市棚户区改造1.16万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8.9%。

  二、经济增速回落原因分析

  上半年,长沙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与一季度相比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增速回落是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业增速回落。上半年,长沙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692.96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由于工业经济增速回落,从而影响GDP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业下降。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91.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2%,比一季度回落13.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92.07亿元,同比下降10.1%,比一季度回落6.0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业增速下降,从而影响GDP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三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回落。上半年,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0.41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由于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回落,从而GDP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上半年来看,长沙主要指标增速与一季度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一)工业增长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工业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一是工业增速下滑。上半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盈利能力有所减弱。受原材料涨价、人工及融资成本加大、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增大,工业整体盈利能力呈减弱趋势。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7.54亿元,同比下降1%。三是主要产品产量下降。上半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起重机下降20%、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下降8%、压实机械下降12.4%、混凝土机械下降0.6%。

  (二)第三产业增速趋缓。上半年,长沙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67.64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7.4%,同比回落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各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外,其他行业增速均不同程度低于上年同期。其中,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10.1%,同比回落24.1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同比回落7.0个百分点。

  (三)消费内生动力不足。当前,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传统消费依然疲软,消费内生动力不足。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4%,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1.1%,增速同比实际回落2.4个百分点。由于消费需求减弱,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持续低速增长。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82.98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低于第三产业增速1.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3.11元,增长5.6%,增速低于第三产业增速3.8个百分点。

  四、趋势判断

  目前,全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的重要转型阶段,各省会城市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在10%-10.5%的有11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为9%的城市有4个,经济增长目标在9%以下的城市有2个。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武汉、郑州为10%,合肥、南昌为10.5%,太原为9%。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省会城市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一季度增速高于10%的城市仅6个,且均为经济总量较小的中西部城市,大部分城市增速处于7%-10%之间,各省会城市增速与去年全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有22个城市的经济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达1个百分点以上。从国际来看,美国经济增长有所加快、日本经济出现短期复苏、欧洲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但新兴经济体受周期因素和潜在增长率下降影响,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综合来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缓慢复苏,但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全国来看, 2014年,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一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7.4%,在“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经济工作思路下,经济运行保持基本稳定。从长沙来看,先行指标保持了一定增长。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增长3.0%;交通运输客货周转量增长13.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0.2%等,都为下一步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全力推进“六个走在前列”,率先建成“三市”,以强力实施“三倍”为目标追求,大力提升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倍增,三产比重确保到2017年达到42%以上,力争达到45%左右。这些战略目标的实施将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

  综合起来看,长沙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格局未变,但下行压力加大。当前,应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着力强化转型创新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有效需求,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扶文武]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