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程度的日益提升,推动着医药市场的发展壮大。2014年1-6月长沙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医药类零售额77.0亿元,在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的占比为9.7%,在所有商品类别中排第3,在长沙市消费品市场中居重要地位。
一、当前长沙医药销售市场主要特点
(一)长沙医药类零售快速增长,在全省占比逐年提高。2009-2013年,长沙市医药类零售额分别为36.9亿、57.4亿、84.1亿、127.2亿和146.6亿元,从36.9亿增长到146.6亿元,增长了近4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1.2%。2013年长沙市限额以上医药类实现零售额146.6亿元,占到全省222.7亿元的65.8%,占比比2009年提高4.6%,比2010年提高3%,在全省占比逐年提高。医药类商品销售在经历前几年的快速辐射、扩张,去年的回落调整之后,今年逐步趋于稳定。在今年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1-6月限额以上医药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为17.8%,增幅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品市场少有的亮点。
(二)企业竞争力增强,市场集约化程度高。药品销售企业不断加大硬软件设施设备投入,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在药品流通中广泛应用,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行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全市医药销售额过5亿元的医药企业11家,销售额过10亿元的医药企业7家,到了2013年,全市医药销售额过5亿元的医药企业增加到22家,销售额过10亿元的医药企业增加到10家,短短两年时间过5亿元的医药企业就增长了一倍。
企业联合、并购重组步伐加快,国药、华润、上药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与省内医药商业企业成功联姻,造就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龙头企业,行业集中程度快速提高。全市2013年零售额过亿的单位有27家,仅占全市限上医药企业总数的27.8%,但却实现零售额138.8亿元,在长沙市限额以上医药类商品零售额中占比高达94.6%。
(三)经营种类丰富,西药类商品销售占大头。医药销售企业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互补、遍布城乡的药品流通网络体系日益形成,经营医药商品类别丰富,涵盖西药、中药材、中成药及医疗器械等。在医药销售市场的零售额中,西药类药品占主要部分,1-6月西药类药品占比61.0%,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占比10.6%。
(四)经营方式多样化,医药销售企业城乡分布不均衡。医药销售方式不再局限于药店、医院等传统途径,营销方式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医药产品互联网销售开始兴起,专门从事互联网医药销售的公司进入市场。2014年6月,长沙市内五区共有限额以上医药企业96家,占全市医药企业总数的81.4%,1-6月实现医药类商品零售额73.1亿元,在全市占比94.9%。医药企业因为物流配送等原因,更多地选择在城区开设。
二、长沙医药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程度的提升、医疗保障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为医药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一)人口老龄化加快导致医疗需求不断增加。2013年,长沙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2.65万人,占总人口的15.6%,超出国际上10%的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倍,人均用药处于较高水平,人口老龄化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医药市场的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加快拉动医药支出水平提高。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上存在有较大的差距,收入影响支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药支出不足同期城镇居民的一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但意味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更意味着各项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随着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其医疗需求有望呈现大规模增长。2013年长沙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62元,比上年增长10.5%,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为提高就医意愿,提高居民保健支出提供保障,对于医药市场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三)医疗保险改革助推医药销售市场发展。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深入,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保用药不断扩容,城镇和农村基层药品市场空间将得到快速拓展,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医保支付水平的提升,大病互助的推行等都是助推医药市场发展的有力东风。湖南将生物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医药销售产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长沙医药销售市场发展的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从整体环境来看,医药行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医药流通秩序还不规范,药品购销领域中违规经营、恶性竞争、不规范操作现象依然存在,全市整体医药销售规模与发达地区还有不小差距;从医药销售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医药企业的财务成本偏高,通过走访了解到,三甲等大型医院回款时间一般都在三个月以上,甚至有的长达半年,2013年长沙限额以上医药企业应收账款高达83个亿,占到流动资产的45%,应收帐款过大、增长过快带来的资金压力,使得公司不得不以更高的融资成本来弥补资金的空缺,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压力。
三、对于医药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善药品流通网络。新医改出台提倡“加快集中,缩短流通速度,提倡直配”,意味行业“集中化”程度将更高,我们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形式变化的需要,积极推进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托管、参股和控股等多种方式兼并重组,整合现有药品流通资源,鼓励一批重点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竞争力,逐步做大做强,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拉动力。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建设药品物流园区与配送中心,并做好药品配送。鼓励大中型医药流通企业依托比较完善的营销与配送网络,逐步向居民社区和村镇延伸服务。
(二)加快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发展规范连锁经营,树立品牌形象。鼓励长沙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逐步集中,提高大型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支持长沙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形成全国性连锁网络,发挥规模优势。
(三)加快资金流动,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建立、健全企业回款监测机制,实现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完整对接,加快资金流动,减轻医药企业的财务负担,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助推企业发展。
(四)加强行业信用建设,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加强药品流通行业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建立违法违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用档案,维护正常价格秩序,防止垄断行为及不平等竞争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严厉打击经营假劣药品、商业贿赂、发布虚假药品和保健品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燕俊杰]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