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的切入点。2014年,长沙将投资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主动抓项目、上项目、促项目,强力启动项目建设发展引擎,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35.75亿元,同比增长18.3%。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全市投资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促进投资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也将进一步紧迫。
一、2014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基本情况
2014年,长沙立足本市优势,更加注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领域投入,大力优化资金投向,投资结构呈现更多积极变化。
(一)民间投资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新36条”发布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市场化改革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自2013年9月起,先后已发布三批共215个面向民间资本开放的项目,总投资3239亿元。2014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3808.66亿元,同比增长21.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4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8.4%。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70.1%,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成为拉动我市投资增长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我市民间投资已涉及国民经济行业所有门类(除国际组织外),民间投资占行业投资比重超过50%的达13个,各行业中民间投资增速超过该行业投资增速的达11个,我市民间投资涉足领域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
(二)第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2014年,全市完成第三产业投资3608.36亿元,同比增长17.4%。特别是,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7.1%)、批发和零售业(4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1.0%)、金融业(19.9%)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投资增长势头最为明显。全市涉农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现代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共完成投资1092.25亿元,同比增长达23.7%。
(三)工业投资结构不断改善。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745.35亿元,同比增长18.9%。一是重点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2014年,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占比最多的全市十大优势制造业行业完成投资1191.04亿元,同比增长25.9%,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9.6%提高到74.0%。二是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放缓。2014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451.07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1个百分点。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继续加大。2014年,装备制造、有色、石化、纺织、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新材料、新能源、物流和汽车制造业等十二大重点振兴产业共完成投资1792.26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3.0%,其中,物流业增长38.9%,纺织业增长33.5%,装备制造业增长19.4%,生物医药业增长19.1%。201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276.81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2.9%提高至23.5%。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全市 “多点支撑”的产业投资格局已基本形成。
(五)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作用显著。随着轨道交通工程三号线、长沙磁浮工程等交通设施项目纷纷启动建设,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建设工程、滨河路道路工程、三环线隧道工程等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2014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95.37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7.4%提高到18.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401.45亿元,同比增长21.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504.98亿元,同比增长27.8%。
(六)民生工程领域投资加快。随着全市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各级财政持续加大投入,长沙新华联铜官窑旅游度假区、长沙金洲社会主义新农村、洗心禅寺“和文化园”、黑石铺铁路职工安置小区等项目加快建设,2014年,全市完成民生投资396.98亿元,同比增长32.4%,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5%提高到7.3%。
二、当前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全省投资占比中的优势地位有所减弱。“十五”、“十一五”时期,长沙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在30%以上,但“十二五”时期开始出现连年回落,2011、2012、2013年分别为30.7%、27.5%和25.0%,2014年降至24.8%。近年来,在全省各市州纷纷加快投资发展步伐的形势下,长沙投资在全省投资总量中所占份额不断减小,对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优势地位形成了一定冲击。
(二)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支撑投资增长后劲减弱。全市重大项目受资金趋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投资增长减缓。一是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数量增长偏缓。2014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5个,同比仅增长5.9%,共完成投资819.50亿元,同比增长19.0%, 低于全市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0.4个百分点。二是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全部在建项目投资的比重继续减少。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582个,同比增长15.2%,共完成投资1292.41亿元,同比增长18.3%,低于全市在建项目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市在建项目投资的比重仅为33.8%,比去年同期继续较少0.5个百分点,进一步拉大与亿元项目投资占比达60%以上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三是部分重特大项目投资已接近尾声。2014年,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进度已达到66.4%,目前尚在建设的百亿元以上项目仅5个,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62.7%)、长株潭城际铁路(55.8%)、轨道交通工程一号线(53.5%)、上海大众年产30万辆乘用车项目(50.3%)累计完成进度均已过半,进入建设中后期阶段,仅长沙轨道交通三号线(6.4%)尚处于建设初期。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四万亿”投资拉动经济政策,所带动的近5年的投资高峰已基本接近尾声进入运营消化期。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如果没有新增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全市投资增长将面临严峻挑战。
(三)工业投资力度相对不足。从工业化进程看,目前全市正处于工业发展中期向后期转型的阶段,这一阶段对投资规模的依赖度较大,但近年来工业投资力度仍显不足。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745.35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仅为32.1%,较全省平均水平低9.4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排名第11位。从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前7位的城市看,大部分城市工业投资占比都高于长沙,其中,南京为39.6%、沈阳为38.0%、武汉为36.3%、合肥为36.0%;长沙工业投资总量与其他省会城市的差距也在加大,分别比沈阳少748亿、比武汉少513亿、比南京少407亿、比合肥少165亿。如何孕育新的工业投资热点,特别是通过大项目来拉动我市工业投资增长,在布局新一轮工业发展时应重点考虑。
(四)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投资融资难度加大。近年来,全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建设,围绕市政基础设施、棚改、医疗卫生、教育、停车场建设等领域包装项目采取民间资本投融资建设,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国际会展中心场馆等项目已实质性引入社会投资主体。2014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仅为27.3%,民生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仅为44.4%。民间投资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合计占比高达66.3%,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占比则都不足1%。可见,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事业领域投资的热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激发,随着地方政府融资难度日益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投资资本投入将日益紧张,亟待破局。
(五)房地产发投资快速增长压力增大。2014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了17.5%,销售额同比减少19.9%,与此同时,全市商品房在建施工面积已达到9647.15万平方米,是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的6倍以上;全市待售商品房面积已达到1106.96万平方米,是全年新建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的1.5倍左右,开发企业的去库存化压力进一步加大。如需求无法及时对接将可能导致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产投资增长将面临较大考验。
三、有力推进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建议
2015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要实现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必须保证投资稳健增长,注重以重大项目建设来带动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投资效益的提高。
(一)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多年以来,长沙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偏低,重大项目不足已严重制约长沙投资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因此,要充分挖掘我市投资发展潜力和空间,不断提高我市重大项目的投资强度和投资带动性,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障改善民生,谋划增加重大项目储备,科学、有序、合理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达产。
(二)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领域普遍已存在产能过剩现象,要特别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2014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仅为11.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也仅增长9.1%,远低于工业投资增长速度。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积极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层次和产品档次。
(三)切实有效助推民间投资。当前民间投资已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促进民间资本提高竞争力,积极促进部分国有企业与民间资本合作,做到既满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又保证民资拥有一定的市场,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目前全市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仍较为广泛,应进一步厘清民间资本投入范围和获利渠道,坚定民间资本投身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
(四)做好规划布局,促进房地产业有序开发。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大幅增加改善了我市商品房的供应量,也带来了某些结构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市商业地产存量及在建项目已较之以往大幅增加,应着力做好商业地产布局,在审批商业地产项目的时候要考虑该区域的未来市场承接能力,避免一拥而上的过度开发。同时通过合理布局、适当开发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任重远]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