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2014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述

来源: 时间: 2015-02-1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4年,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长沙经济运行情况开始步入中高速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外向度大幅提高,但同时也面临增长压力加大、研发投入增幅下降及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等挑战,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增加值占比创新高

  从近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看,产业规模呈现一年一个新台阶的良好态势,行业覆盖面不断扩宽,增加值占比日益提高,其主要体现在:一是骨干行业增多。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拥有报表单位968家,较上年净增43家,报表单位共涉及国民经济302个行业小类,其中增加值超十亿的行业36个,较上年增加9个。二是规模再上台阶。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427.4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增加值2231.9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加值首次突破两千亿大关,产值及增加值规模均实现历史新高。三是增加值占比创新高。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8.5%,创历史新高,比重较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超“十二五”20%规划目标8.5个百分点。

  2、户均收入大幅增加,出口创汇快速回暖

  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211.8亿元,同比增长18.4%,增幅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较上年增加1.2亿元,增长22%;实现出口收入62.4亿美元,增幅由上年的-0.6%提升到26.9%,其中出口收入过亿美元的蓝思科技、三一集团及博世汽车等6家企业累计创汇45亿元,占全部出口收入的72.1%。

  3、产业集中程度减弱,抵御风险能力增强

  从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看,以三一集团和中联重科为主的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一直左右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其行业增加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最高时达55.8%,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从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看,增加值超50亿元的行业小类共有6个,较上年增加3个,其中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480.7亿元)、房屋建筑业(312.3亿元)和通信终端设备制造(155.9亿元)三行业增加值均超百亿,分别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5%、14%和7%,其中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较上年下降10.7个百分点,与占比最高的2011年相比下降34.3个百分点。

  4、民营经济占比提升,发展水平高于全市

  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775家,占全部企业数的80.1%,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1474.3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66.1%,占比较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户均规模1.9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元,增加值增幅为2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6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42.3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1、科技活动覆盖面及研发投入双下降

  从企业开展科技活动情况看,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中开展了科技活动的企业847家,占全部企业数的87.5%,覆盖面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从企业科技活动投入情况看,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拥有科技活动人员8.9万人,同比下降1.1%,增幅较上年回落12.6个百分点,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6万人,同比下降0.6%,增幅较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212.5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较上年回落21.2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为3.42%,较上年略有回落。

  2、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增加值占比偏低

  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节,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突出。而从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看,高技术服务业企业154家,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186.6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8.4%,与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41.7%的比重相差较大,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3、部分区县小康建设目标实现难度高

  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从全年各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看,占比最高的岳麓区达50.6%,最低的芙蓉区为12.9%,半数以上区县低于全市28.5%的平均水平。而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类区县考评指标看,2017年长沙各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需达到30%。从目前情况看,已完成该目标的为岳麓区、雨花区和长沙县,其余6个区县(市)均离目标有所差距,其中芙蓉区、天心区目标完成难度最高。

  三、两点建议

  1、优化高企申请认定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提高“出框”企业关注度。相关部门在积极主动做好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对即将过期或已经过期的企业也应保持关注,建立集咨询、答疑及申报为一体的常态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大对“门槛”企业培育力度。为保持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可建立“门槛”企业培育库,即对已经部分符合或将来有条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但目前未申报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同时搭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绿色通道,规范、简化相关流程,增强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服务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从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类型看,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服务型高新技术企业相对偏少,占全部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的21.2%。因此,为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活力,相关部门可建立服务型企业动态培育库,努力打造“年初培育一批、年中申请一批、年底认定一批”的良好局面。

  2、加强重点行业调研力度,解决“燃眉之急”

  从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看,以三一集团和中联重科为主的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以中建五局和五矿二十三冶为主的房屋建筑业、以蓝思科技为主的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和以晟通集团为主的铝压延加工业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四大领域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1027.4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46%,而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为唯一个增加值呈现负增长的行业。因此,为进一步强化行业支撑作用,打造产业发展高地,相关部门应加大行业发展走势关注度,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努力解决燃眉之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注:

  1、文中所指研发投入强度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2、文中民营经济统计范围指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制、其他联营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邓细峰]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