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汽车保有量大增 “公交都市”建设提速

来源: 时间: 2015-04-0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来,随着长沙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汽车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使得长沙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截止2014年底,长沙市汽车保有量达144.40万辆,比上年增长19.7%。同时,长沙“公交都市”建设提速,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由33.6%上升至36.9%,新增公共汽车1360辆、出租车1042辆。

  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2014年底全市汽车保有量达144.40万辆,比上年增加23.80万辆,平均每天增加652辆,增长19.7%,高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速4.0个百分点;汽车保有量占全部机动车车辆总数的比重达77.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在2009年至2014年六年的时间里,汽车保有量增加了106.87万量,年均增速达25.2%。汽车保有量在经历了2009年、2010年超30%的高速增长后,2011年—2014年增速趋缓,增速分别为22.9%、21.2%、20.5%、19.7%,分别比上年增加15.39万辆、17.48万辆、20.50万辆、23.80万辆。可以看出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增幅基本保持在20%左右。预计2016年末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00万辆。

  (一)   小型客车是拉动汽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14年底载客汽车保有量129.65万辆,比上年增加22.23万辆,同比增长20.7%。其中,小型客车保有量125.27万辆,比上年增加22.03万辆,同比增长21.3%。从占比来看:小型客车总量为载客汽车的96.6%,为全部汽车的86.8%;小型客车增量为载客汽车的99.1%;为全部汽车的92.4%。从增速来看:近六年,小型客车增速均高于载客汽车和汽车总量,从图1中可以看出,小型客车增速高于载客汽车和汽车总量的增幅在变小,2014年高于载客汽车0.6个百分点,高于汽车总量1.6个百分点。

  (二)   轻型载货汽车占绝对份额,重型载货汽车快速增长。2014年底载货汽车保有量12.93万辆,比上年增加1.46万辆,增长12.7%。其中,轻型载货汽车保有量9.22万辆,占全部载货汽车保有量的71.3%,比上年增加0.78万辆,增长9.2%。重型载货汽车保有量2.87万辆,比上年增加0.61万辆,同比增长27.1%,增速高于上年增速15.9个百分点,高于载货汽车增速14.5个百分点。

  (三)  私家车保有量高位运行。汽车消费热使得私家车保有量连创新高,私家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比重逐年提高。2014年底私人汽车保有量达128.51万辆,比上年增加22.95万辆,增长21.8%,私家车所占汽车保有量的比重从2009年的81.6%逐步提高到2014年的89.0%;从2009年到2014年,全市私家车以年均28.1%的速度增长,按全市总户数计算,平均每1.8户拥有1台私家车;按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6人拥有一台私家车。

  二、“公交都市”建设初见成效

  汽车保有量特别是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病。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近年来,长沙作为第一批“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城市,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提升公交出行便捷度,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提高,“公交都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公交都市”主要核心指标有较大提升。2014年,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由33.6%上升至36.9%。城区万人公交车保有量达到16.9标台/万人,比上年增加1.1标台/万人。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到80.2%,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

  (二)公共交通车辆增加,线路不断优化。截至2014年底,长沙城区共有公共汽车5517台,比上年增加1360台,增长32.7%;拥有出租汽车7957台,比上年1042台,增长15.1%;地铁2号线实现试运营,日均客运量约20万人次,试运营状况良好。全年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1.6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全年新增公交场站面积约10万平米,车均场站面积约为75.5平米,进场率71.6%,比上年提升9.6个百分点。2014年实施了2轮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共调整和新开线路60余条,填补空白点90余个。

  (三)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刷卡乘车成常态。2014年实施公交刷卡乘坐公交车由过去的9折优惠变成7折优惠,公交乘车人数、刷卡乘车人数、公交卡销售量都显著上升。刷卡乘车人数由一月份的2933万人次上升到十二月份的4765万人次,刷卡乘车数量占比达到69%,普通公交乘车人数由原来的200万人次/天增加至现在的225万人次/天。截至2014年底,公交卡售卡156.57万张,比上年增加101.16万张,增长182.6%;全年共发放刷卡优惠补贴2.37亿元。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汽车本来是一种方便人们出行的工具,可是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长沙市民越来越发现这两年开车出行,容易堵、停车难、停车贵,有车的便捷在减少、开车的困扰却在增加。从汽车保有量的增速来看,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如何改变这一态势,不让长沙成为“堵城”,让市民舒心畅快的出行,是决策者和领导者不得不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汽车的快速增长——需关注。2014年12月29日深圳宣布从当天18时开始实施汽车限购,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石家庄、天津和杭州之后,第8个限购的城市。而这些城市实行限购的原因无疑是汽车拥有量增速太快,道路拥堵情况加重,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如何从其他兄弟城市交通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准确把握长沙的交通形势和发展趋势,密切关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态势及对长沙城市交通承载能力的挑战,是城市管理部门应当认真思考的事。

  (二)“公交都市”建设——需发力。长沙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是:到2017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万人公交车车辆保有量达到16标台以上;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到65%以上;建成180公里以上的公交专用道;公共汽电车场站面积达到200平方米/标台。根据2014年市交通局初步统计和测算,目前只有绿色公共交通车辆出行率、城区万人公交车车辆保有量达到标准,而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只有36.9%,公交线网密度仅为2.3公里每平方公里,公交车专用车道91.8公里,公共汽电车场站面积75.5平方米/标台,这些指标数值均距离目标值差距较大。“公交都市”仍需加大投入和规划建设。

  (三)增加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需探讨。近年来,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停车难、停车贵、交通拥堵的情况与日俱增,但人们的购车热情却一直高涨,购车火爆的背后原因很复杂,但公交车路程太绕、不准时、公交车站点离家远、公交线路布局不合理等是左右人们购车的重要原因。如何加大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减少私家车出行的次数是“公交都市”建设的关键。城市管理者需要更好的了解市民的出行习惯和困扰,有针对性的开展实地调研,然后在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财税扶持、基础设施、路权优先、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公共交通发展环境,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让人们出行更便捷、乘坐更舒适、换乘更方便,让“公交都市”建设真正实惠于民。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曾花林]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