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是满足老百姓工作生活日常所需的便捷服务行业,也是网络迅猛发展、信息爆炸时代催生的一个朝阳产业。2014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急速发展,快递业仍然呈现着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快递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行业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一、快递业发展现状
2014年,长沙快递业实现快递业务量13469.58万件,比上年增长55.2%;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65977.47万元,比上年增长28.6%。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对比来看,长沙快递业务总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均居第3位,低于武汉、郑州,且与武汉差距较大,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只有武汉的54.5%和55.2%。
(一)快递总量占比提升。一是快递业务收入在邮政业中占比继续提升。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业总收入的比重为74.8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长沙市快递业量在全省的占比高达60%。从全省来看,长沙快递业务量占全省的59.3%,快递业务收入占全省的63.3%;
(二)快递单位快速扩张。据市邮政管理局统计:2014年在长快递单位345家,比上年增加116家,其中:获得独立许可证的企业129家、分支机构216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0家和96家。快递企业和快递分支机构迅速增长,一是因为快递公司开设门槛低,快递行业前景看好,成立了大量小型快递公司;二是快递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加快了分支机构和网点布局,据了解,截止到2014年底,顺丰速运在长沙的分支机构达60多家。
(三)异地快递业务量升价跌。按照快递发送地域分类,从表1中可以看出:异地业务所占份额最大,其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的81.6%和67.0%,异地快递业务量为10913.21万件,比上年增长61.1%,高于全市快递业务量增速4.7个百分点;国际及港澳台业务增长最快,快递业务量比上年增长138.1%,快递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40.7%,增速都远高于异地业务和同城业务;快递业务单价大幅下降,其中国际及港澳台业务和异地业务单价下降幅度较大,下降幅度分别为40.9%和27.3%。
(四)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加快。一直以来,国有邮政快递EMS处于领军地位,但从近两年快递企业市场份额情况(表2)来看,快递市场逐步由“一业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民营快递企业快速发展,民营快递企业占全市快递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比重均超过70%。民营快递基本形成以“四通一达”为主,其他快递公司快速发展的局面:民营企业中顺丰速运占比最大,快递业务量比重达到17.6%,居全市第2位,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0.4%,居全市第1位,比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韵达快递市场占比下滑幅度较大,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比上年减少13.7和4.9个百分点;其他快递公司增长迅速,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占比分别比上年提升9.8和6.1个百分点。
二、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快递业以价位低、便利性强、速度快和经营方式灵活的优势,被人们的普遍接受,行业快速发展壮大。但其发展中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市场竞争无序。随着快递行业高速增长,快递市场竞争加剧,而该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小型快递服务企业数量急增,“小、弱、散、差”现象突出,长沙缺乏品牌优、实力强、网络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服务企业。快递服务领域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面对激烈的竞争,众多快递企业的竞争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有的甚至以低于综合成本的价格取件,通过压价来打压竞争对手,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严重,不断压低的价格使得企业的利润水平不断下降,市场环境也不断恶化。
(二)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目前长沙仅有邮政速递EMS和顺丰速运两家快递企业为直营布局,其他的如中通、申通、圆通、韵达多为品牌加盟公司。加盟单位和其他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但管理比较混乱。快递的硬件设施设备和信息化的投入明显不足,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大部分物流环节都是手工作业,快件自动分拣设备、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射频识别(RFID)技术仍没有全面铺开,只有部分大型快递企业采用。缺乏了信息化手段的有力支持,快递服务企业在优化快递服务操作流程、提高运营效率缺少技术保障。在服务和效率方面远远落后国外同行和其他大型快递公司。
(三)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快递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多数快递服务企业没有建立业务和技能培训制度,专业化、技能型人员紧缺,管理、运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部分快递企业中,从事快递服务行业的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职业要求就招进来做快递服务,后期也根本没有进行任何的专业培训。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了长沙快递服务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的竞争力不足。
(四)民营快递企业遭遇“资金瓶颈”。在民营快递企业发展诸多制约因素中,企业缺乏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渠道及流动资金,成为最主要制约因素。融资难集中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正常的融资渠道,从银行贷款困难。大多民营快递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仅有少数的企业建立了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渠道。二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银行信贷的抵押物主要以不动产为主,对于民营物流企业的车辆、物流设备、应收账款等抵押担保业务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三是其他融资方式缺乏。除了传统的融资方式之外,还有很多的金融服务是民营快递企业经营中急需的。
三、加快快递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为促进快递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应该对快递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引导:一是完善制度,设置其准入门槛。政府有关部门要针对快递市场现状,加强协调沟通,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定行业管理规定,明确经营者的从业条件与经营范围,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二是加强监管,严格快递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解决行业缺乏管理、市场竞争无序等现象,正确处理企业随意压低快递资费、超范围经营、投错件、损坏件、不能按时投递等损害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切实维护快递企业和广大客户的利益。同时企业自身要提高管理水平,打造全方位、综合性、跨区域的快递服务网络,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行业自律,树立商业诚信,遵守职业道德,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二)加大信息化投入,与电子商务融合快速发展。快递企业要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需通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来转型,也就是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相关部门要推动快递服务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努力提高快递服务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利用手持终端(PDA)、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及设备,提升服务水平和生产作业效率。支持快递服务企业设立统一服务热线,建立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同时,促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产业紧密结合,融合发展。推动快递服务企业加强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三)注重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经济越是发展,市场竞争越是激烈,企业越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一方面,企业要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及时开展业务和岗位培训工作。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和约束员工。另一方面,政府主要监管部门也应将快递服务技能培训纳入到城乡劳动技能培训体系之中,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人员业务与职业素质,以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四)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制定相关的融资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快递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对布局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快递园区(基地、中心)可给予优先贷款和贴息;设立民营快递企业应急基金,积极开拓民间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因资金不足发展受限的问题。二是加大快递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的投入和支持,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往往力不从心,政府应加大区域内的快件分拣中心、转运中心、集散中心、处理枢纽等快递处理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曾花林]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