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R&D经费内部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该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十二五”以来,为实现“科技提升长沙、科技再造长沙”,全市上下不断加大科研人力与资本投入力度,相关科技产出水平不断提高,而科研投入中的人员及经费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基本情况
1、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人员待遇稳步提高。
2014年末,全市共拥有科技活动人员约13万人,比2010年增加3.8万人,年均增长9.1%;拥有R&D人员8.5万余人,比2010年增加3.1万人,年均增长12.1%。其中研究人员4.4万余人,比2010年增加约1.4万人,年均增长9.8%。从占比看,2014年全部科技活动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8%,较2010年提高0.6个百分点;R&D人员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65.7%,较2010年提高6.7个百分点。从构成看,R&D人员中男性人员6.5万余人,比2010年增加2.5万人,年均增长12.6%,男性人员占全部R&D人员的比重为76.6%,较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时人员6.1万余人,比2010年增加2.9万人,年均增长17.6%,全时人员占全部R&D人员的比重为72.1%,较2010年提高12.6个百分点。从来源看,R&D人员中来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约5万人,是2010年的2.3倍,占全部R&D人员的比重为58.1%,较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4年,全市R&D人员劳务费为55.2亿元,比2010年增加33.6亿元,年均增长26.5%,人均劳务费为6.5万元/年,比2010年增加2.5万元,高于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82元。
2、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工业企业引领发展。
2014年,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为171.1亿元,同比增长11.3%,比2010年增加80亿元,年均增长17.1%;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19%,比2010年提高0.1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125.6亿元,比2010年增加72.8亿元,年均增长24.2%;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为73.4%,比201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
3、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研究机构逐年增多。
2014年,R&D项目数为28051项,比2010年增加8257项,年均增长9.1%;R&D项目参加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50845人年,是2010年的1.5倍;R&D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为144.6亿元,是2010年的2倍。从研究机构建设情况看,年末全市共有研究机构1086个,比2010年增加305个;研究机构共拥有R&D人员3.6万余人,比2010年增加1.2万人,年均增长10.3%;研究机构共投入R&D经费76亿元,是2010年的1.8倍;研究机构共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原价151.1亿元,是2010年的2.8倍。
4、产出水平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日益巩固。
近年来,随着全市科研人力与资本的双向投入加大,全市科研产出水平进一步提高,相关专利申请数不断增加,发明专利申请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4年全市专利申请数为11512件,比2010年增加5469件,年均增长17.5%,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专利申请数为887件,比2010年增加226件;发明专利申请数为5782件,是2010年的1.9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为11451件,比2010年增加2358件,年均增长5.9%;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306项,是2010年的4.2倍;发表科技论文33746篇,比2010年增加1256篇。
二、存在的问题
1、R&D人员中本科以上占比下降。
2014年,全市科研队伍整体规模虽进一步扩大,但从历年R&D人员受教育程度看,R&D人员中本科以上人员占比却呈逐年递减态势。年末全市R&D人员中本科以上人员43763人,占全部R&D人员的51.3%,分别低于上年和2010年4.9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其中硕士以上人员20092人,占全部R&D人员的23.6%,分别低于上年和2010年3.9和3.3个百分点。而从R&D人员分部门构成情况看,引起R&D人员中本科以上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下降影响。2014年末全市企业大学本科以上科技活动人员2.5万余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31.1%,比2010年回落5.5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活动人员超千人的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和蓝思科技等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学本科以上科技活动人员占比为28.2%,较上年回落7.6个百分点。
2、R&D经费内部支出构成有待优化。
一是科学研究经费占比下降。按构成类型看,2014年全市科学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统称为科学研究)经费支出27.4亿元,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16.0%,较2010年回落6.9个百分点。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7.5亿元,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4.4%,较2010年回落1个百分点;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9.9亿元,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11.6%,较2010年回落5.9个百分点。二是政府资金占比逐年回落。按资金来源看,2014年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30.1亿元,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17.6%,较2010年回落3.4个百分点,2010-2014年政府资金年均增长12.1%,低于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幅5个百分点。
三、促进长沙R&D活动开展的建议
近年来,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下,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投入虽保持较高增幅,但要实现全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中的“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目标,2015年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需达到220亿元(GDP增幅按10%计算),增幅需达到28.6%,其中政府资金需39亿元,企业自筹资金需178亿元,境外及其他资金需3亿元。因此,为顺利实现规划目标,并优化R&D活动人员及经费构成,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是严把政策落实大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压力较大,而为更好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的研发不应止步,更应加快进度。因此,为激发企业研发热情,相关部门应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和“自主创新33条”等相关政策,通过税收减免、项目补助、扩宽融资渠道及优化财政资金中科技技术支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减轻资金压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二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作为省会城市,长沙高校资源相对丰富,拥有普通高校50所,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约60万人(含专科),占年末常住人口的8.2%。 因此,在贯彻落实国家、省人才引进与保护相关政策的同时,还应结合市情实际,通过提高待遇、注重落实等途径加快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校企人才输送绿色通道、提高工资指导标准、规范职场中介市场等措施,构建良好的就业环境;以加快引进外来人才、充分发挥本土资源“双通道”的方式引进和保护人才,进而提高全市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狠抓院校科研水平,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作为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科学研究,其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试验发展活动则以企业为主。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原始创新活动能力:一是需进一步加强创新意识宣传力度。科研院校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源头,更是理论工作者的主阵地。因此,各科研院所应加大对理论工作者的引导和宣传,摈弃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思想,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完成目标、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全力加快科技创新氛围建设。二是需进一步优化校企等多方沟通渠道,相关部门可积极主动为企业、院校等牵线搭桥,探索建立企业项目查询库,科研机构及院校可通过项目库查找与自身专业知识相关且有能力解决的项目,而后通过竞标等形式,以“企业提供资金、院校主攻项目、项目成果反馈”三步走的形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周凌]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