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长沙建筑业对经济支撑作用稳中有进

来源: 时间: 2016-02-2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十二五”期间,长沙市不断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企业挖潜革新,建筑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总体发展实现稳中有进,为长沙市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企业竞争实力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长沙市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已发展成为长沙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5年末,长沙市共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52家,比“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增加35家,增长6.8%。按资质等级划分,2015年末,全市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163家,比2010年增加28家,增长20.8%。

  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不断跃上新台阶,从2011年开始,建筑业总产值年增速分别为20.7%、10.9%、18.6%、15.6%和8.9%,年均增速达到14.9% 。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3478.18亿元,为2010年的2倍;建筑工程产值3005.10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67.28亿元,其他产值305.80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0倍、2.4倍和1.9倍。

  三、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015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37.82亿元,为2010年的1.8倍。“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32.99亿元,为“十一五”期间的1.97倍,年均增长14.8%。2011年以来建筑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2015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超120亿元,是2010年的2.7倍。“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利润总额预计将达到49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7倍,年均增长21.6%。

  四、吸纳社会就业能力增强

  2015年,长沙市建筑企业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数达到110.22万人,为2010年的1.5倍。2015年,长沙建筑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1.6万元/人,比“十一五”期末提高49.1%。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由于技术装备雄厚,生产规模较大,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较高,达到38.6万元/人,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建筑业市场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全市建筑企业主动适应国家投资结构调整和建筑市场的发展变化,经营领域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狠抓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机械化施工能力,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在外省产值占全市总产值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1507.56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43.3%,为2010年的2.8倍,业务涉及全国27个省份,“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增速达22.4%%,高于同期建筑业发展增速。

  六、人员素质和工程管理水平同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长沙建筑市场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市各类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人才。“十二五”期间,长沙建筑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15年末长沙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达10.9万人,比2010年增加2.7万人;一级建造师9112人,比2010年增加3763人。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大幅提高的同时,也为解决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提供了有效支撑。

  纵观“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发展稳中有进,成绩显著。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受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长沙建筑业还必须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越大,建筑行业发展就会越困难,就更要加强对建筑行业的领导,提高建筑行业的地位。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杜绝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加强对中小建筑企业的扶持和培育,以提高其自身竞争力。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左 威]

  [审核:刘 雁]

  [责编:罗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