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长沙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五年来,长沙消费品市场中高速发展,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呈现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增强,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比较地位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长沙消费品市场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消费品市场中高速发展,新常态特征明显。2011—2015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1%,虽低于“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速16.5%、19.5%,但仍属较快增长水平。分年度看,2011—2015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8.0%、15.7%、14.1%、12.9%、12.1%。综合地看,长沙消费品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化过程之中,新常态特征明显。“十二五”期间,增速虽呈逐年回落的态势,但在整体经济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五年间,扣除物价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1%,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1.9%。
随着长沙消费品市场的迅速发展,规模、体量的变化赋予增长速度不同的内涵。2010年增长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约为15亿元,2015年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约为33亿元,相当于2010年的1.8个百分点。2010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0%,增量为303.42亿元,2015年增长12.1%,增量却达到397.05元。长沙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正向提质增效的中高端平台迈进。
(二)消费品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随着长沙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区域性消费中心地位不断提升,消费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25.79亿元,2015年为3690.59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总量翻番。2011年、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迈上2000亿、3000亿元新台阶,2016年突破4000亿元将成定局。消费品市场发展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五年来,长沙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整体实力快速提升,限额以上单位成为消费品市场主力军。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886.08亿元,为2010年的2.25倍,年均增长17.7%。2015年长沙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为51.1%,比2010年提升4.9个百分点。2010年长沙批发、零售业零售额过5亿的龙头企业有32家,零售额合计为423.94亿元;2015年零售额过5亿元的达到61家,零售额合计为846.44亿元。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实力的迅速壮大,成为“十二五”期间长沙消费品市场高效发展的重要例证,其中贸易龙头航母企业凭借雄厚的实力,为长沙消费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有效的支撑。
(三)消费品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进入“十二五”时期,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与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与此同时,“三期叠加”的影响不断深化,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面对困难和挑战,随着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在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2014年,长沙最终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为39.3%,其中居民消费占比29.6%,远高于2010年的32.9%、23.7%,长沙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走在全国的前列,作为占最终消费半壁江山的消费品市场在经济结构改善进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长沙的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在整体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两个行业增加值分别为654.73亿元、223.53亿元,与2010年相比较,五年批零、住餐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4%、39.8%。两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在GDP中占比为10.3%,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的占比为7.7%,在行业大类中仅比工业、建筑业低而名列第3;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比为2.6%。
(四)消费结构升级支撑长沙消费品市场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十二五”期长沙消费升级标志性的热点是汽车、石油和医药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成为长沙消费品市场的增长贡献主力军。
五年来汽车迅速普及,2014年长沙汽车拥有量达到144.40万辆,是2010年的2.1倍,大大超过南昌、贵阳、南宁、合肥、太原等周边城市,直追郑州、武汉。2015年长沙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到714.96亿元,为2010年的2.4倍,5年增速分别为21.5%、25.4%、28.2%、13.1%、11.1%,年均增速为19.4%,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增长贡献率为41.4%,高居所有商品类别的榜首。与汽车销售高度相关,石油类商品零售额也快速增长,2015年长沙限额以上单位石油类商品零售额达到197.16亿元,为2010年的2.3倍,5年增速分别为44.8%、21.6%、22.7%、17.8%、-4.8%,年均增速为17.9%,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0.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需求的提升,民生事业大幅改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健全,医药商品销售快速增长,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2015年长沙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类商品零售额达到177.01亿元,为2010年的3.1倍,5年增速分别为40.1%、49.0%、16.3%、15.3%、12.8%,年均增速高达25.3%,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1.8%,成为长沙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外,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等体现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的商品虽然在长沙消费品市场中的增长贡献不及汽车、石油、中西药类商品,但在“十二五”期间销售也有长足的进展。2015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为99.46亿元、31.35亿元、45.05亿元、27.60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3倍、2.0倍、3.3倍、2.3倍,年均分别增长17.8%、14.9%、26.8%、17.8%,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贡献率分别为5.5%、1.5%、3.1%、1.5%。
(五)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消费品市场最突出的亮点是网上零售作为飞速发展的新兴业态、销售新模式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整体发展格局。国家统计局在“十二五”期间对网上零售统计进行重大的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网上零售统计制度,将前景广阔的网上零售这个新兴业态的发展成果加以全面地展示。2015年长沙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销售额169.60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7.3%,其中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22.96亿元,增长40.7%。长沙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主要部分是钢材等建筑材料的批发,零售额所占比重较小。虽然长沙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快速增长,但涉及网上零售业务企业的实力相对较弱规模仍比较小,2015年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的占比仅为1.2%,拉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0.6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8.2%。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省会城市,长沙网上零售业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长沙消费品市场比较地位不断提升。2011—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7.1%、14.3%、13.1%、12.0%、10.7%;湖南省增速分别为17.9%、15.4%、13.8%、12.8%、12.1%;长沙市增速分别为18.0%、15.7%、14.1%、12.9%、12.1%,全国、全省及长沙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长沙消费品市场始终具备突出的发展优势。
长沙消费品市场发展引领全省。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的占比为30.7%,遥遥领先其他市州。长沙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年人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1万元,比2010年增长87.6%,远高于全省1.70万元左右水平。长沙消费品市场在全省发展走在前列一方面体现出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居民和社会团体的消费能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长沙对全省以致中南地区的消费品市场的较强辐射能力,贸易企业发展水平也居领先地位。多年来,长沙消费品市场不仅在规模上引领全省,增长速度也长期领跑全省,但这种速度领跑的状况从2014年开始发生变化,长沙增速排位逐步滑落,2015年位居全省中流水平。实际上这是长沙步入新常态的重要体现之一,由于长沙消费升级在省内一直走在前列,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的现阶段,长沙消费品市场的加速发展仍在蓄势;而其他市州目前正在重复前几年长沙消费升级的进程,随着长沙生产要素向省内辐射、转移及下沉,其他市州加速获得强劲增长动力,长沙对全省发展带动作用正在充分体现。
长沙消费品市场发展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水平。2015年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位第7,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排在武汉之后排位第2。虽然在“十二五”期间长沙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的排位未出现提升,但与兄弟省会城市比较优势不断扩大,在中部,2015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郑州、太原、合肥、南昌的优势比2010年分别扩大261.79、1163.52、533.84、970.28亿元。长沙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2011—2015年增速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14、13、8、5、3,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为4、5、2、1、2,2015年总量超过长沙的6个省会城市增速均不及长沙。在增速、规模两方面都处于省会城市“第一集团”,体现出长沙发展成绩的含金量,长沙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充沛。
二、当前长沙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日趋严峻,长沙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因素愈加复杂,发展不断面临新挑战。
(一)宏观经济仍处在下行通道。对当前经济走势判断的主流认识是经济增速尚未见底,未来将在底部合理区域持续一段时间,形成“L型”增长。下行带来的需求走软,将使消费增速继续放缓,“十三五”期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左右的增长预期贴近实际。
(二)长沙消费品市场保持较高增速的主要支撑已过快速增长期,新支撑尚在成长阶段无法接力。2014年以前,长沙消费品市场凭借汽车、石油、中西药等商品快速增长的支撑,增速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但随着汽车迅速普及,消费峰值基本已经达到,增长颓势逐年体现;随着医保推广达到一个新平台,中西药销售增速开始回落;加之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降的不利影响,长沙消费品市场比较优势正在弱化,在省内市州比较中尤为突出。
对长沙消费品市场起到实质性作用的新支撑尚须挖掘。如普遍共识是网上零售需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长沙网上零售虽一直呈快速发展势头,但由于起步晚等方面原因,长沙网上零售尚未形成规模,发挥的作用与先进城市差距较大。
(三)竞争使销售向其他市州下沉,降低长沙辐射力。作为省会城市,多年来的努力使长沙城市竞争力逐步提升,区域性消费中心地位比较稳固,周边城市赴长沙消费的虹吸效应突出,实际上长沙消费品市场的小一半江山是由辐射周边所支撑。但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经销商普遍选择销售下沉的策略,加快三、四线城市布局进程,长沙消费品市场辐射力逐步降低。
(四)消费基数不断增大。经过多年高速发展,长沙消费品市场规模已非多年前可比,2015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90.59亿元,与2010年相比较,5年实现翻番。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2.1%,增量为397.05亿元,大大高于2010年增长20%时的增量303.42亿元。随着基数的增加,增长的内涵不断变化,增速提升难度远超以往。
(五)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服务性消费方面,实物性消费升级有待破题。当前,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旅游消费、休闲娱乐消费、文化消费以及绿色消费等服务消费增长较快,但实物性消费升级起色不大。在实物性消费领域,通过供给侧改革,提供优质商品激活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升级进程是努力方向,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虽充满希望,但仍有待破题。
三、促进长沙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新举措,加快供给侧改革进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从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巨大压力来看,由于问题的根源是结构性矛盾,过去常用的通过总量需求刺激来化解矛盾、走出困境的办法不再灵验。通过改善供给环境、提振供给信心、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品质的供给侧改革被赋予重任,供给侧改革均大有可为。供给侧改革将为消费提升带来诸多的变化,国家的系列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新举措,加快供给侧改革进程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长沙可以凭借诸多方面的优势,努力在各方面取得优势地位,确保在政策措施运用方面走在前列。
(二)不断强化长沙区域性消费中心地位。长沙人口只有湖南全省十分之一强,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近全省的三分之一,彰显着长沙作为区域性消费中心对周边城市强大的辐射能力。今后长沙工作的重点要更加注重强化长沙区域性消费中心地位,不断优化消费环境,丰富经营品种,创造消费品性价比优势,打造诚信消费氛围,利用高铁、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带来的便利,把长沙打造为区域性消费之都,下大力气把周边消费吸引过来,让全省以致中南地区的消费能力共同支撑着长沙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三)推进线上线下互动,激发实体商业活力。当前,包括长沙的全国消费品市场都面临着新旧动力切换所带来的短期增长动力不足的压力,原有汽车、石油等消费热点已经降温,新消费热点尚未接力,而化解压力的普遍认识是依托“互联网+”进行创新。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发展,O2O成为最具活力的商业形态之一。大力发展O2O对推进实体店转型、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服务“双创”有重要意义。近期,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企业整合步伐加快,步步高与当当网、阿里与苏宁、京东与永辉超市的合作,被认为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面对当前实体商贸业增长乏力,网上零售规模尚小,海量网上消费需求流失的现状,大力推进线上线下互动,激发实体商业活力或许是长沙这种传统商业实力雄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消费品市场化解困境的破局之举,借助一系列政策措施东风,通过创新获取发展新动力是努力方向之一。
(四)、紧紧把握汽车消费这个关键。从消费结构上看,长沙汽车销售行业占有增长贡献半壁江山,只要汽车行业能够稳住,长沙就能牢牢掌握住消费品市场发展优势主动权,在新消费热点、新增长动力尚未接力的当前,汽车销售必须承担支撑长沙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的重任。长沙汽车销售市场发展的努力方向涉及诸多方面,只有多举措并行,才能确保汽车销售这个主导行业能尽可能地遏制增速下滑势头,继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万 能]
[审核:刘 雁]
[责编:罗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