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支柱性产业之一,“十二五”以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的指引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以三一集团和中联重科为主的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呈现持续下滑、中小型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十二五”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一)整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贡献大幅提升。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有报表单位1212家,比2010年净增672家,其中增加值过亿企业341家,占全部报表单位数的28.1%,比重较2010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2730亿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长31.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1%,比2010年提高16.8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十二五”20%的规划目标;实现销售收入8389.2亿元,是2010年的3.8倍,其中出口收入89.1亿美元,是2010年的6.7倍;实现利润总额530.9亿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长19.0%。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私营企业占比上升。分行业发展情况看,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中建五局及蓝思科技等为主的第二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以湖南广电、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及中冶长天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0.1%,比重较2010年回落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28.7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85.3%,比重较2010年回落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9.6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14.6%,比重较2010年提高8.8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情况看,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内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526.2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92.5%,比2010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69.2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20.9%,比2010年提高4.3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21.1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4.4%,比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82.7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0%,比2010年回落1.2个百分点。
(三)科研投入显著加大,产出水平日益提高。从科研投入情况看,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拥有科技活动人员12.4万人,比2010年增加8万人;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246.9亿元,是2010年的4.2倍;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9%,比2010年提高0.2个百分点;户均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2036.8万元,是2010年的1.9倍。从研发产出水平看,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申请受理数为8665件,是2010年的2.9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为4019件,是2010年的3.8倍;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占全部专利申请受理数的46.4%,比2010年提高10.9个百分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为9333件,是2010年的3倍。
(四)新兴产业增幅较高,产业融合加快提速。从高新领域发展情况看,以拓维信息、中清龙图等为主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增加值500.7亿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长6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8.4个百分点;以尔康制药、澳优乳业等为主的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实现增加值210.3亿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长24.8%;以晟通集团、杉杉新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技术实现增加值332.4亿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长27.4%;以永清机械、蓝田再生资源等为主的资源与环境技术实现增加值40.3亿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长31.9%。从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情况看,2015年末全市共有规模(限额)以上科技文化融合单位118家,比2011年增加107家;实现增加值333.9亿元,是2011年的85.5倍。此外,以拓维信息、华凯创意等为主的25家规模(限额)以上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是2013年的1.4倍;实现利润总额5.7亿元,是2013年的1.4倍。
二、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面临的挑战
(一)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效益持续下滑。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单位虽不断增多、整体规模翻倍扩大,但受工程机械制造业持续下滑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增幅明显减缓。如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为17.8%,比“十二五”平均增幅低13.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则是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为主的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效益大幅下滑。2015年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1%的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增幅为-8.9%,比2011年回落67.3个百分点,造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下降7个百分点,而2011年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拉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上涨17个百分点。此外,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产销率(销售收入与产值的比重)为91.4%,比2010年低3.4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5%,比2010年低12.2个百分点。
(二)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近年来,受中联重科、三一集团、楚天科技及晟通集团等大型单位影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研发产出水平不断提高,然而607家产值过亿企业中286家企业全年没有专利申请受理情况,占比为47.1%;104家企业当年专利申请受理数不足10件,占比为17.1%;338家企业全年没有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情况,占比为55.7%;276家企业至今未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占比为45.5%。从605家产值不足亿元企业情况看,339家企业全年没有专利申请受理,占比为56.0%;204家企业当年专利申请受理数不足10件,占比为33.7%;407家企业全年没有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情况,占比为67.3%;346家企业至今未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占比为57.2%。
三、进一步促进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和提高产业服务水平。一是强化政策落实力度。积极加大落实“自主创新33条”、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及科技投入“双百企业”等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企业开展科技攻关的积极性。二是加强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据调查,大型企业如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企业因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且自身专利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其专利开发积极性已明显减弱,而作为后备军的中小企业则将成为提高全市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员。因此,可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主动服务意识、加大教育宣传执法力度、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等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孵化、检测、融资、信息、技术、管理、培训等服务,进而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延伸、拓展和支撑。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高技术服务业整体规模虽有所提高,但与全市第三产业占比40%以上相比,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对偏低,仅为12.3%。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现代服务业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加快发展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相关科技支撑服务业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可研究制定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依托长沙信息产业园、开福区广播电视信息服务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软件开发、专业设计、数字内容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助推全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壮大。
(二)进一步加大非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近年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已逐步从以工业占绝对地位过渡到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但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及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效益下滑影响,长沙高新技术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增幅仍偏低,如增加值过亿的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70.6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35.6%,其增幅仅为6.9%,低于全部增加值增幅10.9个百分点。因此,在国家加大对服务业企业支持力度、企业集团跨行业发展日益盛行及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阶段,可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领先企业,如中广天择传媒等移动互联网视频及节目制作类企业,爱尔眼科等产学研水平较高的医疗类企业,中建五局土木工程、省建筑工程集团等技术人员多、专利水平高的建筑类企业。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邓细锋]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