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湖南湘江新区,由此湘江新区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12个国家级新区。自成立以来,新区始终将建设“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作为战略定位之一,本文主要从科研创新的角度入手,探析湘江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挑战,探索进一步增强新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湘江新区的发展历史及战略定位
2008年6月10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正式成立。为进一步有利于构建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极、培育沿江开发开放新支点及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提供经验,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文件精神,大河西先导区升级为国家级湘江新区,包括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核心区域为岳麓区岳麓街道等15个街道、望城区喻家坡街道等8个街道以及宁乡县金洲镇,覆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面积490平方公里。2015年湘江新区规划区共实现GDP1602.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4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762.7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8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财政总收入217.3亿元,同比增长7.0%。
根据规划,湘江新区战略定位为“三区一高地”,其中之一即是充分发挥新区内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园区的科技资源优势,推动创新创意和资本紧密结合,推动产业承接和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形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创新创意发展新高地。
二、湘江新区科研创新情况
(一)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创新基础日益巩固。2015年新区共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47家,比2010年净增408家,其中增加值过亿企业145家,比2010年净增121家;实现增加值831.8亿元,同比增长11.4%,2010-2015年年均增长49.7%,湘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30.5%;实现销售收入2877.6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实现利税总额299.6亿元,同比增长8%。
(二)队伍建设稳步扩大,持续发展后劲有力。年末湘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共拥有科技活动人员4.3万人,同比增长9.9%,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1.6万人,同比增长10.6%。此外,新区还有两院院士40余名、大中专院校30多所、在校大学生30余万人,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12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40多家部(省)属科研机构及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综上所述,面临新常态,基础稳固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将为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三)科研投入不断提高,产出水平蒸蒸日上。从科研投入情况看,全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共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84.4亿元,同比增长11.1%,科研投入强度为2.9%;从研发产出水平看,全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专利申请受理数为4570件,同比增长3.1%,占全市的比重为52.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为2157件,同比增长3.8%;有效发明专利数为5246件,同比增长36.8%,占全市的比重为56.2%。
三、阻碍湘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的因素
(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从目前湘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分行业发展情况看,以中联重科、晟通集团和金杯电工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768.7亿元,占湘江新区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92.4%。而以中冶长天、拓维信息和中清龙图为主的服务业仅实现增加值63.1亿元,占比为7.6%,明显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且低于湘江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21.8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显示,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传统制造业在湘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还占有相当高的比重,科技含量高、低能耗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乏力。因此,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改变现有发展模式成为湘江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
(二)自主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受中联重科、楚天科技、晟通集团及中冶长天等大单位影响,全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科研投入和产出水平有所提高,但仍有46.4%的企业全年不存在专利申请受理情况,37.4%的企业全年专利申请受理数低于10件,44.5%的企业历年来均不存在发明专利授权情况,34.9%的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平均水平,18.2%的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
四、进一步提高湘江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建议
作为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发展壮大虽将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巨大作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提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可从以下三点切入:一是增强协调力度,做好部门分工。目前从行政区域上看,湘江新区与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都有交集;从园区分布看,湘江新区与望城经开区、长沙高新区和宁乡经开区都有关联。因此,在产业政策、部门沟通、资源共享等方面,市委市政府可组织以上区县及园区召开协调会议,明确部门职责,加强相互间的协作力度,进而营造良好的产业整体发展环境。二是强化政策导向,营造良好氛围。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文件,湘江新区废止了6个有关行业扶持的优惠政策,这将可能影响到部分行业发展的积极性。我们应加强调研,及时做好政策导向宣传,结合实际情况,多部门联动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并积极落实《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自主创新33条等国家省市政策文件。同时,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服务工作,鼓励并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扶持力度。三是整合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可充分发挥以拓维信息、中清龙图和中移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以中冶长天、华凯创意和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等为主的设计服务业,以金龙铜业、金杯电工等为主的新材料等新兴行业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邓细锋]
[审核:刘雁]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