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居民收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又具有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因此,准确分析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加强同步性和相关性分析,对于切实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居民收入协调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沙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长沙城乡居民收入也保持了快速增长,城乡收入相对差距逐步缩小。
(一)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2015年,长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961元,为2000年的5.3倍,年均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01元,为2000年的6.9倍,年均增长12.5%。2015年长沙经济总量达8510.13亿元,与2000年比较,年均增长13.1%;人均GDP达115443元,年均增长11.9%。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基本同步。
(二)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越小,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到扩大再到缩小的过程。2000年以来,长沙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的2.19:1扩大到2003年的2.33:1,再逐步缩小到2015年的1.69:1,自2003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现持续回落态势。
(三)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长沙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由2000年的4090元扩大到2015年的16360元,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总体来看,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五年左右。
二、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GDP相关性分析
2000年以来,长沙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GDP保持同步增长。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相关性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以人均GDP为自变量(用X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因变量(用Y表示),建立线性回归经济模型,对2000-2015年长沙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R2 =0.9949。根据相关理论,相关系数大于0.8即视为高度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 = 0.2984x+3987.2。
结果显示,长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不断增长。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人均GDP,可带来0.2984个单位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全市人均GDP每增加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可增加0.2984元。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相关性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以人均GDP为自变量(用X表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因变量(用Y表示),建立线性回归经济模型,对2000-2015年长沙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R2 =0.9897。根据相关理论,相关系数大于0.8即视为高度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 = 0.1903x+517.03。
结果显示,长沙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不断增长。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人均GDP,可带来0.1903个单位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即全市人均GDP每增加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可增加0.1903元。
三、居民收入与人均GDP的弹性分析
居民收入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即居民收入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之比)主要分析和判断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是否保持同步,系数越高说明居民收入增长率超GDP增长率的程度越大。
(一)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对人均GDP增长的弹性分析
2000年以来,长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在0.7-1.3之间,其中有8个年份在1.0-1.3之间,有7个年份在1以下。说明长沙城镇居民收入与人均GDP增长基本同步。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对人均GDP增长的弹性分析
2000年以来,长沙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在0.5-1.8之间,其中有8个年份在1.0-1.3之间,有4个年份在1以下,有3个年份在1.4以上。说明长沙农村居民收入与人均GDP增长也基本同步。
四、相关结论与建议
(一)从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GDP相关性分析看,两个回归方程式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常数项相差3470元,显示历史和制度等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回归项系数大于农村居民收入,显示经济总量的增加对城镇居民收入绝对量的增加效果更明显。
(二)从居民收入与人均GDP的弹性分析看,城乡居民受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同步,但是相比而言农村居民增长受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相对更大,2001-2015年农村居民收入与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均值(1.1)高于城镇居民收入与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均值(0.9)0.2个百分点。显示在经济快速增长时,农村居民增速提升幅度更大;而在经济增速回落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回落的幅度也相对更大。
(三)综合来看,新世纪以来长沙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在今后一段时期,长沙应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切实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一是加快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基础。要通过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等方式来推动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从而夯实居民增收的坚实基础。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三新”经济,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突出初次分配,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要不断增加居民(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将居民(职工)工资收入增幅与国民收入(企业收入)增幅挂钩,实现与经济发展(企业经营)成果共享,确保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三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统筹发展,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增长。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扶文武]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