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长沙市亿元市场发展状况简析

来源: 时间: 2016-07-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商品交易市场是指经有关部门和组织批准设立,有固定场所、设施,有经营管理部门和监管人员,若干市场经营者入内,常年或实际开业三个月以上,集中、公开、独立地进行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等现货商品交易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交易场所,包括各类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

  商品交易市场是一种具有快速聚散功能的市场基础交易组织,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主要经营形式,在社会商品流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其商品集散功能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在活跃商品流通、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长沙市亿元市场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底,全市年成交额一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亿元市场)63个,比上年增加1个,营业面积532.69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5.9%,市场总摊位数4.50万个,下降2.8%,年末出租摊位数4.19万个,下降6.3%,摊位出租率达93.1%,较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全市亿元市场共实现成交额1679.77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占全省亿元市场成交额的半壁江山,比重达51.6%,平均每个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26.66亿元。

  按市场类别分,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分别为12个和51个,商品成交额分别为980.79亿元和698.98亿元;按经营方式分,批发和零售市场分别为36个和27个,商品成交额分别为1391.21亿元和288.56亿元;按经营环境分,露天式、封闭式和其他方式的市场分别为5个、47个和11个,商品成交额分别为251.69亿元、1061.63亿元、366.45亿元。

  二、长沙市亿元市场主要特点

  (一)规模效益显著,市场成长力系数趋升。经过多年的培育,长沙市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交易规模不断壮大,并对全市商品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2015年,全市共有63个亿元市场,年成交额达到1679.77亿元,数量和成交额均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6个,占全市亿元市场数量的25.4%,成交额达1529.34亿元,占全市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91.0%,规模效益十分显著;成交额突破100亿元的市场有5个,合计成交额1251.17亿元,占全市亿元市场成交额的三份之二以上,达74.5%,是长沙商品交易市场的龙头市场.其中的高桥大市场更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批发市场,2015年成交额超400亿元,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成交额超300亿元。这些超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给长沙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也为国家培植了税源。同时,市场巨大的吸纳和吞吐能力,也加快了仓储业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2015年,以批发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成交额为1391.21亿元,占亿元市场成交额的82.8%;以零售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成交额为288.56亿元,占17.2%;2014年,以批发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成交额为1361.99亿元,占亿元市场成交额的80.9%;零售经营为主的成交额为319.79亿元,占19.1%。若以批发销售额与零售销售额之比作为亿元市场的成长力系数,则2014年该系数为4.26,2015年为4.82,显示出亿元市场具有较强的成长能力。

  (二)综合、专业市场竞相发展,辐射功能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协调配套,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为依托,竞相发展的市场体系。2015年,全市63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12个,占全市亿元市场数的19.0%,实现成交额980.79亿元,占全市亿元市场成交总额的58.4%。其中,工业品综合市场4个,农产品综合市场2个,其他综合市场6个;各类专业市场51个,占全市亿元市场数的81.0%,实现成交额698.98亿元,占全市亿元市场成交总额的41.6%。

  在各类专业市场中,市场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资料市场,共有15个;其次是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共有10个;第三是纺织、服装、鞋帽市场,共有8个。从具体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商品成交最多,达521.59亿元,占全市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31.1%;其次是汽车类商品,成交额达212.18亿元,占全市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12.6%;其他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商品类别为建筑及装潢材料类166.26亿元,金属材料类130.23亿元,五金、电料类113.03亿元。

  各类专业市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使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湖南钢材大市场、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马王堆海鲜水产批发市场、中南汽车世界等专业性的亿元市场,辐射范围有的已达多个省市,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商品流通业的发展。

  (三)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和生产资料专业市场主导地位突出。在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和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2015年全市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4个,与上年持平,成交额652.86亿元,占全市亿元综合市场总成交额的66.6%,比重较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专业市场15个,较上年增加了2个,成交额为207.26亿元,占全市亿元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29.7%,比重较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比重虽有下降,但仍占据着专业市场的主导地位。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和生产资料专业市场成交额的增加,既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增强商品交易市场辐射能力的重要支撑。

  三、长沙市亿元市场今后发展的亮点

  (一)长沙将建立十大专业市场群。为优化市场集聚布局,完善功能和服务配套,促进专业市场升级换代,长沙市在综合考虑区位、用地、交通、物流、产业、生态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和规划的专业市场进行摸底和统筹分析,编制了《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15-2020)》,规划结合未来长沙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提出在三环线周边及外围地区形成农产品交易市场、工业品交易市场和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三类共十大专业市场群:望城经开区市场群、金霞经开区市场群、丁字市场群、安沙镇市场群、黄兴镇市场群、跳马镇(白竹)市场群、莲花镇市场群、双江口镇市场群、镇头镇市场群、永安镇市场群。规划对每个市场群提出业态导向建议,如黄兴镇市场群主导业态为蔬菜、水果、家禽,金霞经开区市场群主导业态为粮油副食品、日用工业品,丁字市场群主导业态为家居建材等。

  依托十大专业市场群,长沙将力争打造成为一个集国内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综合交通、集中政务、展示展销、时尚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二)商贸物流成为市场发展新的增长极。作为现代流通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贸流通业,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窗口,也是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并有望成为未来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尺。纵观全国,商贸物流业正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长点,如:浙江的义乌、山东的临沂、昆明的螺蛳湾等,无一例外,以商贸物流产业的崛起带动了一座城市的崛起。据国家商贸物流规划明确:长沙,是南连北接、承东启西重要物流节点城市,是“一带一路”的中心城市。

  在长沙城北,高速公路运输网、铁路运输网和长江水运网、航空运输网互联互通,通江达海,事实上,北城板块已具备成为世界性商贸物流中心的两个先决条件——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长沙乃至全省的物流产业核心园集中于城北,岳阳的城陵矶港口、湘阴的曹溪港、长沙金霞港区等一系列的港口正在逐步发展,长沙城北还有货运北站、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作为物流环节主体之一的专业市场集群,也迎来一批专业企业的入驻,长沙城北将成为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专业市场集群布局的最佳选择,目前已有高岭国际商贸城和湾田国际两大市场入驻。

  (三)信息化程度提升,打造互联网+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近年来呈现井喷式的发展,专业市场也开始“触电”电子商务,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做好产业链上的配套服务,整合好各环节优势资源,与互联网时代接轨。

  长沙新兴的大型专业市场,也紧跟着时代的潮流,积极提升市场信息化水平,努力打造互联网+市场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如:湾田国际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打造了湖南首个建材家居电子商务平台——湾田家居商城。在市场运营上,湾田国际融入现代管理思想,将微博、微信等新传播手段及新移动互联网技术纳入市场营销中,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了不少便利。作为长沙三大迁建市场之一,新的马王堆蔬菜市场——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以下称黄兴海吉星)将打造“互联网+”市场。每一栋交易大厅都设电商办公室,积极探索宅配等电商平台,为了方便商户网上交易,黄兴海吉星将实现wifi全覆盖。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