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多次召开推动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措施和服务业综合考核办法,全市服务业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呈现出发展加快、贡献提升、占比提高、结构优化等特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成为了全市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一、发展特点
(一)服务业发展加快。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90.14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增幅高于GDP增速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4.0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比较,服务业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贡献提升。近年来,长沙服务业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成为了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55.9%,同比提升8.1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2.9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占比提高。上半年,长沙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6.5%,提升幅度高于一季度0.7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结构优化。近年来,在传统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以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上半年,长沙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2.01亿元,同比增长15.7%,占GDP的比重达6.1%,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3.2%,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0.67亿元,同比增长15.5%,占GDP比重达13.8%,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29.7%,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五)服务业税收增收。今年以来,在第二产业税收收入同比减少的情况下,长沙服务业为全市税收的增长发挥了支撑作用。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380.63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部税收增速5.5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45.2%,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二、主要支撑点
上半年,在传统商贸业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实现较快增长,为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金融业快速增长。近年来,金融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占GDP比重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上半年,长沙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2.01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居各行业之首,高于GDP增速6.5个百分点,高于服务业增速4.1个百分点。金融存贷、保费收入等指标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9%和18.3%,保费收入增长40.8%。
(二)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上半年,长沙营利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590.67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1.7%,贡献率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业发展加快。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33.9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保持活跃,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103.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0%,增速比一季度提升2.9个百分点。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211.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速回落34.5个百分点。
(四)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提升。上半年,长沙非营利性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实现增加值458.91亿元,同比增长12.0%,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3.0%,贡献率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三、主要问题
(一)总量差距较大。在经济总量大于长沙的省会城市比较中,长沙的“短板”主要是服务业。一季度,长沙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排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由去年全年的第3位回落到第9位。上半年,长沙服务业增加值与武汉、杭州、成都、南京的差距在1000亿元左右(长沙为1990.14亿元,武汉为2933.06亿元,南京为2839.93亿元,杭州为3040.55亿元),与广州的差距多达4000亿元。从增速来看,上半年长沙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1.6%)高于武汉(10%)、成都(8.8%)、南京(10.7%)和广州(8.9%),但低于杭州2.4个百分点。从占比来看,上半年长沙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6.5%,有一定提升但与广州(68.1%)、杭州(60.6%)、南京(58.2%)、武汉(54.9%)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二)传统服务业增长趋缓。上半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16.81亿元,同比增长5.7%,低于服务业增速5.9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1.51亿元,同比增长4.8%,低于服务业增速6.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0.81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低于服务业增速5.0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零售额增速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3.31亿元,同比增长11.2%,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
(三)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从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看,最高的望城区增速达31.3%,最低的雨花区增速仅为7.5%,有三个区县增速低于10%。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来看,最高的浏阳市增速达12.9%,最低的芙蓉区增速仅为9.2%。
四、对策建议
(一))推进服务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为各类服务业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对现有的各类行政审批统一建章立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形成透明、高效的审批制度。加快转变服务业监管方式,加大对服务业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同时,强化社会化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征信机构、金融机构在资质检查、经营行为记录、信用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服务业市场主体自律诚信经营,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加大对服务业扶持力度,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多动力。促进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着力培育和发展多样化的服务主体,鼓励和引导适合行业特性的服务主体加快发展。深化服务领域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以有效竞争为目标导向,形成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市场格局。
(二))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要高度重视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系列政策,按照“市场引导、错位发展”原则,合理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带,实现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项目的发展层次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龙头企业培育,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服务业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健全和完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提高服务业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并积极开展争创品牌企业和名优产品活动,培植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强化服务业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加大对城市综合体、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的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积极筛选、申报一批服务业项目纳入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强化服务业运行态势监测。当前,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趋缓,服务业成为了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对服务业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测,每月及时开展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及市场主体发展、行业发展形势、“三新”经济等特点分析,监测主要指标增长变化情况;要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及重点指标的监测,特别是要加强对营业收入排名前50位的各行业重点单位的运行监测,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加快发展的意见建议,确保服务业总体平稳运行。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扶文武]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