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双创”背景下的长沙科技创新水平

来源: 时间: 2016-09-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4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自此,全国上下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形成了“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作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的一员,长沙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码、创新活动投入稳步增加、创新成效不断显现,但与部分先进城市相比,全市在科技创新投入、创新平台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明显不足。

  一、长沙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一)从政策扶持角度看创新保障

  近年来,为进一步激发全市创新活力,全市上下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政策,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如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速转型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发展创客空间的若干意见》、《长沙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和《长沙市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五年行动计划(2015-2019年)》等;相关园区分别出台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和《长沙高新区(麓谷)创业优惠政策》等。各项政策分别从财政资金、税收减免、土地供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详细扶持细则,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创新创业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从科技平台建设看创新基础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一个地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其具有技术转移、技术开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2015年末全市共拥有企业技术中心235家(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55家;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96个;拥有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湖南妙盛企业孵化港有限公司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8个,其中国家级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使用总面积为85.1万平方米,共有在孵企业1424家,在孵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3.4万人;拥有“K+影像创客空间”、 58众创、阿里云创客及腾讯众创空间等40余家众创服务平台(不含孵化器、创业基地)。

  (三)从研发活动投入看创新力度

  人力、财力等要素投入是开展研发活动的重要前提,更是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必备条件。2015年末全市共有13.7万科技活动人员,同比增长5.5%,科技活动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0%,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为188.3亿元,同比增长10.1%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21%,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且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0.780.14个百分点。此外,从财政预算对科技支出情况看,2015年全市共投入科学技术支出24.2亿元,同比增长7.6%,科学技术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6%;全年共对各类企业、院校等单位扶持科技计划项目、平台建设等658项,扶持资金达1.3亿。

  (四)从知识产权总量看创新成果

  专利、商标等科技软实力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表现。2015年全市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40项,签订技术合同1887项,成交金额21.8亿元;累计申请专利21999件,同比增长2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393件;获得专利授权14633件,同比增长27.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225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中联重科凭借59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企业排行榜第8位;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4190件,比上年净增290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1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完成版权作品登记2040件,比上年增加342件,其中中广天择、鼎翰文化获得“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年末累计商标有效注为10.4万件,占全省商标有效注册量的43.2%,其中驰名商标127件、著名商标695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51件。

  (五)从产业发展活力看创新成效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激发产业活力、挖掘经济增长点,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从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推动情况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0.1亿元,同比增长9.9%(不变价格计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0:52.6:43.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二是新兴产业贡献日益加大。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730亿元,同比增长17.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1%,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资源与环境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四大高新领域增加值增幅超过20%。三是非公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488.4亿元,同比增长10.4%,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4.5%,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4708.6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缴税金806.8亿元,同比增长13.7%。四是创新创业主体大幅增加。201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5.9万户,同比增长17.2%。从构成看,各类企业18.8万户,同比增长19.2%,其中“四上”企业6852户,比上年净增190户;个体工商户37.1万户,同比增长16.2%;农民专业合作社8412户,同比增长16.5%。五是社会就业容量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共有就业人员463.3万人,同比增长0.6%;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二、长沙科技创新水平与先进地区对比情况

  (一)研发投入强度偏低

  国际上通常用R&D经费投入强度的高低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作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城市,长沙科技综合实力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依然偏低。2015年长沙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为2.21%,而同为创新型城市的深圳4.02%2013年)、无锡2.73%2014年)、苏州2.62%2014年)、杭州3.01%、宁波2.41%、合肥3.1%2013年)、厦门3.02%、青岛2.81%(2014)、西安5.26%2013年)、南京2.98%2014年)、无锡2.73%2014年)、烟台2.82%2014年)、嘉兴2.73%、成都2.21%2013年)。此外,太原(2.68%)、北京(6.03%)、天津(3.08%)和上海(3.75%)等先进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明显高于长沙。

  (二)科技创新平台不多

  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功能,是创新的基础和载体。目前全市已构建集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较为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相对偏少。如截止2015年底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而深圳19家、广州22家、烟台22家、济南24家、合肥33家;国家级孵化器9家,而深圳13家、苏州31家、杭州21家、南京20家、广州16家(2014年);国家级实验室10家,而广州19家、深圳27家、南京31家、沈阳16家、合肥12家;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9家,而广州567家、苏州585家、南京337家、无锡506家、郑州194家、沈阳237家、合肥167家、宁波265家(2013年)。

  (三)核心专利总量偏少

  作为专利(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类别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全市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双量齐升,但9393件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仅为青岛(全国城市发明专利申请量第一)的五分之一、宁波(全国城市发明专利申请量第十)的六成左右;4225件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比深圳(全国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少12731件、比宁波(全国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第十)少1187件。

  三、进一步激发全市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创业氛围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

  全社会R&D经费中的政府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省和市等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项目的拨款经费。从全市R&D经费来源构成情况看,政府资金占比为16.2%2015年政府资金增速仅为1.3%,远远低于全部R&D经费增幅。此外,从财政预算中科学技术经费支出情况看,2014年全市科学技术经费为22.5亿元,仅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太原(4.4%)、苏州(5.6%)、武汉(4.8%)和深圳(4.4%)等先进地区。因此,为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在进一步加大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的同时,可考虑减少相关科技服务支出,最大限度地使财政科学技术经费用于鼓励和支持相关研发项目的开展,进而提高全市研发投入强度。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鼓励并扶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省直及军工单位)中有研发经费的企业855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31.6%,而其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仅381家,占有研发经费的企业数44.6%,即一半以上有研发经费的企业目前还没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企业研发机构的空间较大。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可鼓励和扶持诸如康源制药、三诺生物和创芯集成等一批研发经费投入较高的企业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同时,对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提供其开展研发项目的扶持资金,进而鼓励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二是依托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的湘江新区、五大国家级园区和创新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创业基地等平台建设。三是联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和国防科大等一批知名学府,组建由企业、学校及相关科研机构组成的研发团队,通过共建实验室、研究院等机构,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水平。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邓细锋]
[审核:刘  雁]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