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衡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受到产品市场竞争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双重压力,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日益突出,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新兴产业、高端产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进口依赖度高,甚至形成了“出国购物”热潮;另一方面,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先进制造业不断吸收高新技术先进成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前沿,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方向。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有效解决制造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一、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先进制造业是指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制造业,其特点在于技术革新快,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长沙先进制造业行业分布于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等十大行业。“十二五”期间,长沙先进制造业走出了一条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十二五”前半段,在专用设备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十二五”后半段,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医药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崛起为标志,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产业规模实现突破。一是经济总量创出新高。2015年,长沙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规模过千亿,实现增加值1047.61亿元,比2010年增加近一倍,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2.5%。二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2015年,长沙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高于规模工业2.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产业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处于11.0%至39.7%之间,年均增长17.4%,高于规模工业2.7个百分点。特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外的行业,每年增速均高于19.0%,年均增长25.4%,高于先进制造业8.0个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10.7个百分点。三是企业规模发展壮大。2015年,长沙共有先进制造业企业496家,比2010年增加94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19.2%,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15年,产值过1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54家,是2010年的5.4倍,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12家,是2010年的3倍,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5家,是2010年的2.5倍。
(二)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和医药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推动长沙先进制造业品级有效提升,向“智造”模式转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5年长沙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年均增长36.4%,总量是2010年的10.7倍;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年均增长25.3%,总量是2010年的3.4倍;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年均增长19.2%,总量是2010年的2.9倍。三大行业实现增加值70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高于先进制造业增速10.1个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增速12.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8.9%,高于先进制造业年均增速11.5个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年均增速14.2个百分点。
(三)行业结构更加优化。长沙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占比显著提升,“一业独大”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大幅下降,“三升一降”有力推动了长沙先进制造业行业结构极大改善,产业梯度更趋合理。2015年,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占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为28.0%,比2010年提高22.8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占比为15.1%,比2010年提高6.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占比为10.8%,比2010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为32.4%,比2010年下降34.2个百分点。目前,长沙先进制造业形成了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第一梯队,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第二梯队,其余5大行业为第三梯队的发展格局,有效改变了“十二五”初期“一业独大”的发展模式。
(四)高新企业成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以先进技术为基础,高新企业以其先进性和创造性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体。2015年,长沙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占比51.8%;实现增加值836.65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占比79.9%,比2010年提高4.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4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6%,高于先进制造业增速15.3个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增速17.4个百分点,占比42.5%。
(五)非公经济占据主导。非公经济经营灵活,在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引领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先驱及主力军。2015年,规模工业先进制造业中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35.77亿元,是2010年的2.8倍,比上年增长15.3%,高于先进制造业4.0个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增速6.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2.5%,高于先进制造业年均增速5.1个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年均增速7.8个百分点;占先进制造业的比重达79.8%,比2010年提高22.4个百分点。产值过10亿的54家先进制造业企业中,有42家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比2010年增加37家;占比高达77.8%,比2010年提高27.8个百分点。
二、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层次结构偏低。长沙先进制造业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且集中在产业链行业低端,而技术先进、市场前沿的高端产品较少,产品层次结构偏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采矿、冶金、建筑设备制造业占比达90.9%,发展前景好的医疗仪器设备器械制造业和环保、社会公共服务设备制造业合计占比仅6.4%;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中以生产手机配件为主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达69.2%,而计算机制造业、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视听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占比较低,以上行业占比最高的也只有2.1%;汽车制造业中汽车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各占半壁江山,但产品品种相对单一,本地配套能力不强;医药制造业中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占比51.0%,但精细化加工的生物药品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占比分别为13.1%、9.3%和2.3%,所占份额较少。
(二)自主研发能力较弱。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存在重引进轻消化、重硬件轻基础研究、重整机轻配套等问题,自主研发意识比较淡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以发展较好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为例,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基本以生产手机等通信设备配件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技术含量高、面向使用终端的整机企业;汽车制造业企业多属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研发部门不在长沙,产品由总部或研发部门开发后再在长沙地区生产,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由于缺乏自主技术,产品附加值偏低,利润率不高,2015年长沙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5.1%,而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率早在2012年就达到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甚至超过45%,长沙与之相比差距明显。
(三)主导行业转型艰难。专用设备制造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主导行业,占比曾经超过2/3,经历前期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受市场需求下降和产能过剩双重影响,行业产值与效益逐年下降,致使长沙先进制造业增速明显放缓,总量相对平稳。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和需求逐步收缩的市场,长沙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积极转型突围,如中联重科通过并购方式向农业机械及环保设备领域扩展,同时通过全球化战略扩大海外业务;三一集团积极寻求产业融合道路,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但受产品库存压力大、资金链紧张、新领域行业壁垒突破难、新产品研发投入高风险大等问题困扰,转型难度较大,对经济增长拖累明显。2015年,先进制造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39.70亿元,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低于先进制造业增速14.9个百分点,拖累先进制造业增速1.8个百分点;占先进制造业比重为32.4%,比2010年回落34.2个百分点。剔除专用设备制造业后,其他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0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高于先进制造业增速10.1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增速12.2个百分点。
(四)区域发展分化严重。长沙先进制造业以园区经济为重要依托,分布过于集中,分化较为严重。从区县分布看,2015年长沙县、浏阳市和岳麓区先进制造业合计占全市比重达79.3%,3个区县占比分别为33.9%、24.2%和21.2%;除宁乡县占比8.3%外,其他5个区县占比均在4.5%以下。从园区分布情况看,2015年园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95.7%,其中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和浏阳经开区占比分别为32.7%、22.5%和21.4%,合计76.6%,其他11个园区占比均未超过4.5%。
三、促进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生命源泉,对政府和企业来讲,以创新意识指导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将转型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给予更多资金投入以激励、帮扶企业创新;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企业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参加高校理论学习或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二是提升自主研发投入。加大研发基地建设投入,争取建立自主研发中心,积极聘请招募专业研究人员,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保障自主研发所需的人才、资金和设备。三是提升合作研发水平。技术引进企业积极与集团公司研发部门对接,加大技术援助力度,降低对外依赖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动寻求与高校、研发机构的力量整合,将先进技术、资金投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四是提升技术消化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平均花费100美元引进技术,就会花费700美元消化、吸收,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或生产线之后,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深入学习消化新知识、新技能,真正掌握核心与关键技术,并及时转化为自身研发能力。
(二)有效控制企业生产成本。一是狠抓产品促销。市场需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需求不旺是当前工业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解决效益问题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来讲,市场认知度较低,推广成本高,销售压力大。政府或者行业协会要通过主办或组团参加一些有影响力的产品推介交流会、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协助企业开展重点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提升企业及产品影响力与知名度,拓宽产品销路,降低库存成本。二是完善基础环境。先进制造业发展重心在园区,基础环境建设重点就是加强园区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园区交通、水电等基本保障设施以及人力资源、行政服务、政策引导等配套服务建设,为园区先进制造业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经营成本。三是加强地区配套。当前,长沙先进制造业企业本地配套能力较弱,行业配套对外依赖度较强,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政府应构建行业企业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引导技术互补性强的企业开展合作,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帮助配套企业提高配套能力,提升本地配套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四是适当减轻税费。一方面,加快推进落实营改增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税收标准;另一方面,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给予形式更多样、措施更得力、力度更强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研发压力,降低财税成本。
(三)双管齐下增强发展动力。一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传统优势产业曾为规模工业发展注入过强劲动力,产品本身仍为市场所需,只因产品革新进度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出现相对过剩。因此,要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减少高投入低回报产品生产,在减轻生产运行压力的同时积极研发推广绿色工艺技术装备,推行循环生产方式,推进资源再生利用,打造绿色供应链,使传统产品适应市场新需求,企业发展焕发新生机,为先进制造业稳定增长提供助力。二是促进新兴产业提质增量。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未来和方向在于新兴产业。因此,要把促进新兴产业快速高效发展作为下阶段发展重点目标,在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产品推广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提升企业创新设计能力,完善企业创新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创新能力,促进相关产业企业提质增量地高效发展。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 雁]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