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长沙落实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释放了工业经济增长新活力,使小微工业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 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015年,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2637家,其中小微企业2285家,占总数的86.7%。小微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29.55亿元(可比价,下同)、主营业务收入4014.76亿元、利润总额293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4.5%、41.7%和47.4%。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长沙优化经营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信息提供和技术指导,促进了小微工业企业快速成长。2013-2015年长沙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0家,其中小微企业825家,占97.1%,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了长沙工业经济规模,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拉动经济增长显著。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0%和18.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和8.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6和7.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分别达52.5%和74.5%。在中烟、三一、中联等大型骨干企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小微工业企业成为了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经营效益不断提升。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经营效益提升。从盈利能力来看,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小微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93元,比去年减少了0.57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26.72元,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102.62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小微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从利润总额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2015年实现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12.7%和4.1%,而小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3.0%,增幅提高5.6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贡献率达288.5%,拉动利润增长9.1个百分点。
(四)提供丰富配套产品。小微工业企业为本地的大中型企业输送原材料、半成品和配套部件,构成长沙多元化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对工业经济增长起到了支持和促进作用。例如,431家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小微企业为三一、中联、上海大众等大企业提供了各环节配套产品,为大企业就近取材提供了便利。
(五)容纳就业效果明显。长沙小微工业企业数量多且分布广,全市2285家规模以上小微工业企业涵盖了3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基本实现行业全覆盖,且小微工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就业门槛低、岗位多,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5年,长沙小微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27.52万人,比上年增长4.0%,高于大型、中型工业企业10.4和7.5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75.5%。
二、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经营发展不稳定。长沙小微工业企业大部分属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如烟花制造、农副食品加工、通用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并大多处于初加工、低附加值的产业链末端,门槛低、竞争激烈,品牌意识欠缺,发展相对缓慢,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抵抗市场风险较弱。另外,有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投机性,什么赚钱做什么,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存在发展瓶颈,难以做大做强做精。2013 -2015年共有441家小微工业企业因破产、注(吊)销或主营业务收入不达标而退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这部分企业占全部退出工业企业的96.9%。
(二)转型升级困难多。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显现,广大小微工业企业认识到粗放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由于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转型面临困难。一是科研投入较弱。小微工业企业往往缺乏创新动力,忽视技术研发,科研投入较弱,影响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长沙规模以上小微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计只有33.18亿元,户均0.02亿元,仅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户均数的25.1%。二是技术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保证。小微工业企业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工作稳定性等方面相对较差,难以留住技术人才,这也使得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比较慢,效果不显著。2015年长沙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2万人,户均14人,远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户均31人的水平。三是融资难融资贵。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是制约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金融市场还需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门槛高,小微企业较难满足所需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对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往往回避放贷或必须以物抵押,即便能贷到款的,在贷款时也大多面临利率上浮、附加手续费、搭售理财产品等要求,使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同时,小微企业受政府关注相对较少,知晓政策渠道较窄,对政策感知度较低,获得政府资金支持较少。
三、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树立长期发展规划,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力吸纳科技人才,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二要明确发展导向。大力扶持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主导产业分行业规划和指导,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转变,产业结构由原材料为主向高加工度转变,促进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二)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难题。一要增强银行资金支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相关金融扶持政策和措施,开展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贷款融资的专业银行试点工作;支持小额贷款担保行业发展,让更多小微工业企业能通过金融机构融资,全面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挑选基础实、技术优、前景好的小微企业做好效益评估和风险管理,积极向社会推介,进行直接融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三要创新融资模式。金融部门要以企业信用建设为基础,积极构建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机制,吸引聚集金融服务资源,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形成与发展,多方合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三)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要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扶持政策门槛过高,宣传落实不到位,而且扶持资金有限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要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贴息贷款、创业资金扶持、金融信贷等政策。二要坚持精准扶持。认真做好企业发展状况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落实精准对接服务制度,按小微企业的类型和发展阶段进行指导和帮扶。三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清理行政和事业收费项目,加强监督检查,查处“三乱”行为,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 雁]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