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县上下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立足县情谋跨越,发挥优势建和谐,下决心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构建生态特色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9月,炎陵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活力增强,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全年目标有望突破,“十一五”开局良好。
一、县域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及其主要亮点、特点
据初步测算,1-9月,全县预计完成GDP98430万元,同比增长13.5%,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04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5009万元,增长20.4 %;第三产业增加值39617万元,增长12.9%。
1、农村经济总体平稳,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鼓舞和指导下,农村形势一路走好。农业经济出现了新的气象。据测算分析,1-9月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7662万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15353万元,增长2.7%;林业产值 5890万元,增长8.3%;牧业产值13197万元,增长6.1%。
今年,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名优茶果、特色养殖等,把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据调查统计,今年炎陵县大院农场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项目已开发萝卜基地2100亩,累计投资1200万元,今年已销售萝卜等蔬菜万余吨,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复种面积达5000亩,亩产4000公斤,年产量可突破1.5万吨,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利润300万元以上。产业开发也为农场带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基地共转移安置社会剩余劳动力600余人,人平增收600元。大院农场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的科学合理开发,走俏市场。构筑了开发商、农场、林农“三赢”的经济平台,成为富民强县有力的经济支撑和发展载体。
二是支农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据统计,全县共投资1463万元,兴建水利工程1560处。国家安排1053万元项目资金对三河、鹿原两个镇部分农田进行整理。完成了556.7公顷土地的平整工作,新增耕地面积56.3公顷。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200余场次,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余人。新建沼气池670个,下发补贴资金78万元,比上年增加135个,增加补贴资金23万元。农业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涉农部门努力打好“科技投入”这张牌,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印发早稻浸种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技术资料,同时开展实用种养业技术专题培训讲座100余场次。
三是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继续增长。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52元,增长10.2%。
四是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进一步强化建设新农村整体规划,着力抓好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尚、建立新机制等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环境三者得到有机紧密结合,农村的人居环境进一步美化。
五是专业养殖增势好,养殖大户逐年增。畜牧业朝规模化、多样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加快。1-9月,炎陵县生猪出栏12.9万头,同比增长5.4 %;猪存栏8.9万头,同比增长8.4 %。
2、工业经济强势增长,综合效益逐步提升。
1-9月,全县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77240万元,同比增长24%。19家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661万元,同比增长51.5%。规模工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在连续三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效益稳步提升。主要特点:
一是全县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大幅飙升,规模工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1-9月增幅始终保持在50%以上。
二是企业规模继续扩大,1-9月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6家,同比增加3家,增长1倍。其中:炎陵精成钨业有限责任公司1-9月完成工业总产值8858万元,上交税收502.78万元,企业规模与效益居全县各工业企业之首。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亿元大关,成为炎陵县第一个单个企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三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呈快速增长势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除铁合金、罐头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工业产品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玻璃纤维达4360吨,增长28.6%;配混合饲料达6735吨,增长93.5%;发电量达36926万度,增长56.2%。
四是九龙工业园区的带动效应显现。前三季度九龙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617万元,同比增长69.4%;上交税收923.32万元,同比增长14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64万元,同比增长119.5%。工业园区的发展呈现出“一高、两多、三大”的趋势和特点。“一高”是经济发展运行速度高位;“两多”是新投产企业增多、投入到位的资金多;“三大”是对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园区建设力度大。园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3、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投资总额持续增长,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1-9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124万元,同比增加13545万元,增长31.8%。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为51393万元,同比增加12438万元,增长31.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2750万元,同比增加621万元,增长29.2%。随着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民间投资的活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1-9月,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完成投资47769万元,同比增长21.8%;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重比达85.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投资开工项目个数增多,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各项投资大幅增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增加。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1-9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22个,同比增加项目16个,增长15.09%。其中:城镇以上投资施工项目109个,同比增加项目10个,增长10.1%;农村投资施工项目13个,同比增加项目6个,增长85.7%。二是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有力支撑。三是投资结构得到优化,生产性投资结构比重提高,工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技改步伐加快。特别是小水电开发建设,激活了县内外资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强势发展。
房地产开发稳步增长,商品房销售形势看好。当年新增资质以上等级房地产企业1家,全县资质以上等级房地产企业达到7家。各家房地产企业不断拓展市场,采取银行按揭,一次性交款优惠等促销措施,使商品房销售保持旺盛势头,1-9月共销售商品房42647平方米,比上年同期的24232平方米增加了18415平方米,增长76%,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907万元,比上年同期的5152万元, 增加755万元,增长14.7%。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逐月放缓。
4、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零售总额逐月攀升。
全县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1-9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42万元,同比增长15.6%,县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657万元,同比增长15.7%;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585万元,同比增长15.5%。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业完成25728万元,同比增长15.1%,住宿和餐饮业完成3133万元,同比增长18%,其他完成2381万元,同比增长18.5%。
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着力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购买力大幅提高,预期消费继续看好。从宏观上看,炎陵县域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为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层次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消费品市场注入了强大活力。
5、财政收支稳定增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县域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拉动了工业税收大幅度增长,为炎陵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1-9月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024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1330万元的90.41%,与上年同期同口径(下同)相比增加2385万元,增长3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1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8196万元的83.11%,同比增加1062万元,增长18.5%;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299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2661万元的112.51%,同比增加1230万元,增长69.73%;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划所得税收入完成43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473万元的92.39%,同比增加93万元,增长27%。
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全面快速增长。1-9月全县累计完成税收收入656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3.77%,同比增加2200万元,增长50.39%。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55.6%提高到今年的64.1%,提高了8.5个百分点。
1-9月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支出1233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8.91%,同比增加1556万元,增长14.4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26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8.78%,同比增加680万元,增长6.42%。
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特点:一是财政收支稳定增长,收入进度提前实现;二是税收收入增速高于非税收入,各主要税种增势良好,税收征管工作明显加强;三是收入质量好于往年,税收收入比重提升,非税收入比重下降。四是财政扶持政策力度加大,重点支出得到有效确保。
6、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保险收入稳步增加。
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87亿元,同比增加2.39亿元,增长20.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8亿元,同比增加1.69亿元,增长18.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63亿元,同比增加1.03亿元,增长15.6%。
截止9月末,人保和财保两大保险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总收入1534万元,同比增加236万元,增长18.2%。保险业务总支出429万元,同比增加155万元,增长56.6%。
金融领域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服务领域延伸,服务效率提升,业务收入增加。二是重点突出,效益提升。三是清收措施到位,资金回笼步伐加快,正常贷款比重提高,不良贷款比重下降,经营状况基本平稳。四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保险意识逐步增强。县信用联社为了帮助受灾群众抢播抢种、重建家园,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开辟了救灾支农信贷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农户小额授信贷款在柜台直接发放,做到随到随办;对受灾农户新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比照现行贷款利率下浮20%执行;对受灾农户需超授信额贷款的,各社可以酌情采用担保贷款的方式;对受灾农户原欠贷款不能近期偿还的,可以办理延期手续,免收罚息。
7、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据对全县50户城镇居民的抽样调查,1-9月,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6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工薪收入3969元,增长9.8 %;经营性净收入402元,增长8.7%。城镇居民人平消费支出4090元,增长17.6%。城镇单位职工人均工资11409元,同比增长16.8%。
据对全县100户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推算,1-9月,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562元,同比增加145元,增长10.2%。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体上看,前三季度炎陵县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1、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够广。虽然今年农民大幅增收已是必然趋势,但增收的主要渠道是农副产品价格的提升和政策性的减免、补助,以及外出务工的增收。农民来自农村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增收不明显。
2、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依然明显。今年以来阴雨天气偏多,日照不足,灾害性天气频发。6月17日,炎陵县普降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因灾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7000余万元。在“6.17”洪灾中,全县受灾情况“点多面广”,农作物和农村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毁坏较严重,对今年全县农业生产有一定负面影响。
3、县域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扬,拉大企业亏损面,影响企业生产。特别是煤电油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企业成本大幅上扬,导致部分企业生产难以维持。二是技术含量低,高科技企业少。炎陵工业以粗加工、初级产品生产和资源型企业为主。大多数企业管理落后,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滞后,发展后劲不足。三是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供应紧张,制约企业发展。银行信贷手续相对较复杂,影响了企业融资。
4、发供用电的矛盾还很突出,各项关系亟待理顺,供电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九龙工业企业对供电质量要求较高,据有关企业反映,1-6月停电次数较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企业之间工业用电价格差别较大,发供用电关系亟待理顺。
5、由于建设资金紧缺,部分工程建设项目进展缓慢。影响投资进度。据了解,炎陵中学整体搬迁工程因资金缺乏,目前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建设。部分通畅通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特别是投资数额较少的建设工程停工停建问题尤其突出。
三、对后段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要达到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我们下一步工作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咬定发展抓项目不放松,坚持开放促发展不动摇。提出以下几点粗浅建议,仅供参考:
1、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一是种植业要认真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补、良种补贴和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格等政策。二是抓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服务,实行规划引导、分类指导;成立生产经营服务机构,专门负责为农民或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加强防范意识,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搞好水利建设,确保上型号水利工程的除险保安,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及早储备旱、涝物资,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面提升经济工作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对当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趋势、力度的分析研究和正确把握,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持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切实做好以项目服务为重点的“企业和项目服务年”活动的各项工作。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真正把为企业服务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进一步抓好社会管理,重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抓好已经确定的各项工作的落实,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加快推进炎陵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株洲市统计局 唐初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