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初始年,炎陵县委、炎陵县政府以党中央精神为指导,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中部掘起历史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不断改善。据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1-9月份,人均可支配收入5986元,比去年同期5040元,增加946元,增长18.8%;人均消费支出4090元,比去年同期3677元,增加413元,增长11.2%。
一、家庭总收入四大支柱“双起双落”
2006年人均工薪收入369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62.2%;人均经营净收入402元,占总收入的6.0%;人均财产性收入436元,占总收入的6.8%;人均转移性收入1578元,占总收入的25%。据2005年调查资料显示:人均工薪收入比2006年同期增长5.8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比2006年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人均财产性收入比2006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人均转移性收入比2006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
(一)工薪收入仍占主导地位。2006年人均工薪收入与去年同比有所回落,但是居民主要生活来源还是靠工资收入,数据资料分析,工资收入占居民们工薪总收入的93%,其他劳动收入仅占7%,这只是少数有技术,有特长,或者是内退居民从事第二职业所得劳动报酬。
(二)转移性收入位居第二。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占总收入的16.5%。随着时间的逐流,城镇居民离退休人数逐渐增多,近两年资料显示,2005年户均离退休人数0.44人,2006年户均离退休人数0.48人。根据国家政策,县领导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社会救济收入也占一定比重,据调查显示占0.4%。
(三)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思想观念也在改变,投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1-3季度数据显示,其他投资收入和股息与红利收入之和,所占比重达47%。次之,其他财产性收入占比重达40%。
(四)经营净收入有所回落。国家政策宏观调控,银行信贷严控以及市经济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各种不利经营因素,数据显示,2006年比2005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
二、消费支出中的八大项“四升三降一平”
(一)2006年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消费支出的6%,交通和通信占消费支出的1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消费支出的16%,居住占消费支出的16%。与2005年资料比较,这四项指标分别增长1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
(二)2006年人均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36%,人均衣着消费占消费支出7%,人均医疗保健占消费支出6%。比2005年分别下降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
(三)2006年人均杂项商品和服务占消费支出的2%,与2005年基本持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恩格尔系数下降,出现“假富”现象
在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吃的开支在消费总支出中一直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只有该层次的消费被满足后,消费才会向其它层面扩展。因此,食品支出的比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即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恩格尔系数显示的“富裕”是居民压制食品消费支出,被动地将收入的大部分投入教育、交通和通讯、住房、养老的消费和储备而造成的一种“假富”现象,正是这种被强行扭曲的极具特殊性的消费支出结构,致使目前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比重相对越大,吃、穿方面则更为节俭。因为,除“吃”之外,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都是现代人的基本需求,同样是必要的生存条件,具有极强的刚性。所在,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食品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才是目前我们居民实质上的“恩格尔系数”,也许才更真实地反映目前的居民生活状况。
(二)教育、医疗费用负担重
目前在居民中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读书难、看病贵、住房紧”。正规大医院检查费、手术费、医疗收费太高,导致人们就医难。近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人们受益匪浅,但非义务教育支出负担依然较重。城镇居民普遍存在着就医难、上学难。加上医疗、教育等费用增长速度快,远远超过大部分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许多家庭承担的教育、医疗、水电气、交通通信等支出比例越来越大,加之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致使城镇居民被动地将收入的大部分投入到医疗、教育、储蓄方面。解决好家庭的医疗、教育费用、改善住房问题一直是广大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老大难问题。
县委、县政府要抓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的好机遇,根据炎陵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建设。以增加人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狠抓政策落实。切实加大对困难群体生活的关注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与高收入户的差距。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解决低收入家庭“读书难、看病贵、住房紧”问题,解决医疗、教育乱收费、肆意抬高物价问题,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炎陵县统计局 尹娜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