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06年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70亿元大关

来源: 时间: 2007-01-2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岁末年初,株洲市规模工业捷报频传。2006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在总体经济效益高位增长的情况下,工业产值和增加值总量再上新台阶,为株洲市“十一五”开局年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规模工业产值实现历史性突破。2006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550亿元大关,达到557亿元,同比增长27.3%,超上年增幅6.5个百分点,当年净增产值120亿元。从产值绝对值和增幅看,规模工业在“十五”期间五年里,每年的产值和增幅呈现出逐年攀新高的良好局面,五年来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7.8%。2006年规模工业产值继续保持了这种增长趋势,不论是总量还是增幅指标与前五年相比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年有产值过亿元的企业69家,同比增加11家;过10亿元的企业有10 家。株洲冶炼集团继2005年产值突破60亿元后,再次刷新记录,成为全省第七家、株洲市首家产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12亿元的本土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了株洲市过100亿元企业“零”的突破。规模工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产销衔接情况良好。2006年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53.4亿元,产销率达到99.3%,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2、增加值首破170亿元大关。2006年全市规模工业继2003年和2005分别突破100亿元和140亿元大关后,再次突破170亿元大关,增加值完成177.1亿元,同比增长18.3%,圆满地完成“十一五”开局之年的计划目标,为“十一五”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全省14个市州工业增加值总量上看,株洲排名继续保持第四,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处全省第一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在工业化程度逐年提高的同时,新型工业化也稳步推进。据有关资料测算,株洲市2006年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已进入了初期向中期初级阶段过渡时期,新型工业化水平居全省前列。

    3、股份制经济贡献率继续领先。2006年全市规模工业积极开拓市场,科学组织生产,工业生产全面增长,特别是股份制经济增长速度最高,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最大。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和其它经济等六大经济类型分别完成增加值38.2亿元、2.7亿元、1.3亿元、99.8亿元、18.1亿元和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5%、9.32%、1.02%、22.98%、15.5%和35.78%。受株冶火炬金属的强力拉动,2006年对全市规模工业发展速度的贡献率最高的是股份制经济,贡献率达到65.6%,高出上年40个百分点,直接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1.9个百分点;其次是除国有、集体、股份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以外的其它经济类型,贡献率也达到了17.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尽管各经济类型规模工业全面增长,但国有经济、股份合作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等经济类型2006年同比增幅有所下降,市场份额明显萎缩。2006年全市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8.2亿元,同比增长15.4%;受股份制经济大幅增长的影响主,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68.9亿元,同比增长22.4%,增幅高出公有制企业7个百分点,已占据规模工业增加值39.7%的份额,同比增加了2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3%,直接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9个百分点。

    4、主要产业集群不断壮大。2006年全市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础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等主要产业集群在骨干企业的强力带动下,集群规模不断壮大。规模工业中份额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6年完成产值145.7亿元,同比增长68.3 %;其次就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全年实现产值99.3亿元,增长1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72.3亿元,增长1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46.7亿元,增长11.2 %;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28.2亿元,增长29.2 %。以上5大行业共实现产值 392.2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66.7%,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增长18.5%,占规模工业的6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3.5个百分点。

    5、县域工业发展速度继续领先城区。近几年来株洲市县域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工业园区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有效的推动县域工业的快速增长。2006年县域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23.8%,增幅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和城区规模工业增幅高5.7和6.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4.5%,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九个县市区中,株洲县完成增加值2.9亿元,增长47%,增幅居九县区之首,其次是茶陵县完成增加值3.2亿元,增长39.2%。其它7个县市区中醴陵(24.6亿元、增长21.1%)、攸县(11.4亿元、增长21.2%)、炎陵(1.3亿元、增长31.5%)、荷塘(20.8亿元、增长16.9%)、芦凇(15.2亿元、增长16.9%)、石峰(72.5亿元、增长16.5%)、天元(10.2亿元、增长22.6%)。

    6、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额达到76.8亿元,同比增长42.7%,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37.8%,比重上升了4.4个百分点。全年技改计划投资过5000万元的在建重点项目有56个,完成投资额31亿元。像株冶火炬金属股份、株洲化工集团、智成化工、株硬集团、株洲齿轮厂等规模工业企业不断加大技改力度,生产能力稳步增长。在11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0%的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出现增长。像碳酸钠(纯碱)完成12.7万吨,同比增长73%;配混合饲料完成38万吨,增长41.7%;原煤完成318万吨,增长36%;氢氧化钠(烧碱折100%)11.8万吨,增长34%;锌完成37万吨,增长13.2%;金属切削工具完成149万件,增长13.1%;铁路货车完成3854辆,增长3.4%;机车完成172辆,增长3%;阀门完成302吨,增长2.7%。在主要产品增长的同时,也有合成氨、氮肥、尿素、玻璃和精甲醇等部分传统工业产品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株洲市统计局 庄云庭 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