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株洲经济快速增长

来源: 时间: 2007-03-1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头两个月,株洲市经济延续去年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GDP增幅达14.1%,增幅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行业经济中工业、消费、财政、金融和县域经济捷报频传。

    规模工业增长快。1-2月,株洲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27.4亿元,增长31.3%,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89.79亿元,增长40.5%。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6.74亿元,增长20.2%,比去年同期加快3.3个百分点。一是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增速领先。分别实现增加值2.99和3.34亿元,增长42.3%和29.8%;二是化工、有色、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优势行业增长快,分别增长35.3%、27.8%和22.9%;三是产销衔接较好。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88.91亿元,增长44.2%,其中出口交货值11.72亿元,增长41%。产销率达99%,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速。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53亿元,增长28.7%,增幅高于株洲市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

    消费品增长创记录。1-2月,受两节消费拉动的影响,株洲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1亿元,增长17.2%,为历史最高记录。一是城市消费增幅高于农村。由于购物环境优美,物资充裕,城市消费品市场不但集聚了城市居民消费,也吸引了农村和周边城市居民消费。1-2月,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7.79亿元,增长18.9%,增幅高于农村市场4.5个百分点;二是零售业增幅居各行业之首。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7.95亿元,增长19.8%,分别比餐饮业、批发业和其他行业快2.7、8.7和10.3个百分点。零售业龙头企业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额2.46亿元,增长21.9%;三是黄金周消费火爆。株洲市春节黄金周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58亿元,增长26.8%。四是主宗消费类与新型消费类产品大幅增长。由于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的提升,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手机、电脑、汽车等新型消费类产品更新换代快,刺激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限额以上企业中家用电器、汽车等消费类产品分别增长40.8%和29.2%。

    财政收入增幅高。1-2月,株洲市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0亿元和5亿元大关,达10.3亿元和5.63亿元,分别增长34.1%和45.3%。主体税种增势强劲。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41.1%和52.1%,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国税部门贡献最大,征收总量达5.41亿元,财政部门增幅最高,达75.6%。财政支出成倍增长。受公务员补发工资及兑付工程款的影响,1-2月财政总支出为9.1亿元,增长1.01倍,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67亿元,增长1倍。

    县域经济来势好。1-2月,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一是县域规模工业起步快。五县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1.93亿元,增长40.8%,增速快于城区0.6个百分点。除炎陵外,其他四县增幅均超过36%,攸县增幅高达49.8%;二是县域投资增幅高于城区。受房地产企业向县域扩张的影响,5个县(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增长71.5%,增幅高出城区62.3个百分点;三是县域财政收入增幅高于株洲市。五县(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13亿元,增长42.3%,增幅高于株洲市8.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4.7个百分点。其中攸县和醴陵市增幅分别达47%和58.8%;四是县域消费好于去年。五县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13亿元,增长15.4%,增幅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其中茶陵县实现零售额2.48亿元,增长16.6%,高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全线上扬。1-2月,株洲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3%,其中市区上涨4.4%,扣除鲜菜鲜果价格上涨5%。八大类消费价格全线上涨。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9.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3.05个百分点,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由于水价上涨17.9%、电价上涨7.3%、管道燃气价上涨4.95%以及屋贷款利率上涨10.6%等因素影响,推动居住类价格上涨4.9%。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同时,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金融保险运行稳。金融存贷款稳步增加。2月末,株洲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7.53亿元,增长16.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94.11亿元,增长1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64.81亿元,增长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60.7亿元,下降2.6%,中长期贷款余额为86.12亿元,增长15.8%。保险业务持续发展。元月份株洲市保费收入1.14亿元,增长38.5%,各项赔款和给付额0.57亿元,增长2.4倍。

 

[株洲市统计局 刘彦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