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株洲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工资达18771元

来源: 时间: 2007-03-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6年,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株洲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在良好的大环境下,株洲市劳动状况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从业人员稳中有升,工资水平明显提高。

    一、从业人员稳中有升

    2006年,株洲市从业人员呈现出稳中略升的态势。年末,株洲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0.2万人,较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6.79万人,同比增加0.3万人,增长1%。

    1、“两减一增”态势不变。2006年末,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为15.05万人和1.28万人,分别减少0.08万人和0.29万人,下降1%和18%;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则持续保持增长,达13.88万人,同比增加0.56万人,增长4.2%。

    2、优势行业就业看好。2006年,从业人员分布最多的行业仍是制造业11.94万人、建筑业3.52万人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45万人。而增长较多的则集中于垄断、热门行业,前三位分别是房地产业增加0.21万人,增长43%;教育业增加0.17万人,增长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0.12万人,增长17.5%。

    3、人员结构相对稳定。从机构类型来看,企业、事业、机关的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9万人、6.54万人和2.77万人,三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上年的69.3:21.8:8.9转变为69.2:21.6:9.2,人员分布略有调整,从业结构保持稳定。

    二、工资报酬明显提高

    2006年,株洲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2.87亿元,同比增加5.63亿元,增长11.9%;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9.5亿元,增长12.8%。在岗职工年平工资达到18771元,比全省水平17850元高出921元,增长13.3%。

    1、国有单位工资最高,集体单位增速最快。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工资突破2万元,达20014元,增长12.9%;城镇集体单位工资水平最低,为12408元,但其增幅达20.7%,高出国有、其他单位各7.8个百分点。

    2、机关收入保持高位,企业最具经济活力。2006年,株洲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4.6亿元,增长27.1%;实现利润24.3亿元,增长81.2%;其中,株冶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和产值还突破了百亿元大关。经济效益的提升带动了企业工资的增长,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工资为18757元,增长14.8%;由于部分县市区在年前已完成公务员的工资套改,机关收入进一步提高,在岗职工年平工资达到21153元,增长11.1%;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为17776元,增长9.8%。

    3、高技术行业独领风骚,行业差距逐步拉大。2006年,株洲市19个国民经济行业中有17个行业的劳动报酬都呈增长态势,但达到或超过株洲市平均水平的只有8个,且多为知识、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或垄断性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岗职工年平工资达到33362元,为全市水平的1.78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资为21640元,高出全市15个百分点。而传统行业如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在岗职工年平工资只有7110元和14456 元,明显低于全市水平。行业间的最大工资差距由上年的24785元进一步扩大到26252元。

    4、市州工资水平差异进一步扩大。从全省十四个市州来看,在岗职工年平工资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长沙市24615元、株洲市18771元和郴州市17209元,最低的是邵阳市13479元,市州间最大工资差额由上年的9099元扩大到11136元。从增长速度来看,在岗职工年平工资增长最快的是娄底市、益阳市和岳阳市,增幅分别达到16.8%、16.2%和16%;最慢的是郴州市,增幅为8.8%。

[株洲市统计局 李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