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一季度在岗职工工资增长33.5%

来源: 时间: 2007-05-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7年一季度,株洲市茶陵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7683万元,同比增加2139万元,增长38.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817元,同比增加1210元,增长33.5%,增速创历史同期新高。

工资增长主要特点

    一、按机构类型分,机关单位增幅最高。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354万元,同比增加743万元,增长46.2%,在岗职工季平均工资为6876元,同比增加2171元,增长46.1%。其中机关单位增长46.2%,事业单位增长39.5%,企业单位增长37.4%。

    二、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增幅最高。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6900万元,同比增加990万元,增长40.5%,在岗职工季平均工资为5157元,同比增加1638元,增长46.6%。

    三、按行业类型分,全线增长,增量集中。在国民经济分组的18个行业中,整体全线增长,并且有6个行业增幅超过35%,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幅最高为64.9%,教育业增幅60.7%,交通运输业增幅58.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幅57.3%。

工资增长主要因素

    一、新一轮工资改革因素。从2006年底开始,全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新的工资制度改革,茶陵县认真落实工资套改,在2007年1月份按新的工资标准发放,平均每人每月增加260元左右,并且补发了2006年7-12月的部份工资。这部分工资总额在1800万元左右,是拉动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季节性生产因素。春运期间,交通运输业在岗职工季平均工资增长额为全行业之首,同比增加2422.1元。受春节等传统节日消费因素影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35.5%。另外部份企业受节日因素的影响,工资增长较快。如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季平均工资增幅为全行业最高,为64.9%。

    三、体制改革因素。在金融业当中,茶陵县农村信用联社正在实行统一法人的改革,逐步将乡镇农村信用法人单位改成产业单位,今后将县信用联社作为一级法人单位。自2006年4月份开始,农村信用社实行新的考核分配制度,在岗职工每人每月在工资中拿出1000元,作为年终的绩效考核奖金,根据每个乡镇农村信用社的得分,来进行考核奖励。2007年2月份部分单位发放了2006年的考核奖金,多的有30多万元,少的也有5万元左右。受此影响,金融业在岗职工季平均工资增长15.6%。

存在主要问题

    一、就业结构不均衡。在岗职工中,国有单位13381人,占68.3%,集体单位、其它单位分别为1259人和1310人,占比为7.9%和8.2%。集体单位和其它单位吸纳就业的比重过低。

    二、产业差距明显。一二三产业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326元、2761元、5976元,同比增长8.46%、3.58%、41.63%,一、二产业增速明显低于三产业,特别是一产业工资连续几年都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增长,林场和农场、渔场职工的收入偏低。

    三、财政支出压力加大。教育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在岗职工季平均工资为6229元和6801元,同比增加2154元和2025元。而这两个行业的在岗职工人数8260人,占了茶陵县全部单位在岗职工人数的51.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5372万元,占全部单位的69.9%。随着工资改革的深入,茶陵县财政支出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建议对策

    一、大力发展其它经济所有制企业,扩大就业渠道。发展其它所有制企业,提升企业规模,提高在茶陵县GDP总量的份额,为增加财税收入创造条件,为扩大就业提供条件。因为有就业就能取得劳动报酬,就能带动消费市场和其它产业发展。
 
    二、高度关注低收入职工群体,防止差距进一步扩大。茶陵县低收入职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产业,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运动的开展,这一现象将在今后几年内得以改善,但当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出现群体性事件的隐患。

    三、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高财力支出效率。严格编制管理,进一步精减机构,调整教育布局,优化中小学师资力量。将乡镇教育办和中学进行有机整合,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一校制,以平衡小学师生比过高与初中师生比过低的问题。

 

[茶陵县统计局 谭华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