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醴陵市妇女儿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按照“两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妇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全市的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中撑起了半边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体现了女性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儿童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儿童的成长环境趋好。
一、“两纲”发展目标实施进展情况
(一)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强的发展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这是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78.33 亿元,增长13.5 %;第三产业增加值36.04亿元,增长1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18 元, 比上年增长15.02 %,农民人均纯收入4927元,比上年增长 10.25 %。
200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4765万元,卫生经费支出4283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1024万元。教育和卫生等投入力度的加大,促使了全市教育和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市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0.7 万人,其中女性49.0 万人;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4.4:100。育龄妇女人口为21.09万人,比上年减少0.14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 ‰,比上年提高0.3 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平稳发展,缓解了人口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使社会满足现有妇女儿童需求的能力进一步改善,人口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妇女参与管理及决策能力不断增强
2006年市委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和市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为100%。全市人大代表315 人,其中妇女代表52 人,占16.5%;政协委员319人,其中妇女委员43人,占13.5 %。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33.8%,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近两年均超过50%。由此看出,妇女参政议政得到了全市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加大了对妇女干部的选拨、培养和使用的工作力度,保障了妇女的各项政治权利,提高了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水平。
(三)妇女儿童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2006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生100%;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生100%;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7.6%,其中:女生96.4 %,高中学生毛入学率为80.9%,其中:女生80.2%;成人识字率达98.81%,其中:女性96.7%。
(四)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水平继续提高
2006年全市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为99.39%,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7.46%,比上年提高5.6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6.82%,比上年提高6.35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29.51/10万,比上年降低0.5个万分点。婴儿死亡率为9.34‰,比上年降低4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3‰,比上年降低4.34个千分点。2006年全市卡介苗接种率为98%,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5%;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64 %。
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 2006年,全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93.27%,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在定期组织已婚育龄妇女以查环、查孕、查病为主的“三查”活动的同时,切实做好了查病治病,查防并举工作。
(五)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得到加强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建立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保护妇女儿童权利的法律法规,深化普法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加大了对各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妇女儿童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维护。2006年破获强奸案件23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4起。
(六)妇女儿童生存环境逐步改善
大力推行改水、改厕及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改善妇女儿童生活环境,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基础。2006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0.8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两年均为100%;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明显提高,达到61.2%,比上年提高31.2个百分点;农村改水受益率近两年均达到98%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5.48%,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
(七)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进展
社会保险业的加强,参保人数增加,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2006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合计为12万人,比上年增长22.4%,女性参保人数为4.4万人,比上年增长18.6%,占全部参保人数的36.7 %。
社会救济工作取得成效,城乡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2.4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增长9.1%;农村低保达1.2万人。2006年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为310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达393个。
二、实施“两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艾滋病毒感染者和女性性病病例比率增多,应加以遏制。2006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为6例,比上年增加了5例,其中女性3例,比上年增加2例;报告性病病例为174例,比上年增长46.2%;其中:女性性病病例报告98例,占性病病例报告总数的56.3%,,比上年增长75%。对此,我们要坚决遏制女性艾滋病、性病病毒感染蔓延的趋势。一方面要加强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妇女和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强力措施加以遏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女性自我保护能力,从个体上杜绝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蔓延。
(二)流动妇女儿童管理不够完善,有待加强。流动人口对搞活经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流动人口中女性难以得到与当地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卫生保健、教育培训、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服务。流动妇女儿童管理有待加强,她们的合法权益,应采取措施,切实加以保护
(三)侵害妇女儿童的违法事件仍然存在,应加强打击整治力度,极力维护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进一步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构和网路建设,有关部门要建立长期整治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打击措施,坚决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拐卖、强奸妇女案件,要加大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对卖淫、嫖娼、家庭暴力等社会丑恶现象,不仅要抓好社会整治,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
[醴陵市统计局 陈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