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中小企业资金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 时间: 2007-06-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资金紧缺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不仅是创办新企业的主要障碍,更是影响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绊脚石”。为充分了解我县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情况,全面分析造成融资难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专门调查了24家中小企业资金情况,现就情况予以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24家中小企业资金情况看,有88%以上的企业存在资金短缺,有30%左右存在严重短缺,有80%以上企业认为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难,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具体表现如下:

    (一)从企业资金来源看:融资渠道单一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企业资金来源除原始自有资金外,主要是民间借款,银行贷款比例很少。明新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750万元,原始自有资金420万元,民间借款250万元,银行贷款仅80万元。另外,目前我县煤矿企业受产业政策的影响,融资渠道受阻,企业主要用来整改的基建资金只能是通过参股的形式解决。

    (二)从企业行业分类看:供求矛盾突出  从调查的资源采掘企业得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影响,目前金融机构很少直接投放给采掘企业贷款,而实际上采取“暗投”方式:以个人贷款的形式投放给矿主或股东,比如东岳山煤矿改制后,农村信用社就分别贷给两大股东各480万元。这种投放给个人的贷款,实际上作为股金以参股形式投资到企业,很大程度上分流了企业利润,影响了这类企业的长远发展。另外,部分受产业政策的限制企业反映:要求达到国家标准,所需扩改资金缺口较大,银行支持力度不大。

    (三)从企业资金分类看:流动资金严重短缺  企业技改、扩建资金紧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企业发展与壮大,但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更是企业的死结。在30%反映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中,有90%以上是缺流动资金。如酒埠江铸钢厂总投资60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300万元,按其生产能力和订单要求,所需流动资金还缺口300万元。再如攸县永富江锌业有限公司,正常运转应需300万元流动资金,而现只有100万元,只好限量生产,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另外,季节性生产的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较大。在调查中,明新实业公司反映,其一般情况只要300万元的流动资金,但到了原材料收购期要增加的400万元流动资金无法到位,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

    (四)从企业资金管理看: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新财会制度实施以后,取消了资金专款专用、分块管理、各块资金保持适当平衡的管理原则,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机制并没有形成,大部分中小企业放松了资金管理,缺乏有效资金监控观念,造成本身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在此次调查的企业中,有70%的企业主认为:自己办企业,自己出资金,资金监管无大用,该用就用。

    二、原因分析

    (一)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我县一部分煤矿、铁矿、建材、冶金等有关产业的企业短期内还不能彻底解决整体开采、规模生产、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银行出于产业政策考虑,支持企业力度不会很大,企业直接大规模信贷投入可能性不大,要完成技改、扩改难度较大。据旺浩铸钢有限公司老板反映:目前共投资800万元,企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标准,年生产能力扩大到5万吨,需改造资金900万元,而目前流资金主要靠托欠贷款来弥补,银行仅贷30万元,可想而知要筹集这笔扩改资金更是难上加难。

    (二)有效抵押物的限制。目前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多为土地和房屋。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对于一些新办企业来说,由于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办理托时,急需启动无法从银行信贷;对于一些改制企业因原有的土地、房产权属不清,或企业土地、房屋是以租赁的形式获得的,无法抵押;对于一些已有银行借款企业,想再从银行贷款,只有是担保贷款,而按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标准,担保需有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担保公司才具有担保资格,据了解攸县目前只有一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担保公司,且已撤资400万元,所以只能为信用社贷款担保,利息和担保费过高,许多企业只能望而兴叹。

    (三)企业信用度低的影响。企业信用度的高低,是影响银行信贷一关键因素。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比较,规模相对较少,经营变数多,风险大,应变能力差,信用度不高。据从人民银行了解,主要是以前一此向银行贷款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效益不好,到期的借款无法偿还,增加了银行的“坏账”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对企业信用度的评价。因此,金融机构不得不采取谨慎性原则,严格审批手续,提高准入门槛来实现自保。

    (四)信贷管理体制的限制。本次调查的中小企业普遍认为银行信贷政策的制定不是根据县域经济现状而更多是围绕大中城市的经济现状来制定,信贷投放向“大规模、大客户、大项目”集中,对县域经济而言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其贷款的准入门槛,对企业管理和财务状况的要求,相对高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作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受资金实力的影响,信贷投放在时间上过于集中,无力拿出大笔资金支持企业。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比例已达69%,超负荷运行。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资金监控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在企业的经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最终都要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实现。企业通过资金的流动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地监控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在调查中发现,85%以上企业对如何有效的监控企业资金经营能力是一片空白,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融资带来压力。因此,建立企业有效的资金监控机制,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不发生资金紧缺一关键因素。具体来说:一是通过计算现金支付能力指标,监控企业是否出现短期支付资金紧张;二是通过计算运营资金需求指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资金供求情况;三是通过计算运营资金指标,确定企业是否需要筹资或投资,以解决资金紧缺。
 
    (二)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一是银行应树立发展的观念,适时调整企业信贷政策。银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重视和培育企业,降低信低门槛,偿试其他抵押贷款方式(订单抵押、票据抵押等方式),出台与终身负责制相对应的激励办法,刺激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二是合力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针对目前企业整体信用不高的情况,政府牵头,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承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从建立企业征信体系入手,将工商、税务、银行、公安、法院、统计、企业促进局及其它有关部门记录企业经济、金融等活动信息资料进行集中,归并和整理,客观反映企业信用度,让信用度好的企业融资渠道得到畅通。三是建立连带性的信用担保制。银行对一些信用度高,发展形势好的企业,在其自愿的情况下,可以为其它亟求需要资金的企业担保一定数额的贷款。四是加快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的改革,建立科学的农村金融体制。

    (三)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一是尽快解决企业改制的遗留问题。如产权保护、生产保护、优惠政策落实,债权债务的清算等,让企业轻装上阵;二是组织对租赁企业的资产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为银行向企业贷款提供参加依据。三是促使企业参加银行的信用评级。对于一部分基础好的企业,只有通过了有关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取得较高等级的话,每年银行可以为其提供相应数额的授信贷款,此资金在一年内企业可以自由信贷,手续简单。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使这部分企业尽量争取到此项优待政策。四是牵头成立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担保公司。

 

[攸县统计局 周益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