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醴陵支柱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来源: 时间: 2007-08-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醴陵拥有两大支柱产业---陶瓷、鞭炮烟花。两大产业从业人数近30万,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2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3%,醴陵是国内重要的陶瓷和烟花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06年末,拥有陶瓷企业436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1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过亿元的企业7家;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5家、200 -500万美元的企业15家。2006年日用陶瓷总产量达18.3亿件,其中出口8.35亿件,占有45.6%,工业陶瓷24万吨;陶瓷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8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7.8%。拥有鞭炮烟花企业531家,全年总产量达1225.18万箱,其中出口688.05万箱,占56.2%;鞭炮烟花实现工业总产值48.5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5.6%。

    醴陵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2006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33458万美元,占株洲市41.4%,占湖南省的6.6%,实现出口创汇14572万美元,同比增长20.2%,总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近几年来,陶瓷和鞭炮烟花两大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成为拉动醴陵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一、人民币持续升值对醴陵支柱产业的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民币升值将对醴陵经济产生直接影响。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2006年7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918︰1。以此计算,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年后,人民币累计升值约3.5%。进入2007年,人民币升值加速,到6月7日,达到7.6502︰1,与汇改前比累计升值7.5%。人民币加速升值对醴陵两大支柱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等方面,如何深入探索对策,引导企业化解风险,保障支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醴陵各界研究和工作的一个重点。
人民币升值7.5%,这意味着醴陵的出口收入理论将损失7.5%,利润损失更大。对高投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依靠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醴陵陶瓷、烟花出口企业带来莫测风险,加上原辅材料、运费、工资等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下降,可以说占80%以上出口企业面临存亡考验。

    根据醴陵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出口交货值的陶瓷和花炮企业,在近3年多的出口及效益变化情况比较,可以看出,随着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迈出第一步以来,对醴陵的出口企业有较大影响,两大支柱产业出口比重和利润率呈现逐年下降走势。

    企业利润直接受损。“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反应便是收益缩水。”陶瓷和鞭炮烟花产业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直接体现在生产成本、出口价格和市场占有方面。醴陵的陶瓷和鞭炮烟花产业总体上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弱点,而且很多企业为了保证客户资源不丢失,不敢轻易提高价格。目前,只有华联瓷业等少数企业,产品更新快,具有较高附加值,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相匹配,市场主动性较强,可以直接涨价,保持企业应有的利润空间,受影响较小;一般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本来就已很小,本币升值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打压。据对花炮企业的调查显示,每一箱花炮出口价格大约在30~40美元,因为人民币升值,兑换后获利要少20元人民币左右。2006年醴陵出口总额达33458万美元,直接损失约11000万元人民币。华联瓷业一家2006年出口3540万美元,人民币升值使其减少利润约1200万元人民币。
部分企业被迫停产。自从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醴陵企业出口销售下降较猛,至2006年5月底,92个生产厂家,受出口汇率影响减少订单1482份,占总比44.7%;另外受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上涨、劳动力工资上涨较快等因素影响,陶瓷企业先后有36家86条窑道(即生产线)处停产或半停产状况。

    当然人民币的升值对醴陵的企业发展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调整,将会促使出口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把寻求价格带来的利润空间转移到研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上;二是汇率改革有助于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企业通过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内部管理,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促使企业积极探索充分合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

    总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们醴陵也在积极探索和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新措施,探索充分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方法,将各项应对措施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促进醴陵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本币升值压力

    人民币不断升值,醴陵市委、市政府及各出口企业,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减小、化解其带来的巨大压力。

    (一)川气入醴。醴陵开通了管道燃气,到2006年底,有80%的陶瓷企业都进行了窑炉改造,将以前的煤窑改成天然气窑,将燃料从昂贵的煤和油改成实惠的天然气,生产成本降低3%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5%以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率下降的压力。

    (二)减少中间环节。目前醴陵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已达139家,一批企业正在申请,希望能直接出口,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费用,将中间商的利润收入囊中,从而提高利润率。

    (三)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企业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作为应对汇率变动的重要途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中间消耗和生产成本,以保持利润回避风险。

    (四)企业利用合同价格,共同担当风险。部分外贸流通公司在实际操作中都是用美元结算的,企业在与对方签订合同时要预期到人民币可能升值的风险,尽量将风险共同承担。 

    (五)运用金融手段规避市场风险。比如采用多币种结算、押汇等方式转嫁汇率风险;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并可通过适当的美元贷款,来降低利息支出和汇差损失。

    (六)尽可能缩短收汇的时间。由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后,受市场供求调节的反应强烈了,企业要及时查收应收帐款,要加快应收外汇账款的回收速度,尽可能减少人民币与其他货币间兑换价格的变化或可能出现的再次升值带来的损失。

    (七)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醴陵企业个数多,但缺乏品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是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市场。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 

    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陶瓷和鞭炮烟花企业开始走出低谷,订单显著回升,陶瓷产品销售价格今年上升幅度达10%以上。4月30日落幕的101届广交会,30多家参展企业,共签订出口贸易合同5984万美元,达成意向合同2000多万美元。从以上表1也可以看出,到2007年4月底,陶瓷行业出口比重从2006年的56.6%,回升到59.54%,利润率由3.28%回升到4.21%。花炮行业出口比重也由2006年的50.53%回升到了59.23%,利润率由3.29%回升到3.45%。总之,随着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升值对醴陵支柱产业的影响会逐步弱化。

 

[醴陵市统计局 文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