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灾害对株洲市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 时间: 2008-03-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1月中下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株洲市遭受了自1954年以来极其罕见的冰冻灾害。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灾害之大,已超过株洲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全市9个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受灾。长时间、大范围、大强度的暴风雪和冰冻给全市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一、 冰冻灾害对全市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月中下旬,我国持续大范围低温、降雪、冻雨和阴雨天气,形成了严重的冰冻灾难,致使林业、种植业、养殖业遭受危害。

    1、越冬作物遭受冻害。持续低温雨雪导致油菜、蔬菜等越冬作物遭受冻害。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08.3万亩,其中油菜26.4万亩,水果23.24万亩,蔬菜46.89万亩,茶叶2.5万亩。农作物绝收面积52.45万亩。柑橘冻害级别高、冻伤程度重,初步估计今年本地柑橘减产约80%。全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   

    2、设施农业损失严重。此次持续性强降雪对设施农业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对大棚蔬菜的危害最大。由于降雪时间过长、积雪过厚,持续气温偏低,日照不足,降低了棚内温度和透光性,影响大棚蔬菜和花卉的正常生长;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地区蔬菜大棚、食用菌棚等倒塌。全市垮塌各类大棚3283个,压塌蔬菜大棚2000余亩。   

    3、林业损失最为惨重。大量楠竹、杉木被积雪压断。全市林业不同程度受灾面积533.66万亩。其中林木463.73万亩,占全市林木面积的53%,受灾木材325万立方米。受灾竹林61.67万亩,占全市竹林面积的 92%,损失楠竹1.67亿株。受灾苗木(含花木) 4.26万亩,损失苗木1.45亿株。林业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37亿元。 

    4、养殖业遭受不同程度影响。持续低温冷冻天气影响了畜禽及水产品的安全越冬。长时间冰冻,导致部分鱼类、牲畜患病甚至死亡;积雪导致部分畜禽圈舍和渔棚倒塌、损坏。全市共冻死猪18.8万头、牛6416头、羊4.7万只、家禽26.55万羽。倒塌圈舍9.92万平方米。渔业受灾水面8.88万亩,毁坏网箱1.8万平方米,死亡成鱼4058吨,死亡鱼种3896万尾,畜禽直接损失达3.9亿元。

    5、农村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创。电力方面。冰冻期间,全市农村电网全部结冰,10千伏高压电杆损坏4000多根,400伏低压电杆损坏70000余根,变压器损坏200多个,全市1800多个村几乎每个村都出现断线情况。攸县、茶陵、炎陵等县连续十余天全县断电。醴陵市、株洲县只有极少数乡镇有电力供应。水利方面。全市水库受损39处,塘坝受损9469处,渠道受损6791处,渡槽损坏126处,涵洞塌陷327处,涵闸损坏3366处,电排损坏443处,其它包括堤防、绿化带、水保等各项水利设施损毁652处,合计损坏、损坏水利基础设施21330处,损失6630万元。

    6、农民生活受困。全市10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166.5万人,因灾伤病人口达3.15万余人,其中2万余人因灾摔伤。因水管冻结、爆裂,造成20.07万人饮水困难。全市因冰雪倒塌房屋1288间,损坏房屋2508间,全市房屋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以上。全市有80多个乡镇因长时间停电无法碾米、无法抽水、无法通讯,群众生活极端不便。农村公路冰冻严重,公路交通曾一度全面中断,县域大动脉106国道曾被封闭几天,农村客运大部分停开,一些边远线路,因冰冻直到春节后才恢复,给春节期间农民探亲访友、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带来极大不便。

    二、灾后重建措施得力

    面对突如其来50年一遇的罕见冰冻灾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紧急动员,全面部署,调动一切力量,举全市之力积极投入到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中,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生产自救工作,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加强技术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成立抗冰救灾领导小组,组建各类农技专家组、技术小分队及抗冰救灾突击队指导农户抗灾自救。市县两级共组织了100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向农民宣传防寒防冻知识,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制定生产规划,尽可能减少冰冻造成的损失。各级各部门及时印发农作物防寒抗冻、灾后恢复生产等有关宣传手册、农业科普书籍资料给农户。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发放碟片给组长、党员、大户观看,传授生产自救的知识,指导农民及时补种或改种其他作物,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株洲县组织了200多名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农户灾后重建,指导农户对油菜采取剪除冻害叶片,施磷、钾肥、对茶叶采取剪除冻害枝条。

    2、迅速开展抢种补种。2月初,市财政下拨蔬菜救灾资金110万元,组织调运一批蔬菜种子、竹架、农膜、电热线、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生产资料,落实到各蔬菜基地。指导农民抢种小白菜、大白菜、生菜等速生叶类菜。到2月20日,全市共帮助灾区调运可种植8000公顷的蔬菜种子,主要品种为小白菜、萝卜菜、生菜等;调运农药120多吨,农膜100多吨。

    醴陵市财政投入购种专项资金110万元,采购一批蔬菜瓜果种子,全部无偿分发给蔬菜瓜果基地农户,目前已补植蔬菜4万亩。

    株洲县及时调运种子,发放速生蔬菜种子1600余公斤,指导农户抢种补种蔬菜5000亩,准备树木种苗300万株。调拨180万株苗木免费送到灾民手中及时进行补种补造。

    荷塘区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0万元,对桂花基地、仙庾花木基地、徐家塘蔬菜基地、黄陂田养鸡基地进行重点扶持。

    茶陵县投资110万元,组织万名村民上山种树。至2月26日,提前完成造林3万亩的任务。

    攸县农资部门调集农药20吨、种子250吨、化肥3000吨,县林业部门调集种类苗木450万余株,为农民开展抗灾自救和春耕生产提供物资保障。

    3、积极组织畜禽补栏水产补苗。今年的冷冻致使大量生猪死亡,尤其是仔猪死亡严重。为尽早恢复生产,稳定生猪生产市场,醴陵市组织10余名生猪经销人员前往江苏远忠、宿迁,河南漯河、河北徐水等地调入仔猪1.65万头,有效地缓解了生猪生产中仔猪供应不足的情况。
株洲县投资600万元购进原种种猪1000头,投资2000万元购进鱼种1000万尾,投资7.2万元购进原种亲鱼600组;投资400万元及时整修毁损鱼塘500多处,投资192万元恢复鱼苗孵化设施10处,820平方米。

    三、冰冻灾害对一季度及全年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根据冰冻灾害对农业造成的灾害,结合农业经济的季节性特征,估算此次灾害对株洲市一季度农业经济影响较大,一是农作物将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如蔬菜、油菜籽、水果等;二是林业生产灾后恢复难度大,生产周期延长;三是养殖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存栏量减少。但预计对全年农业经济影响有限。一是一季度农业经济占全年总量的比重不大。2007年全市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仅占全年总量的12.4%。二是受灾重的行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不大。受灾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林业、水果及蔬菜、油菜等越冬作物。2007年全市林业增加值仅7.7亿元,占全市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8%。全部水果、油菜籽增加值分别仅1.53、 0.26亿元,在农业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仅1.6%、0.27%,这部分作物减产对全市全年农业生产影响有限。蔬菜仅一季度有影响。通过补种抢种速生蔬菜,再加上病虫害减少,后期蔬菜单产提高,预计蔬菜损失还是可以补回来。三是全市上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四是冰灾的正面影响(雨水充沛、病虫害降低等)将有利于今年粮食稳产高产。据此初步测算,此次灾害将影响株洲市一季度一产业增加值增速2.3个百分点。就全年而言,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影响0.5个百分点。通过灾后强有力的恢复性生产,全年一产业增加值仍有望出现正增长。

    2、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冰灾造成乡村大面积停电、断水、通讯中断、交通停顿,给农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冰灾对农民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蔬菜、油菜籽冻坏,畜禽冻死,林木、楠竹、果树受损等都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二是冰灾造成交通通讯中断,一方面农民手中的农产品不能及时运往市场销售。本次冰灾正值春节前,节日的农产品价格一般都较高,农民因此而错失增收良机,有的甚至更因农产品冻坏、冻死而失收。另一方面农户急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如饲料等又不能及时运回来,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三是由于持续的冻雨天气和企业的断电停产,使农民的务工收入减少。据测算此次冰冻灾害对全市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至少在100元以上。

[株洲市统计局 蔡冬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