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株洲市贯彻实施《株洲市儿童发展规划》和《株洲市妇女发展规划》的第七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将妇女儿童事业纳入社会事业发展总目标,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基本原则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全市妇女儿童事业跃上新台阶。现将株洲市2007年《两规》主要指标执行情况简析如下:
一、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妇儿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2007年,株洲市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妇女儿童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㈠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运行良好,主要经济指标达历史之最,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是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3亿元,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96.3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亿元,增长1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387元,增长23.4%。二是财政收入创新高。2007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67.6亿元,增长2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6亿元,增长26.6%。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 %,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三是社会事业投入增加。财政收入的增加,保证了社会事业的投入和发展。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3.71亿元,增长64.4%;医疗卫生经费为2.99亿元,增长49.5%;妇幼保健经费为0.06亿元,增长34.4%;防治防疫经费为0.28亿元,增长1倍;计划生育经费为0.61亿元,增长33.5%。四是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2007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5.8%,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44.2%,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7.9%,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2007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2661元,增长2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3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5044元,增长15.5%。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0812元和39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5.3%;反映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9%和42.8%。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0.8平方米和55.9平方米。数据显示,株洲市城乡居民已经迈入殷实型小康。
二、妇女地位逐步提高,权益保障得到加强
㈠妇女政治地位稳中有升
2007年,结合《株洲市妇女发展规划》,全市加大了对女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妇女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的程度越来越高,女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共有女性人大代表60人,占代表总数的15.6%,与上年持平;女性政协委员69人,占委员总数的23.1%,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市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达到100%。
㈡妇女卫生保健水平提升
近年来,市政府和卫生部门十分关心和重视妇女的身心健康。2007年,全市相继有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和株洲县实行免费婚检,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由上年的13.1%快速提升到39.6%,提高了26.5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98%,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由上年的24.3/10万下降到21.5/10万;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99.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㈢妇女文化素质不断加强
2007年,株洲市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面的扩大,青壮年文盲逐年下降,妇女接受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明显提高。全市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9年提高到9.1年;成人中女性识字率为95.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青壮年中女性识字率为99.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㈣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
2007年,株洲市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就业、资金、培训等八项援助,积极实施 “阳光工程”,为广大妇女提供更多的援助与社会保障。一是妇女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失业状况有所好转。2007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216.2万人,比上年增长0.8%;城镇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户,下同)从业人员为30.9万人,其中女性占35.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07年末,在市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失业女性1.2万人,占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46.2%,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女性失业情况有所好转。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妇女社会保障加强。2007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女性职工人数12.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女性职工11.7万人,分别占参保职工总数的46.7%和40.6%;生育保险覆盖率达72.5%。
㈤妇女法律保护得到加强
2007年,株洲市加大普查执法力度,建立保护妇女权益的社会机制,促进提高全社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意识,积极开展“打拐”、“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活动,严厉打击严重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了妇女的身心健康。2007年,全市破获强奸案件50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48起。
三、儿童健康状况良好,教育环境继续改善
㈠儿童健康水平继续提高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妇幼健康保健知识的日益普及,全市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婴儿死亡率为8.3‰,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2‰,比上年下降0.1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2.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同时,全市注重儿童的“五苗”接种。2007年,全市儿童卡介苗接种率为99.9%,脊髓灰质疫苗接种率为99.8%,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9.8%、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9.7%,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8%,为儿童增强体质打下良好基础。
㈡儿童教育成效显著
2007年,全市投入教育经费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64.4%,为全市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上全市大力实施“日出春蕾”等扶困助学工程,使九年义务教育保持较高水平,儿童教育成效显著。一是幼儿教育发展良好。全市在幼儿园管理方面,实行执证办园、持证上岗和统一教材,并对在园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和教学交流,提高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2007年,全市共有幼儿园421所,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43所,民办364所,其他部门办14所。全市在园幼儿数6.2万人,其中学前班幼儿数2.2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男童76%、女童68%,分别比上年提高6和2个百分点。二是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包括男、女儿童)净入学率和小学五年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和三年巩固率分别为99.4%和99.6%,均较上年稳中有升;特殊教育在校生数551人,比上年增加32人,全市教育普及程度得到提高。三是女生教育得到重视。2007年,全市小学学龄女童净入学率和五年巩固率均达到lOO%,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和三年巩固率分别为99.3%和99.6%,分别比上年提高0.3和0.02个百分点,辍学率为1.18%。女生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全市义务教育性别差异基本消除。
四、存在的问题
1、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仍需加强。2007年,县级党委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的县市区有8个,较上年减少1个;县级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的县市区有8个,虽然较上年增加4个,但配备率仍未达到100%。村民委员会经换届后,成员中女性比重为28%,较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全市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还需要继续加强。
2、婚检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07年,全市城市婚前医学检查为70.39%,农村为17.79%,尽管比上年有较大提高,但与规划目标的城市不低于90%,农村不低于60%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大婚检宣传力度,从政策和经费上保证婚检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婚检率,为优婚优育优生创造良好环境。
3、农村生活环境需要继续改进。2007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与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59.9%和55.8%,均未达到60%以上的规划目标,农村生活环境改善还需加大力度。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刘芳 罗莱]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