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株洲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

来源: 时间: 2009-03-2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目标,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新型工业化工作效果显著。 

    一是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到2008年底止,全市共有工业企业5723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355个,比上年增加21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8亿元,增长26.9%。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39.55亿元,增长16.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1%。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8.33%,比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4.8亿元,总量超越常德排全省第三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指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石峰区、荷塘区和醴陵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幅度,居全市前三位的是炎陵县、株洲县和茶陵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额指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石峰区、醴陵市和荷塘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株洲县、茶陵县和攸县。 

    二是企业效益平稳增长,税收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8.01,同比提高8.7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缴税金42.43亿元,增长13.67%。企业吸纳劳动就业人员23.68万人,增长9.84%。专业技术人员占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比例为9.9%。规模工业全部资产利税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攸县、醴陵市和茶陵县;工业企业实缴税金总额指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天元区、石峰区和荷塘区;工业企业实缴税金总额增长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芦淞区、株洲县和攸县;规模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石峰区、炎陵县和攸县;专业技术人员占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比例,居全市前三位的是芦淞区、荷塘区和天元区。 

    三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资源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今年市委、市政府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力度和决心进一步加大,关停了20余家污染企业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生产线。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大幅度下降。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工业企业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削减8.18%和0.2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指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株洲县、攸县和炎陵县。 

    四是自主创新方兴未艾,科研投入经费进一步增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发经费投入快速增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79%,比上年同期提高0.72个百分点。工矿企业专利授权量532件,增长27.3%。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占规模工业的45.87%。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芦淞区、石峰区和荷塘区;工矿企业专利授权量增长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炎陵县、茶陵县和株洲县;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指标,居全市前三位的是芦淞区、天元区和石峰区。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刘彦弘]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