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冰雪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围绕富民强县、工业强县、财政强县的目标,以项目促发展,以经济增长促进民生。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就业进一步改善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
一、从业人员稳步增加,就业不断改善
2008年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5796人,比上年增加410人,增长2.6%,其中在岗职工14569人,比去年增加155人,增长1.08%。从业人员结构有了新变化,体现在如下方面:
1、其他经济单位就业活跃,国有单位人员稳中有增。随着经济多元化格局不断发展,非公经济单位已经成为城镇居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年末,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5203元,比上年增长10.86%,占全部从业人员32.9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国有单位9488人,比上年增长1.76%,而集体单位1105人,比上年下降19.28%.
2、企业为解决城镇居民就业发挥了主导作用。年末,企业从业人员7332人,比上年增加498人,增长7.29%,事业单位5916人,比上年减少138人,下降2.28%,机关单位2548人,比上年增加50人,增长2%,企业、事业、机关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46.42%、37.45%、16.13%。和上年比较结构无明显变化。
3、工业、卫生社会保障业、建筑业是增加就业的主要行业。从国民经济19个行业从业人员分行业分布情况看,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及水的供应业)3794人,卫生、社会保障业1137人,建筑业275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14%,9.12%,7.55%,是株洲县去年就业增加最多的3大行业。由于企业改制交通运输仓储业357人,下降36.25%,是减员最大的行业。从人员规模来看,工业3794人、教育3636人、公共管理及社会组织3014人、建筑业2750人、卫生及社会保障业1137人,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4.02%、23.02%、19.08%、17.41%、7.2%。5大行业是从业人员集中地带。
二、工资改革和效益提升促进了薪酬增长
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株洲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改革,从业人员津补贴到位,促进了全县从业人员薪酬增长。2008年,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35807万元, 比上年增长23.98%,人年均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达22658元,比上年增长20.66%.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3754万元,年人均在岗职工工资人平2285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36%和20.26%。
从人平工资分组的情况看;国有单位23684元、集体19677元、其他经济214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8%,36.03%,24.53%.国有单位增幅最小,但工资水平仍然最高,集体增长最快,但工资水平最低。企业21389元;事业23384元,机关24591元,分别增长23.65%,18.55%,19.7%;企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机关的最高,但企业的工资增长加快。从分行业的情况看,虽然工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行业差距越拉越大,在19大行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位居最高的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2081元,居末位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业为15315元,与最高相差16766元。
[供稿:株洲县统计局 吴四清]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