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全市从业人员平稳增加,职工收入水平继续提高。
一、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增加
2008年,全市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31.6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增长2.3%。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年末从业人数为0.42万人,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的1.33%,第二产业年末从业人数为16.89万人,占据全市从业人数的半壁江山,达53.4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29万人,占45.2%。
从经济类型来看,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增长快,达到14.7万人,增长4.6%,比重由上年的45.5%提高到46.5%;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43万人,增长4.47%,占从业人员比重由上年的4.4%上升到4.52%;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5.48万人,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比重由上年的50.01%下降为48.97%。
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81.6亿元,增长20.5%;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6189元,增长15.6%。
1、国有单位在岗职工收入最高。2008年,城镇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468元,增长12.7%;而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9697元和25421元,分别增长29.4%和18.9%。
2、行业间收入水平差异缩小。2008年,全市19个行业门类中,9个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收入超过3万元的行业5个,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独占鳌头,其行业平均工资达到37992元,金融业35098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32315元;平均工资在2-3万元之间的行业12个;平均工资在2万元以下的行业2个;平均工资水平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11687元)、住宿和餐饮业(16387元)以及建筑业(20810元)。尽管农林牧渔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上年的8494元增加到11687元,增长37.6%,成为本年度收入增长最快的行业,但收入水平仍为全市最低。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之比由上年的4.9:1降低到3.25:1;行业间工资差距开始缩小。
3、五县收入水平增幅超过城区。2008年,由于各县(市)财政统一津补贴的全部足额发放到位,推动收入增长较快,五县平均增幅为18.1%,高于城市四区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其中炎陵县和攸县增幅分别达到35.4%和22.5%。其他三县四区的增幅分别为株洲县20.3 %、醴陵市12.2%、茶陵县13.6%、荷塘区20.8%、芦淞区8.3%、石峰区10.1%、天元区18.5%。
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位居全省第二
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870元,同比增长15.5%;长沙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3104元,位居榜首;株洲仅次于长沙,位居第二; 14个市州中,也只有长沙和株洲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工资水平最低的三个市州分别是邵阳市(20089元)、岳阳市(20300元)和益阳市(21535元)。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李丽]
[责编:袁 野]